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岭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2019-10-12屈婷婷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要:本文从中论岭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详细地阐述了传统作品的技术形态分析看岭南舞蹈的创新变化。其中,在岭南舞蹈文化中,个性鲜明,影响很大的广府舞蹈文化奠定了其传承和发展方向,探索岭南民间舞蹈未来传承道路的意义,及其发展。

关键词:广府文化;传承;发展

一、广府文化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

“岭南”是一片历史悠久的文化乐土。其中舞蹈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上也曾上演过一大批能够体现广东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于是,在这百花齐放的艺术大环境下,使岭南舞蹈得到传承与发展。然而,广府文化是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如果说老城西关是旧广州的典型代表,那么西关小姐就是广府文化的明珠,其形象变迁成为近代岭南女性形象转变的先声。广府文化“西关小姐佢个个娇俏,那美态犹如弯弯月儿。白襟衣伴长裙飘飘又回眸一笑,知书识礼佢觉重要……”一曲混合西关小调的欢快歌曲,唱出了西关小姐的种种风情。三十年代的她们,讲究“品牌”,用固定的香水,穿固定裁缝做的衣服,举止优雅,引领时尚,喜欢穿显露身材曲线美的旗袍,脚蹬高跟鞋,打扮入时……西关小姐成为“时尚”的标志。后来按西关的标志打造出了趟栊门,还有女孩们的木屐,小圆扇,还有她们的服饰,它们能够生动的表现广府文化,西关风情,淋漓极致地表达了西关人们的情感生活,具有浓烈的岭南风格和特色。昔日西关文化的辉煌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市井风情,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广府文化的特点,是岭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岭南舞蹈作品一般以舞蹈的语汇展现岭南艺术,把岭南人及其生活的美,转化为舞蹈的气质、神韵、力度、舞姿和。用诗意的舞台语言和节目铺排结合岭南音乐,将视觉与听觉得享受完美结合,用肢体表达了对岭南大地的深情歌咏。

二、岭南民间舞蹈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也逐渐达成共识—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而现在,大部分人们对民族舞蹈传统文化的研究全都集中在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旅游舞蹈、市场的开发等几个方面。而我们就拿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来说,该如何把舞蹈因素融入地方文化中作为民族文化变化和转变机制影响的范例性研究,也成了当今的重要课题。 对目前来说岭南民间舞蹈的研究,得到了各项措施的落实与推动,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也扩大了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文化与环境,地方建设的文化动力机制等方面的传统主题研究上,都有了许多重要的突破。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舞蹈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都还有欠缺。 近年来,受各类艺术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岭南民间舞蹈也像我国其他民间舞蹈一样,不断受到经济大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濒于流失和消亡的威胁,面临着各类发展难题。

三、在教育中传承,在创作中创新

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关键在教育。岭南民间舞蹈,因为它本身就是产生在民间,是民间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如果没有将它系统的收入教育培训机制内,民间的舞蹈表演很难得到传承,形式也很难得到创新,这样会造成舞蹈的流失与失传。所以,我们要从教育方面出发,通过完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体系,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完整、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教程,将正宗的民族民间舞蹈引入课堂,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机制,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能真正地融入到现代的正规教育当中,并用政策和机制来保护和发展民族舞蹈文化,使岭南民间舞蹈文化能真正做到“有人传、有传人”的发展和传承。

其次,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粹的特殊体现,更是民风民俗的特据观赏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加强推广岭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要充分考虑到岭南民间舞蹈所体现的政治价值,通过对舞蹈文化本身的传承,促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用舞蹈的表达方式 ,激发民族的精神,促进各民族团结。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艺术传承、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创新,才不至于让我们传统的岭南舞蹈记载在档案中、封尘在库房中、遗忘在老一辈舞蹈艺人的脑海里;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的岭南舞蹈文化艺术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岭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底蕴,以当时社会的意识为主体,传诵着一种具有精神内涵的文化艺术。因为岭南地区位于沿海地带,是我国贸易出口的重要地区之一,更是与国外文化交集最多接触最广的地方。在国外丰富的艺术文化、商业文化及文化的传播的影响下,岭南民族舞蹈在创作新品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学习借鉴了西方先进的舞蹈形式。

参考文献:

[1]紀兰慰.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7(003):90-94.

[2]崔英美.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创新[J].南方论刊,2011(06):102-103.

作者简介:屈婷婷(1986-),女,本科,中级职称,现任职于佛山市文化馆文艺活动部,研究方向为舞蹈学。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