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的数据法与类型论
——以2018年的749部中国网络小说为考察对象

2019-10-10战玉冰

扬子江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玄幻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战玉冰

一、总述:从数据法到类型论

本文副标题中所说的“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指的是2018年各网络文学平台或相关文学单位申报、推荐给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以下简称“网络作协”)的文学作品,及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为举办“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以下简称“网络文学排行榜”)而初选出来的作品。其中各平台申报的作品包括67家网络文学平台或相关单位提交的总计526部作品;而“网络作协”为“排行榜”初选出来的作品共计294部,二者之间有71部作品相互重复,排除重复作品后,最终作品总数为749部。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批文学作品作为考察对象,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这些网络文学作品在2018年或者开始在网上发表,或者正在续更新中,或者刚刚完结连载,时间上很能代表网络文学当下发展的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更能够反映出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的一般面貌。不同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庞大,作品数量众多,文学浪潮与热点更迭速度也更快,甚至在阅读硬件载体方面,网络文学也完成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跳跃和转型。第一部华语网络文学小说——台湾青年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1998年出现在人们眼前,至今不过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对于传统文学而言或许算不上“跨时代”,但对于网络文学而言,的确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因此选择最新锐的网络文学文本为考察对象,更能够反映出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当下性”特征。另一方面,跟踪新锐文本在带有强烈的“时效性”和“当下性”的同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又意味着对“经典性”的部分割舍,这好像是一个难以完美权衡的两难问题,因为作品的质量高低与经典性与否是需要通过时间的淬炼和沉淀才能够完成的。如何在及时跟踪当下最新文本的同时保证研究对象的平均质量,换句话说,如何保证研究对象的基本文学价值,这是涉及到研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本文所选取的研究范本,一部分为67家网络文学平台或相关单位2018年选送推荐到“网络作协”的作品,即这些平台或单位认为自己选送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自家平台2018年创作的最高水平或较高水平;另一部分作品为“网络作协”为“排行榜”而初选出来的作品,更是经过众多编辑、专家、学者“去粗取精”、“披沙沥金”所得到的结果,将这两部分作品相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相当程度上可以保证我们研究作品的平均质量,使得此次研究有着可靠的保障,同时更富有效性。

借助谷臻故事工场所研发的“一叶·故事荟”软件工具对上述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全样本分析,并结合类型文学的研究思路,我们大致可以观察出这些小说所具备的四个特征:

1.文本体量大,且情节曲折。

网络文学常常和“海量”这个说法挂钩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谓“海量”,一方面指的是网络文学作者、作品众多,另一方面则指的是网络小说多为“大部头”,甚至“超长篇”的作品,几十万字对于传统文学而言已经算是皇皇巨著,但在网络文学的语境下,可能不过是“每月更新”的文字量而已。本文所考察的749部网络小说,平均字数为97.59万字,最长的作品为一叶青天的《盖世帝尊》,总字数为1092.2万字,超过百万字的作品有214部。

借助谷臻故事工场所研发的“一叶·故事荟”对这749部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并将所有得到的故事曲线进行聚类,一共得到六种类型的曲线:W型、M型、N型、倒N型、V型、倒V型。在这些情节曲线当中,当故事情节为积极向上或者冲突较为激烈时曲线呈现为上升趋势,反之,当故事情节为消极向下时曲线则呈现为下降趋势。而当故事情节出现“情况好转”或“悲剧来袭”时,曲线则呈现出拐点。相应地,曲线拐点越多即表明故事中大的情节转折越多,故事整体上越充满波澜。在这749部网络文学作品中W型、M型、N型、倒N型四种曲线类型最多,分别为203部、142部、135部和96部,四者合起来占到了全部作品的77%。而走向越复杂的曲线代表故事冲突越激烈,情节更加“一波三折”,更具复杂性和曲折性。其中W型曲线数量明显多于其他曲线类型的数量,符合这类曲线走势的小说往往在故事里出现多次情节起伏或转折,并在小说结尾表现为常见的“happy ending”即“大团圆”结局。以W型曲线的代表性作品《吞天记》(作者:风青阳)为例,东吴太子吴煜的修行成长经历几经坎坷,他与南宫薇等几位女性之间的感情线索也是千回百转,小说以主人公的意志力锻造为核心,确实做到了情节上的曲折和精彩。再来看一部以当代都市为题材和背景的小说《点心之路》(作者:冥灵),小说讲述了三个年轻人历经重重磨难,向痛苦隐退的中式点心之神拜师学艺,最后在与全球名厨们争夺世界点心之王的比赛中收获荣耀与爱情的故事。小说里情节的转折相当动人心魄,从朱宇坤在走上人生巅峰的同时得知爱子丧命的消息,到欧小楼原本自信满满,后来竟然没有比赛资格,最后又得知大师的隐居所在……各种情节上的峰回路转带动了读者阅读情感上的波澜起伏,而小说最后也是以几名主人公的成功和幸福结尾,是一部标准的W型曲线作品。

2.类型文学特征明显。

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有着很多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类型文学的研究就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之一。关于使用类型文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来处理中国当代文学(包括网络文学)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及意义,上海大学的葛红兵教授有着相当精辟的论述:“小说创作的类型化是经济市场化深入发展的结果,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阶层化,社会的阶层化导致了文学审美的阶层化,审美趣味的阶层分化是小说创作类型化的直接动力。”

当然,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平台-编辑-作者-读者”这一生产机制。不同的网络文学读者天然对具备某一类特征的小说有独特的审美倾向,网站平台和编辑则依照这些审美倾向对文学作品进行类型划分,而后这一划分又传导到作者的创作环节,促使作者创作出更具类型特质的小说作品,最终形成了“类型小说作者”-“网络文学类型划分”-“类型小说读者/粉丝”的互动结构。这种相互作用长此以往的结果便是整个网络文学类型化趋势越发明显,且小说类型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致入微,最终形成了垂直化程度较高的“创作-发表-阅读”模式。与此同时,传统的类型文学也是网络文学类型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文在对749部网络小说进行大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也将采用类型小说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来分析这些小说,具体而言,我将这些小说分为八个类别,分别是:玄幻与幻想类小说、科幻小说、穿越小说、悬疑推理类小说、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历史类小说、职场成长类小说及其他小说。而各类型作品数量和占比分别如下:

小说类别 作品数量 占比(四舍五入后)玄幻与幻想类小说 101 13.48%科幻小说 27 3.6%穿越小说 8 1%悬疑推理类小说 81 10.81%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 315 42.6%历史类小说 149 19.89%职场成长类小说 54 7.2%其他小说 14 1.87%

其中本文所提出的“玄幻与幻想类小说”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玄幻小说、魔幻小说、修仙小说、仙侠小说和武侠小说等想象力飞扬或者共享某种叙事模式的小说,而之所以将科幻小说和穿越小说独立分出,是考虑到科幻小说除了注重幻想性之外,还有着讲求科学性的一面,而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科幻小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时代对于自身科技水平的认知和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期望,在这个意义上,科幻小说具备了某种现实性关涉和知识话语表达,与一般玄幻、修仙、仙侠小说有着本质区别,与此同时,科幻小说的基本叙事语法也具有相当的自身独特性,完全可以单列一类。至于穿越小说,具体可以分为历史穿越和架空穿越。在历史穿越这一小说子类别中,虽然穿越这件事情本身是幻想的结果,但历史穿越小说往往很讲求精细还原古代物质文化和生活风貌,所谓“清穿”就要写出清朝的特点,“明穿”就要表现出明代的生活,而穿越回古代的主人公又带有明显的当代人生活经验、基本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因而历史穿越类小说往往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历史类小说,甚至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的元素和味道,以致于有研究者提出“穿越小说的本质是历史小说框架下的一种言情小说”,这是颇具见地的一个看法,也是本文将穿越小说与一般的幻想类小说区隔开来,单列一类的主要原因。同时考虑到穿越小说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不论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小说还是架空历史小说),而具备自身的情节模式(即“穿越”这一动作的发生)和叙事规律,固不将其和一般的历史小说放入一类。

至于本文所说的“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则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现代都市小说、乡土小说、言情小说、校园爱情故事等等小说类别,本文在这里提出的小说类别划分标准其实是参考了范伯群教授带领的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团队对晚清民国时期社会言情小说的分类,在苏州大学的对晚清民国时期通俗小说的分类中所提出的“社会言情”一大类,就是将晚清以来由狭邪小说发展出来的言情小说、倡门小说等,与从谴责、黑幕小说发展出来的社会小说合为一类,其中的内在逻辑依据之一便是两类小说都着重描摹世态人情,只不过言情类更侧重表现主人公个体情感,社会类则投诸笔墨于人间百态或时代事件的刻画,而对时代中个体的表现与对个体所生活时代的表现其实是难以分割的,我们通常可以透过张恨水、刘云若等人的言情小说感受到整个时代的风貌及变迁,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地方知识层面上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提出的“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则是受范伯群先生这一分类思路的启发。至于每一具体类别小说的自身规律与特点,后文中会详细展开说明,此处不赘言。至于“职场成长类小说”,在广义上讲虽然也是在书写当代人(特别是当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但由于其往往围绕某一特殊职业的自身特点而展开,并且其中往往采用成长小说的叙事策略,因而将其单独拿出来讨论,以便更好地展现其自身的类型特点。

最后,在本文所研究的749部网络小说中,每一类别的小说都有其质量非常不错的代表性作品,比如《吞天记》(作者:风青阳)等之于玄幻与幻想类小说,《双眼台风》(作者:须一瓜)等之于悬疑推理类小说,《明月度关山》(作者:舞清影)、《点心之路》(作者:冥灵)之于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等等,这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令人可喜的创作实绩,也为本文接下来展开具体的类型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和案例,使得本文最终有可能形成一个“数据-类型-文本”三者互相支撑、彼此印证的基本论述结构。

3.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作品是主流。

我们以往提到网络文学,常常会有一个刻板的认识,即网络文学就是想象力飞扬、天马行空的作品,但通过对于2018年749部网络文学作品的分析之后,本文发现,这些作品中,幻想型作品与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作品其实都有不少,而后者的数量甚至还要远多于前者,或者我们可以说,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作品才是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结合前文中提出的小说分类,玄幻与幻想类小说、科幻小说、穿越小说大概可以归入到幻想型作品的行列,而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职场成长类小说则更积极地从当代人们的生活中取材,并兼具深厚的时代感与社会人文关怀。而通过小说数量与占比来看,幻想型作品共136部,占比18.16%;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小说作品共369部,占比49.27%。这是网络文学“轻舞飞扬”了二十年之后,开始向“土地”回归的某种动向和预兆。

至于悬疑推理类小说,有偏重幻想和假设,进行思维操练的本格故事,也有切入社会肌理、反映时代问题的社会派,同时因为悬疑推理类小说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类型特点和叙事逻辑,所以在后文的展开中,本文将这些小说单独列为专节进行分析和解读。

4.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边界出现弥合现象。

在以往很多研究论述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往往泾渭分明。这种分界往往表现在发表平台(是文学期刊、纸质出版物,还是文学网站)、阅读方式(纸质阅读,还是网络阅读)、读者群体、粉丝经济、互动模式、奖励机制、影视动漫游戏等衍生文化品等诸多方面,当然这些关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外部”差别,最终将体现在两类文学的文本“内部”,即题材选择、叙事方式、情节走向,甚至于遣词造句等方面。但通过对2018年749部网络小说的观察之后,本文发现,二者之间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彼此独立,甚至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边界弥合现象。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边界弥合的第一种情况是,网络文学突入到某些以往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会涉足的题材、领域和表现内容等方面。比如小说《明月度关山》(作者:舞清影)描写了女主角明月放弃舒适的城市工作岗位而选择坚守山村支教,和放弃了继续进修深造机会,坚守深山通讯站的解放军通讯兵关山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这种颇有乡土味道的小说过去往往出现于传统文学作品中,而今也成为网络小说作者和读者所钟爱的题材。无独有偶,小说《大山里的青春》(作者:罗晓)也将目光聚焦农村,描写前往贫困山区支教的高材生与立志改变全村人命运的年轻村主任之间的故事,同时小说还涉及到了乡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及农村经济贫困等诸多现实问题,其表现时代社会特征的广度和深度完全不逊色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此外,《山里人》(作者:桉旻)、《黄土地(上部)》(作者:桉旻)是深深扎根于乡土中的文学作品,《甘霖》(作者:三生三笑)、《蜜糖砒霜》(作者:刘祖光)、《初心——扶贫者》(作者:向远志)都是以精准扶贫为表现对象,《爱,在西双版纳》(作者:徐建忠)则选择了知青生活做为书写题材。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边界弥合的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传统文学作品选择网络作为发表平台和宣传渠道,在运营模式上也完全依照文学网站的发布、推广、收入和分账机制。比如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双眼台风》,最早是发表在传统文学杂志《收获》2017年第6期,后来也由咪咕阅读签下版权,在网上刊载。这成为二者彼此间边界弥合的又一例证。

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边界弥合,我们尚能观察到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但对于这种新现象和未来可能的新趋势,及这种趋势对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二者所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改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期待和思考。

二、幻想型小说:想象力飞扬的青春激情

在本文对网络小说的分类框架中,玄幻与幻想类小说、科幻小说与穿越小说都属于偏向幻想型的小说,故将其放在一节里集中讨论,而在这三种小说类型中,本文将主要集中笔墨分析“玄幻与幻想类”小说这一大类,之所以如此侧重,一方面因为其文本数量巨大(总共有101部,占了这一大类小说的大多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类型化特征鲜明。

如前文中所提,本文所提出的“玄幻与幻想类小说”包括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玄幻小说、魔幻小说、修仙小说、仙侠小说和武侠小说等,之所以将这些文学类型放在一起,视为一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共享了某些文学特征和内部书写规律,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它们有着可以共同追溯的文学源头。学者邵燕君曾引日本学者东浩纪的说法,认为在1990年代,中国“通俗文学则向幻想文学的方向发展,以‘捏造的宏大叙事’(或称‘拟宏大叙事’)进行替代性补偿”,并指出“对中国网络小说产生最大影响的三个文学源流的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欧美奇幻文学)、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日本太空歌剧式的小说和动漫创作)、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国通俗文学)——都是典型的‘拟宏大叙事’。”而本文所提出的“玄幻与幻想类小说”,从源头意义上,正是《魔戒》、金庸武侠小说,乃至于传统神魔小说《西游记》在如今网络文学中的后来者和传承者。

“玄幻与幻想类小说”在本文所划分的七大小说类别中平均篇幅最长,多达231.35万字,远超过本文所关注所有小说文本字数的平均值。其故事曲线以W型、N型、M型、倒N型四种曲线类型最多,分别为26部、21部、18部和10部。其中占比最大的W型和N型曲线在“玄幻与幻想类小说”中常常表现为主人公命运坎坷、情节曲折,但最后定会走向胜利,收获爱情与成功的基本模式,符合这种曲线模式的玄幻与幻想类小说结尾往往是全篇高潮,即一般所说的“燃点”之所在。

本文对“玄幻与幻想类小说”进行了分组交叉式的高频主题词统计,其中将小说按照平台所打的标签“修仙仙侠”和“玄幻魔幻”类作品分开统计,又将平台申报的作品和“网络作协”为“排行榜”初选出来的作品分开统计,得到四组数据如下:

小说主题词TOP15

平台申报 “排行榜”初选仙侠武侠类 玄幻魔幻类 仙侠武侠类 玄幻魔幻类江湖 神魂 弟子 弟子修士 阵法 修为 修为修为 长老 师兄 修炼虚空 修为 少年 力量修行者 强者 修士 强者武圣 修炼 修炼 身体真极 实力 灵气 虚空强者 弟子 强者 小王子气息 师兄 人族 恶魔境界 气息 长老 老者武者 仙王 灵兽 实力

高手 虚空 师妹 天地公主 天地 法符 血脉剑气 剑气 虚空 灵力法力 高手 妖族 气息

通过交叉对比后不难发现,所谓的“修仙仙侠类”小说和”玄幻魔幻类“小说在主题词方面呈现出来的特征其实区别并不大,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修为”“修行”“修炼”“修士”等和锻炼本领有关的词汇,二是“弟子”“师兄”“师妹”“长老”等与人物伦理关系相关的词汇,三是“虚空”“剑气”“法力”“灵力”“境界”“实力”“力量”等和修炼状态有关的词汇,简而言之,即两类小说的主题词统计结果都呈现出以修炼为核心,进而辐射到修炼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修炼所达到的状态境界等相关词汇。而“修为”“修炼”“强者”“虚空”“气息”“高手”“长老”“弟子”“师兄”等更是成为跨越多个数据组的高频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传统一般所说的“修仙仙侠类”小说和”玄幻魔幻类“小说之间的差异性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当然,传统意义上对于这两类小说之间的划分也并非没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比如我们再对两类小说进行地点关键词统计交叉与对比就能看到二者之间微妙的差别:

小说地点词TOP15

平台申报 “排行榜”初选仙侠武侠类 玄幻魔幻类 仙侠武侠类 玄幻魔幻类长陵 东海日本 蜀山东华国 万妖城 哈尔滨 东海资州城 紫荆城 涂山王国 姜国金陵 昆仑 蜃楼 万妖城青城 西海 桃山 西海日本 青天蜀山 大秦 北陵谷罗泉镇 西岐 上海 霸锤山岷山 东胜神洲 九嶷山 荒州宁国寺 仙域 瀛洲界 东胜神洲江南 锡安 天香城 万妖山成都 皇城 仙城 炎黄帝域北域 南越 长安 燕州淮南 炎黄帝城 杭州 楼兰国巴山 神海 中州 青州晋国 剑山 梁国 蒙古

在小说中出现的地点高频词方面,相比于“修仙仙侠类”小说更多出现“日本”“哈尔滨”“成都”“上海”“长安”“杭州”“金陵”“江南”“淮南”“巴山”等现实中或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城市名称或地域名称,“魔幻玄幻类”小说中则更多是“万妖城”“万妖山”“蜀山”“东胜神洲”“炎黄帝城”“神海”“剑山”等虚构出来的想象地域,与此同时,“魔幻玄幻类”小说在虚构或选取地理空间的名称时,格外喜欢用“方位词+名词”的命名方式,似乎想借此体现故事发生地带的边远,进而渲染该地域的神秘性,以增强小说的玄幻感和奇幻感,比如“东海”“西海”“西岐”“东胜神洲”“南越”“北陵谷”等等。关于两类小说高频地理名词之间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修仙仙侠类”小说往往是小说主人公从凡人开始,逐步遭受各种奇遇,进行各种修炼,慢慢进入“成侠”甚至“成仙”的阶段,而其身为凡人在人世间的一段经历,则通常被放置于一个现实或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地方,而玄幻小说则似乎更倾向于将故事放置在一个洪荒久远的虚构世界或边陲之地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以减少现实的羁绊和束缚。

通过小说文本中出现的主题词和地点词高频词统计,我们还会得到很多有趣的发现,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穿越小说”看似要凭借科技或奇遇进行穿越,但本文却将其与一般意义上的玄幻或科幻相分离,这一分类法可以从主题词及地点词的统计上获得证明。我们对平台申报与“排行榜”初选出来的“穿越小说”和一般意义上的“古代爱情小说”的主题词、地点词进行了统计和交叉对比后得到以下两份数据:

小说主题词TOP15

平台申报 “排行榜”初选穿越小说 古代言情小说 穿越小说 古代言情小说秀才 太子 专家 老爷子孩子 公主 老夫 闺女儿子 大人 国公 土匪算学 县令 丫鬟 侯爷爹爹 娘亲 太后 大长老夫君 宫女 郡主 小姐进士 姑娘 县令 公子爷爷 皇兄 种花人 老板夫子 皇上 小丫头 太孙皇帝 使者 奶奶 太夫人

皇子 女子 婆子 婆子圣上 皇室 王妃 妈妈殿下 夫人 老爷 小家伙丫鬟 小姐 太子妃 小姑娘大人 丫鬟 柜子 少主

小说地点词TOP15

平台申报 “排行榜”初选穿越小说 古代言情小说 穿越小说 古代言情小说小柳镇 黎国 豫州 宁和宫长安城 苍山 安平县 南京大理寺 南粱 苏府 蜀国连州 长洲 麟城 彭府玉虚阁 南齐 登州 岭南齐国 济宁 左家庄 济宁宋宫 幽州 京城 大观园南宁 寿县 陈府 锦州京城 苏镇 焦府 扬州罗池路 北齐 皇庄 长安城黄河 燕京 长安 西川云寺 宁国 上海 西蛮松州 琼州日本 天洁山云织坊 衡山 田庄 南昌青城山 隆城 安顺 望月楼

从第一张表格中来看,“穿越小说”和“一般古代言情小说”的主题高频词之间几乎别无二致,几乎都是围绕古代“皇室-官场-科举”系统或者家庭伦理称谓而展开,前者如“皇帝”“皇子”“圣上”“殿下”“秀才”“进士”“县令”“太子”“公主”“太后”“皇兄”“国公”“大人”等等,后者如“孩子”“儿子”“爹爹”“丫鬟”“娘亲”“姑娘”“老爷”“夫人”“奶奶”“小姐”“婆婆”“婆子”“小丫鬟”“公子”“小姐”等等,极富有日常性,与我们前面统计的“修仙仙侠类”和“玄幻魔幻类”小说的主题词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而通过对地理高频词的观察,“穿越小说”与“一般古代言情小说”中常见的地名也颇为平实且日常化,很多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地名,比如“长安城”“南宁”“黄河”“济宁”“燕京”“琼州”“衡山”“扬州”“上海”“岭南”“南昌”等等。即使是小说作者虚构的地名,也都被极力装扮成一个平常到很像它曾经真实存在过的面貌而出现。此外,相比于“修仙仙侠类”和“玄幻魔幻类”小说常出现“XX山”“XX海”“XX州”“XX城”“XX国”等较大的地理单元,“穿越小说”和“一般古代言情小说”则更常见到“小柳镇”“罗池路”“云寺”“云织坊”“安平县”“苏府”“陈府”“彭府”“大观园”“望月楼”等具体而微的地理空间。不同地理空间所承载的故事是不一样的,其小说的风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果说仙侠们在一个洪荒之地修炼本领,与高手比武,同怪兽决战,那么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则多半是穿梭于市井府第之中,在家常性的亲属关系、人际交往与情感纠葛中牵绊不清。而这也正是本文将“穿越小说”与“玄幻及幻想类小说”截然分开的原因,因为在“穿越小说”中,除了穿越过程本身有幻想色彩,主人公穿越之后的故事主体其实往往又陷入了古代言情小说的一般模式之中,只不过这回和古人谈情说爱的主角本质上是个有着现代生活经验的人罢了。在这里,回头再看那句“穿越小说的本质是历史小说框架下的一种言情小说”,小说主题高频词与地点高频词的统计与比对结果或许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三、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小说——从“轻舞飞扬”到回归“土地”

正如前文中所说,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网络文学常常和想象力飞扬、天马行空、甚至不着边际、胡编乱造等描述性词语挂钩,但通过我们对于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的观察后发现,2018年网络文学作品中,不仅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小说是主流,而且在部分题材、内容和思想领域,网络文学作品已经突入到传统严肃文学的阵地(如乡土、扶贫、知青等内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网络文学由“轻舞飞扬”开始向“土地”回归。

在315部“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中,作者们最善于书写的还是城市中青年人的情感与生活世界,但是他们往往能够从自己的亲身生活经验或敏锐观察出发,避免了无病呻吟和矫情滥情,而真正切中了很多当下社会的热点议题和现实问题。虽然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尤其是遇到重要问题急需解决时,小说仍不乏“主角光环”“金手指”“总裁梦”“公主梦”或“白马王子想象”等传奇性、浪漫性、想像性的内容和段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些小说在表现都市里普通小人物平凡生活与精神困境(尤其普遍体现在小说文本的前半部分)时,仍具有相当的写实性,乃至一定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中国现代都市的一些新发展也在网络小说中得到积极体现:快递员、外卖员、“专车”司机、创业一族、环卫工人、城市艺术家、青年租房、老小区拆迁、社区宠物等等社会新现象都成为“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作者笔下热衷的内容。此外,即便是传统网络爱情小说题材的作品,作者们也都努力变换叙事角度、采用新颖的叙事手法,旧曲新唱。或者是将传统的爱情关系放置于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中,让读者感到新意,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书写题材方面,《拥抱谎言拥抱你》(作者:唐家三少)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与事业为主线,将现如今城市青年颇为关注的创业与爱情问题结合到了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当下城市青年对如何平衡事业/创业与爱情问题的一个文学性回答;《白纸阳光》(作者:月壮边疆)聚焦城市拆迁矛盾,从动迁居民面临的生活问题写起,表现社区工作者群体,生动刻画了女主角在社区工作中的成长历程,写出了当代青年的新追求与当下城市的新变化,并最终提出了建设新社区模式的某种可能性;《老妈有喜》(作者:蒋离子)以生育二胎引出当代社会与家庭问题展开故事,塑造了青春期迷茫叛逆的女儿、人到中年疑似陷入职场和情感危机的母亲及不善表达却深爱家庭的父亲等一组生动的家庭人物形象,表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家庭关系与亲情主题的变与不变;《幸福不平凡》(作者:青安)以大学生回乡投入新农村建设为书写题材,着力描写新时代青年农民的爱情追求与人生打拼,表现一代富有知识的新型农民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同时揭示出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相辅相成;《徐徐恋长空》(作者:板栗子)讲述了外卖小哥和创业女生之间的爱情故事,题材新颖独特,从都市人每天都会遇到的事情着手,非常贴近当下生活;《扬帆1980》(作者:创里有作)将个人成长放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中,写出青年农民历经创业的挫折、迷茫与反思,不断探索,不改初衷,最终扬起人生远航的风帆,成长为企业家的故事,反映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欣欣向荣的活力……此外,还有聚焦乡土题材的《明月度关山》和《大山里的青春》,更是难得一见的网络文学佳作,鉴于前文已做过分析,此处不再赘言。

职场小说也是近些年来相当受关注的一种小说类型,大体而言,职场小说是社会精细分工与职业高度分化之下的文学产物,它着力描写某一类职业人群的工作情感与喜怒哀乐,职场小说诞生于描写都市题材的小说之中,却又更具备了一份职业专业化的特点,职场小说有着明显的成长小说的烙印,但小说中成长的主人公又一定是专精的职场人士,所以本文称其为“职场成长类小说”。这些职场人士的生活由于一般不为外人所知,因而又透露出一股格外的神秘性,从医生、律师,到翻译官、特种兵,近年来我国的职场小说可谓种类繁多,而2018年的《网络英雄传Ⅱ:引力场》(作者:郭羽、刘波)是一部聚焦互联网行业前沿,书写别样的职场励志、创新创业故事,表现纷繁复杂的商业竞争、谋略博弈的年度佳作,小说由职场而入社会,由社会而直抵普遍人性,因而它已经摆脱了单纯靠职业的特殊性和神秘性吸引读者的初级阶段,而具备了更高层次的欣赏和审美价值。

四、悬疑与推理类小说——类型小说与反类型突破

相比于本文所分析的其他几类小说,悬疑与推理类小说无疑是类型特征最为突出,类型发展最为成熟的小说类型,因此本文将其单列一节进行讨论。关于悬疑与推理类小说的类型传统,杨照在《推理之门由此进》一书的序言中曾写道:

侦探推理小说拥有一个庞大的类型传统,这个传统里的众多著作,组构成丰富、迷宫般的互文网络。

类型小说和纯文学小说最大不同的地方——类型小说不能只读一本,没有人只读一本武侠小说,没有人只读一本罗曼史小说,也没有人只读一本侦探推理小说。当然,不是有什么巨大的权威规定不能只读一本侦探推理小说,而是读侦探推理小说的乐趣,就藏在各本小说彼此之间的呼应指涉关系里。

在本文所涉及的749篇小说中,《山椒鱼》(作者:拟南芥)是一篇对传统侦探推理小说有相当程度继承的作品,小说的故事设定在一个因地震而塌陷的监狱里,幸免于难的狱警和囚犯一方面需要彼此合作,逃离危险,另一方面又相互提防,彼此间并不信任。在故事的展开过程中,拟南芥运用了暴风雪山庄、密室杀人、身份替换、时间诡计、不可能犯罪等多种经典本格推理小说手法,同时也有《假面骑士》等二次元文化和社会派推理的元素融入其中。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小说中融入自己的巧思,让原本建立在外在环境相对呆定、沉寂的暴风雪山庄小说,加上了一个地震塌陷,且余震不断的时空背景,这就使得小说情节更具紧张感且充满了一种悬疑冒险小说的趣味,整体上颇为新颖,引人入胜。相比于《山椒鱼》中布满了耀眼的本格推理诡计,《匹诺曹与金丝雀》(作者:午晔)则更大程度上继承了美国硬汉派推理的传统,小说从一个案件开始,却接连不断引出各种麻烦,被雇杀人者最后反而成了被杀的对象……作者在小说里想要通过一系列的案件和选择来探讨关于罪恶、正义、生存与遗忘的问题。不同于前两部作品,《无缝地带》(作者:李枭)是直接承续了谍战小说的文学与影视传统,如果将其置于《潜伏》《黎明之前》《伪装者》《麻雀》的电视剧脉络和麦家的《解密》《暗算》、小白的《租界》《封锁》的小说系统之中,我们或许更能够感受到《无缝地带》里那份谍战过程中的惊险刺激与阅读乐趣。

如果说前面所举的三部小说分别继承了传统本格推理小说、硬汉推理小说和间谍小说的类型传统并取得了不错的创作成绩的话,那么在2018年的749部网络悬疑推理类小说中,也有不少反类型的惊喜之作。比如《第三类秘密》(作者:宁航一)就在一般的悬疑推理小说基础上尝试融入了《复仇者联盟》及《X战警》等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流行文化元素,使小说更具可读性,《零点》(作者:骠骑)则以“零点”部队进入荒漠保护考古人员为故事主线,融合了科技、历史、军事、神话等诸多叙事元素,运用悬疑、奇幻、作战等情节结构方式,通过奇异的艺术创造力,构筑了一个考古和军事相结合的冒险故事,将一般悬疑推理类小说表达的边界大大拓宽了。最值得一提的要属《双眼台风》(作者:须一瓜),须一瓜作为一名跨纯文学与类型文学的“两栖作者”,其小说既有严肃的社会思考、人文关怀与人性探索等严肃文学特点,也有极强的悬疑感、逻辑性、行动感等类型文学特征。在小说《双眼台风》中,须一瓜从一起普通的案件入手,牵扯出对于社会伦理、贪腐问题、城市底层人员生存问题等社会现象的思考,其中男主角进入精神病院的段落,让人联想到奥斯卡获奖影片《飞越疯人院》和日本电影《追捕》,极具批判性且引人深思,充分印证了学者邵燕君关于“类型小说的商业性不排斥文学性”“类型小说的程式化不排斥独创性”“类型小说的娱乐性不排斥严肃性”的三条论断。

类型文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势必出现有作家作品进行反类型传统的尝试写作,而随着反类型尝试写作的成功,它又会融合到原有的类型文学概念之中,成为新的类型文学传统之一,当然这一过程并非封闭的循环,而是螺旋状上升,随着新的反类型写作尝试不断出现,不断丰富原有类型文学的边界和表达的可能性,甚至出现“跨类”“兼类”等文学现象,类型文学本身也就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了。

五、余论

本文借助谷臻故事工场所研发的“一叶·故事荟”软件工具,针对2018年的749部网络小说进行全样本考察和分析,认为2018年的中国网络小说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文本体量大,且情节曲折,2.类型文学特征明显,3.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作品是主流,4.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边界出现弥合现象。并将网络文学作品分为八个大类,分别是玄幻与幻想类小说、科幻小说、穿越小说、悬疑推理类小说、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历史类小说、职场成长类小说及其他小说。在接下来的具体分类研究中,本文将上述八类小说分成三组进行有侧重的讨论,并且尝试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讨论“幻想型小说”一节是主要应用大数据及词频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讨论“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小说”一节更多回归传统文本分析的文学研究方法,在讨论“悬疑与推理类小说”这一节则着重从“类型文学”的角度进行展开。

从整体上看,“幻想型”小说在普遍注重作者想象力的同时,也越发倾向于从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宝库中汲取滋养,在“玄幻与幻想类小说”及穿越小说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努力试图还原出古代中国的建筑、饮食、服饰、对话等生活风貌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完全架空的玄幻作品,也能看到作者借鉴《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影子;而在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网络小说中,我们则能欣喜地看到,2018年的网络文学作品已经触及到青年人创业、大学生回乡建设、城市拆迁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生活、二胎问题、城市外卖小哥的生活情况等切中当下中国人生活真实细节的诸多社会现实题材,甚至出现了网络文学突入传统严肃文学的乡土题材、知青题材的现象;在类型传统最为强大的悬疑与推理类小说中,我们既能看到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本格推理、硬汉推理和间谍小说的继承,也能感受到作家不断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努力将反类型化写作与本土化写作相结合的不懈尝试。

而从方法论上来说,本文的研究对象为749部网络小说,文本总字数达到七亿两千九百多万字,凭一人之力可能要花上数年功夫才能全部读完一遍(但那时可能已经到了下个十年,且不一定有效),而且这还只是2018年一年精选出来的部分网络小说,那面对过去十年中国网络小说,面对从1998年《第一次亲密接触》至今的所有网络小说,甚至面对未来每年还在不断快速增长和发展的中国网络小说,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怎样研究?显然,传统文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在研究网络小说时会遭遇格外的困境,网络小说“海量”的文本和类型化书写,不仅使得传统新批评派的文本内部分析与文本细读法困难重重,而一直围绕在读者接受、青年亚文化、网络文学运营机制的外部研究似乎也很难深入到网络文学的腠理之中,毕竟“网络文学”的核心仍是文学,而不只是社会文化现象,或者一门新兴的“生意”。在这个意义上,软件工具的确为网络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海量”文本对于机器而言完全不是问题,类型化书写更是非常适合机器抓取和分析。当然,通过机器分析文本仍不能代替学者亲身阅读,学者通过阅读所感受到的文学的力量、神秘、美与规律又是机器所“无能为力”的。在这一情况下,如何结合学者自身阅读经验与感悟、运用相关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及机器所能提供的相关数据和研究便利,或许是未来研究网络文学的一个新方向。当然这条研究道路还很漫长,也仍有很多尚需进一步开拓的地方,这就需要同道者一起不断摸索、尝试与努力。希望本文的思考与写作能够形成对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的一点认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研究尽一份微薄之力。

【注释】

①67家网络文学平台及相关单位包括晋江文学、掌阅书城、17K小说网、咪咕阅读、起点中文网、起点女生网、潇湘书院、天下书盟、红袖添香、豆瓣阅读、阿里文学、爱奇艺文学、磨铁文学、凤凰文学、天涯文学、腾讯文学、网易云阅读、雁北堂、传奇中文网、黑龙江省作协、浙江省作协、辽宁省作协、江苏省作协等。

②特别致谢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对本文写作提供的文本和材料支持。

③本文所概括的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的四个特点:“文本体量大,且情节曲折”“类型文学特征明显”“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的作品是主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边界出现弥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出近几年中国网络文学创作之趋势,因为考虑到网络文学创作在时间与发表上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即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从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在网上连载,而在2018年完结,因而它们所带有的特点既是中国2018年网络文学之特点,也可反映出近几年中国网络文学之趋势。

④这还是在749部作品中有150部没有完结的基础之上统计出来的数据,如果这749部作品全部完结,整个文字体量应该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增加

⑤关于“故事曲线”的相关方法论述及研究应用案例,可参见我的另一篇论文:《〈收获〉刊载小说的数据性考察(1979-201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2期。

⑥葛红兵、肖青峰:《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5期(2008年9月)。

⑦一般而言,不同类型文学的爱好者会组成专门分享和讨论某一类型文学的网络群组或社区,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关于这一类型文学的阅读和交流,同时这种群组和社区也反过来强化了网络小说读者的自我身份认定。

⑧范伯群教授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就已经提出,中国现代文学中,严肃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十年来研究,而通俗文学则更适合划分为四大板块,范伯群所说的“四大板块”在某种程度上,即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类型。而被划分为四大板块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相当程度上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类型化的网络文学的源头。

⑨本文提出的小说分类参考了各平台报送小说时对该小说的类型命名,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整合。

⑩参见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⑪当然,“关注现实生活并从中取材”只是对网络小说作者取材向度上的描述,在具体展开情节时,网络文学中的现代生活与情感类小说、职场成长类小说普遍带有“主角光环”“金手指”等颇带有传奇性,甚至幻想性的内容。

⑫当然网络文学作品反向进入传统文学平台也是可能的,如金宇澄的小说《繁花》即是最早在网上连载,网络连载完结后才刊载于《收获》2012年秋冬卷。

⑬⑭邵燕君:《网络文学的“断代史”与“传统网文”的经典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年第2期。

⑮其实在中国玄幻与幻想类小说的文学源头追溯方面,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神魔小说源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就其直接影响而言,从《悟空传》(作者:今何在)、《沙僧日记》(作者:林长治)、《唯我独仙》(作者:唐家三少),到本文所涉及到的《吞天记》(作者:风青阳)等很多作品都是明显借鉴甚至移植了《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或叙事模式等文学元素。此外,还有大量小说也间接受《西游记》等明代神魔小说的影响,具体可参见李如、王宗法的论文《论明代神魔小说对当代网络玄幻小说的影响》,《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3期(总第113期)。

⑯之所以选择这两类作品进行统计分析,是考虑到各平台申报的作品中修仙仙侠类与魔幻玄幻类作品数量较多,是“玄幻与幻想类小说”占比最大的两作品类。

⑰杨照:《推理之门由此进》,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版,第1-2页。

⑱邵燕君:《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经典性”》,《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2卷第1期(2015年1月)。

⑲具体概念解释详见葛红兵教授的《小说类型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一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年版。

猜你喜欢

玄幻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山海经》中的奇兽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小说治愈毒瘾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