APP下载

古典的魅力:解读油画《阿尔卡迪牧人》

2019-10-12潘海玲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理性

潘海玲

摘要:艺术的功能之一在于充实并拓展人的精神世界。油画《阿尔卡迪牧人》所展示的内容除了画面的自然审美,另外就是对人的存在的价值考量,这种表达所内蕴的思想给予人们以深远的艺术启迪。该油画寓深刻的思想于优美婉约的“画意”中,由此表达了“乐土”里也有死亡,而世俗的幸福则极为短暂与脆弱。

关键词:古典主义;理性;永恒

尼古拉·普桑创作于1637-1639年之间的一幅古典主义油画《阿尔卡迪牧人》,此时正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末与启蒙运动初之际,在文艺复兴后期与启蒙运动早期这个转型过渡阶段,作者受到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同时也汲取了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精神,创作了该幅作品,这是作者的一幅最有影响力的画作。一般而言,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教育、性格等存有紧密关联。有同仁对该油画与其他画作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从该油画诞生的时代背景、画家生平、作品的艺术特质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着重探讨该油画在西方文藝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宏大时代背景下,作者的艺术表达风格如何呈现大时代思潮的某些印痕,以及作者本人如何凭借画笔呼应时代的脉搏,彰显艺术家在特定时代的关怀与期待。

一、“最好的时代”

该油画是普桑受法国王室委托为路易十四所作,画中描绘了三男一女四个牧人,这四位牧人正在荒郊野外的一处墓地旁辨认墓碑上的碑文,大意是“牧人们,如你们一样,我生长在阿尔卡迪,生长在这生活如此温柔的乡土!如你们一样,我体验过幸福,而如我一样,你们将死亡。”整个画面表现的是对人的“死亡”的思考。阿尔卡迪是希腊传说中的幸福之地,画面表现牧人在这个幸福的地方发现了墓碑和碑文,这引起了他们对“死亡”侵入他们的快乐世界的惊恐与惶惑。此画作是古典主义的典范作品。事实上,古典主义早在路易十四之前的黎塞留时期就开始兴起,主要倡导者是法国诗人马莱伯,其在当时混乱的文坛推行秩序而走红。戏剧、诗歌都必须遵守“准则”。1636年,高乃依的《熙德》受到指责,说他违反亚里士多德的“三一律”,高乃依被迫自我辩护,并在此后循规蹈矩。古典主义时代由此开始。继之而起的文学、艺术以恪守这些准则为荣,使之成为典范。

文艺复兴拓展了欧洲人的思想范围,解放了被宗教神学束缚的人,知识和思想的拓展造就了一种精致的怀疑主义,普桑的《阿尔卡迪牧人》正是沿袭这一古典风格,用经典的范式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十七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反对封建专制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内容:呼唤理性,批判专制,特权,追求民主、权力、自由。普桑深受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在人文主义精神与启蒙理性的精神的熏染下,促使他后来的绘画风格展现出一种浓郁的古典主义取向。因之,普桑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二、一个勤奋的中庸者

1596年普桑出生于法国的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爱上了绘画。有史书记载他刻苦、努力,坚韧,对于艺术极其诚挚。他做事严谨,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同时是一个博学者,专研过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通读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诗文、数学、解剖学、透视学。在年轻的时候,他绘画技艺已经学成,周游法国各地并靠自己的画作而生活。

虽然在法国小有名气,但是他厌恶法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君主专制的暴虐,人心的倾轧,加之对罗马艺术的仰慕,在1624年他来到了罗马,开始了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逐渐成名,尽管他30岁以后几乎都生活在外国,但在艺术上他仍然被尊为法国画派的宗主者。在异国他乡的罗马,普桑还是十分满意的,他在此落地生根,娶妻生子,罗马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也是在这里普桑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巅峰。1665年11月19日,普桑这位71岁的古典主义大师逝世于罗马。

三、古典的“再现”

西方艺术家认为古希腊古罗马后再没有比那个时期更纯粹的艺术作品了。人类少年时代的语言是毫不造作的自然风格,但是,这种风格却一去不返。而《阿尔卡迪牧人》让我们再次领略了这种朴实、简洁的风格。

严格来讲,该画作不仅代表了普桑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典范。画中人物的组合、对照、呼应,人物的姿态正面侧面,手臂与腿形成的对称角度,衣服简约的褶皱都是古代艺术单纯严肃的面目。作者在画中营造的是一种古典的静穆的理性的美感,画面色调柔和统一,构图严谨,人物塑造优雅,刻画精准,四个人物的有着近乎古典雕像式的凝重、典雅、庄严,普桑说过:“在作画的过程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抑制着自己的情感,以期保持作画的理性。”所以,从画面上观者也能感觉到画面的庄重、和谐与理性,这也是古典的理想美的范式。该画运用平稳的构图,深沉、肃穆、庄重画面氛围,排除了一切欢乐的成分,本应富有悲剧色彩的画在柔和的色调中并没有让观者感觉到悲哀,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自然、单纯、坦荡。它没有宗教的神秘性,普桑遵循着古典式的严肃与严谨,从作画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他是深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陶冶,同时他还吸收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精神的影响。

也许该画作在色彩丰富程度上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但是在十七世纪的欧洲的古典技法上,它恰恰是当时的人们追求的优秀特色。当时的人只崇拜拉斐尔,古艺术的形象在他们心中还是十分鲜明的,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是人文主义。所以造成他们的审美喜好偏向于古典式,喜欢简洁、单纯、理性、严肃、平易的美,反对感性、浮华、不实、夸张和标新立异。当然这些只是我们在画面上欣赏到的外在的形式美,而这幅画最精髓的地方,在于其形而上的哲思带给观者的启迪。墓碑上的碑文揭示的这幅画的主题,引出观者对人生乃至人生价值的无尽思考,画家借此表达了乐土也有死亡,世俗的幸福极为脆弱。画中渗透了生与死、短暂与永恒、幸福与悲哀的对比,让观者心存惶惑焦虑。画家把对生命的思考表现在作品中,这不仅是引发他人思考,也是自己在寻求答案。从当时人们崇尚美的范式、追求科学理性来看,画家的本意应该是后者。

四、结语

与普桑同时代的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散文作家约翰·多恩说过:“太阳失落了,大地失落了,人类的智慧,不能告诉人类到哪里寻觅”。美国一个现代艺术家波伊斯说过,艺术作品内在的眼睛比外观的形式更为重要,通过观念的升华和价值的重塑,来表达人类的精神价值和形上美感,启发人们去发现去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阿尔卡迪牧人》彰显了古典的魅力——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它更要向人们诉说:人生只是一个短暂的存在,而死亡才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2][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4][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

[5][挪]G·希尔贝克 N·伊耶.西方哲学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马正.论西方绘画作品中的生命意识[D].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2019.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理性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欲望膨胀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向古典主义致敬
浅谈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涵义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感性设计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