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能力”视域下学生体能练习的实施策略

2019-10-09韩兵刘红梅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技能运动

韩兵 刘红梅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依托体育教学达成发展学生体能的目标,是很多一线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厘清“运动能力”与“体能”之间的联系

1.学科核心素养中“运动能力”概念与分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这一表述明确了“运动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1]。

2.学校体育领域内“体能”的概念与分类。“体能”来自“fitness”,是一个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词语,运动训练、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等领域的学者结合其在本领域的具体应用,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3.“运动能力”与“体能”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运动能力”与“体能”之间存在天然的密切联系(图1)。概括地说,“体能”既是“运动能力”的构成要素,是运动能力的基础,同时,体能状况还是运动能力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体能在运动能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是由其自身的功能价值决定的,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指出:“体能既是学习和提高所有运动技能的共同基础,又与健康息息相关。[2]”因此,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体能是重点之一。

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目标引领内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中的主要调整之一,是单独设置体能模块,并替换了必选、必修部分的田径模块,模块教学内容之后提供了“教学提示”。由此可见体能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与凸显价值。

二、开展促进运动能力发展的体能练习要处理好五组“关系”

发展学生体能、促进运动能力发展,要依托课堂教学来实现。结合自身理解与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和构建体育课堂中的体能练习时,要努力处理好以下五组“关系”。

1.在目标方面,处理好体能练习与技能学习的关系。基于体能练习与技能学习的关系,常见的安排体能练习的思路有“补强性体能”和“补偿性体能”两种,前者提倡体能练习的目标与技能学习一致,“补强”技能学习中需要的专项体能;后者提倡体能练习的目标与技能学习互补,“补偿”因主教材项目特点而无法或较少发展的素质练习(图2)。

图2 基于技能学习目标的体能练习分类

采用何种体能练习,要综合考虑项目特点、学生特点、学习阶段、资源条件等决定。只要练习目标是在考虑技能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符合本学段学生运动能力(含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的发展需要,都在情理之中。

在笔者观摩过的一些优秀课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组合练习内容,从目标上兼具对技能学习目标的补偿和补强功能。如,在中学生背越式跳高的学习中,教师安排了“连续跨越小垫子+绕半圆弯道跑”的体能练习;在小学生学习足球运控球技术的课上,安排了“钻龙门”的体能游戏,学生依次运球穿过同伴双手撑地用身体搭成的“龙门”等。

2.在方法方面,处理好“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近年来,一些先进体能训练的思想、理念、器材和方法,包括核心力量、身体功能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HITT)练习等理论与方法,瑞士球、小栏架、弹力带、平衡盘等锻炼器械,逐渐被引入到体育课堂中,丰富了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的形式和方法,在提升锻炼实效和练习手段的新颖、趣味性方面,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此同时,教师应本着去芜存菁的原则,对那些已经被时间和实践证明在发展体能与身体素质方面行之有效、简单快捷的锻炼方法和练习手段进行继承,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变化和改造,使之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因时、因地制宜开展体能练习”。如,简单的俯卧撑可以变化出50多种练习动作;本来用于发展腰腹力量的仰卧起坐,结合篮球传接球,就被赋予了发展专项体能的价值……这些都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

3.在组织方面,处理好练习效率与锻炼安全方面的关系。科学的运动负荷是体能练习效率的保障。2017版高中新课标提出了体育课要达到“运动密度不低于75%”“练习密度不低于50%”和“运动强度达到140~160次/分”平均心率的要求,正是出于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从而有效发展学生体能。一般来说,体能练习的强度和练习密度要大于技能练习,因此高中生体能练习的要求应不低于高中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和小学生则可以根据年龄在运动强度方面有所下调。

除了选择有一定负荷量的练习内容,改进组织方法也是提高练习密度的有效手段,类似音乐伴奏的韵律操、双人和多人合作的团队练习,以及安排激烈的教学比赛等,都能在激发练习兴趣的同时,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运动负荷,提升体能练习的实效性。

在强调效率的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锻炼安全的问题,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体能练习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练习中身体反应,对那些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加以特别关注,发现潜在隐患提前处理。此外,体能练习中错误的技术动作也是造成运动伤病的重要因素。据笔者观察,仍有不少学生在使用类似“膝绕环”和“弹震拉伸”这些错误或危险的动作进行体能练习,教师发现后要及时纠正。

4.在评价方面,处理好学生身心同步发展的关系。鉴于体能练习的多元价值,教师评价学生的体能学习的效果,可以從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身体素质相关各项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反映学生体能的实际状况;(2)了解学生运用体能锻炼知识与方法的情况,包括课外开展体能锻炼的自觉性、能否影响和带动他人练习等;(3)关注学生在体能练习中的情意表现,如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

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鼓励”,除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重在引导学生开展更为积极的自主性学练,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对那些体能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还要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指导,采用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他们迎头赶上。

5.在途径方面,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体能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累进的过程,需要系统性地坚持练习;维持体能状况在一个较好的状态,也需要足够的练习时间作保证。仅靠体育课堂中的时间,尚不能滿足学生持续发展体能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中国传统武术中有“师门学招数,回家练功夫”之说,发展学生体能也可以走“课上学方法,课外常锻炼”的途径。第一,教师在课上要结合体能练习实践教授练习方法;第二,利用家庭体育作业、运动处方等,布置个人、小组或亲子配合完成的体能练习,借助手机APP、微信群打卡等形式监督完成;第三,要定期组织一些小型体能专项竞赛,检验和展示锻炼成果。沿着“校—家—校”途径,打造一条“天天练—月月赛—学期展(示)”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学生锻炼行为的常态化,长效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能练习的优秀案例剖析

案例描述:授课主题为“篮球传切配合及体能练习”,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完成主教材学习后,教师安排了“横向移动触球折返跑”和“俯卧撑抢球”两个体能练习。此处重点介绍“俯卧撑抢球”。方法是学生2人1组,头对头做俯卧撑,头与头之间相隔约80cm,中间放置一个篮球。练习开始后,学生集体听教师口令做俯卧撑,当教师突然发出哨声信号时,学生用手触抢前面的篮球,抢到者为获胜方。

“俯卧撑抢球”教学流程为:教师结合示范讲解练习方法→组织第1次练习,集体完成约10次俯卧撑→活动间歇,教师结合示范纠正学生俯卧撑动作→组织第2次练习,再次集体完成约16次俯卧撑练习。

案例剖析:教师安排的体能练习“俯卧撑抢球”,方法简单但构思巧妙,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出众的教学智慧和高超的执教能力。其特色体现在:

特色1:体能练习目标清晰,和主教材关系得当。教师在讲解练习方法前说:“在刚才的篮球技战术学习中,老师注意到,部分同学在传球时力量不足,距离远的时候传球不到位,所以现在我们做一组发展上肢力量的练习。”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本练习的“补强”作用,让学生明了锻炼的价值。

特色2:练习内容简单新颖,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俯卧撑是发展上肢和胸部肌肉力量的首选动作,但重复练习时常感枯燥和乏味。这个练习方法为俯卧撑练习添加了“双人组合+竞技”元素,“改造”简单,却成功地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心理抵触;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顺便”发展了快速反应能力。此外,只需要主教材中的篮球作为锻炼器材,没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占用。

特色3:教师关注学生差异,练习过程进行了区别对待。本课采用男女混班教学,教师分别在第1次练习完成7次俯卧撑和第2次完成10个俯卧撑后,发出“女生不动,男生继续”的口令,负荷安排体现了性别差异。

特色4:注意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教师2次用语言鼓励学生坚持忍耐、勇于挑战,激发学生练习热情。

教师的用心换来的是学生的提升。在接近3min的体能练习中,学生较高质量地完成了上肢力量练习,更准确地认知了俯卧撑的动作要求;获得了比较愉悦的心理体验,培养了意志品质。这些切实的收获,是学生在发展运动能力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的宝贵积累。

四、结语

体能练习虽然常常担当体育课中的“配角”,但从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角度,体能与技能、运动认知等同等重要。在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出发,发展学生体能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值得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去关注、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惠志东,魏玉柱.以体验发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学校体育,2018(12):31-32.

[2]季浏.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课堂教学建议的解读[J].中国学校体育,2018(9):8-12.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技能运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