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怎么学会”为核心的课时计划设计

2019-10-09杨伯群陈滔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结构化学会计划

杨伯群 陈滔

体育教师制订课时计划是有效进行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其所呈现的内容直接指向“如何教”“教成什么样”,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化。考虑到一节体育课容量有限,在教学中比较可行的方案是从单元的设计着手,合理搭配教学、练习、游戏、比赛等,并且在具体的课时计划中合理安排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发展等练习方法。本文以“怎么学会”为核心的课时计划设计为例,通过课时计划设计、实施过程中运用知识条件化、结构化、情境化为课时计划设计依据,并尝试提出基于“怎么学会”为核心的体育课时计划设计的操作建议。

一、为何“教了,却不会”: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困惑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教师教了,学生练了,但还是不会。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制订的课时计划中的教学策略与现实的教材和学情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设计课时计划时不仅要关注自己“怎么教”,更应该关注学生“怎么学”“怎么练”“怎样学会”。如果教师过分关注“怎么教”,在设计课时计划时就会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丰富“教”的内涵,这种关注点的偏差不一定带来理想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体现在课时计划中并没有关注练习内容的趣味性、组合化、结构化,那么体育课就容易变成训练课。如,教授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时(表1),2种教学方法分别关注“怎么教”和“怎么学”,但教学效果不同。

课时计划是一堂课的设计,但必须连续性地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练”“怎么学会”,将“教—学(练)—学会(运用)”置于“一条线”上思考,以“怎么学会”作为思考的出發点和体育课程学习目标达成的终点,即从教材内容与学情的分析中,明确期望学生“学会什么”,进而设计应该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运用,要将学生一节课的学、练、赛合理地设置到1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才有效果。

二、课时计划的革命:基于“怎么学会”为核心的体育课时计划

“知识条件化、知识结构化、知识情境化”是新一轮高中课改所提出的思路,如何通过“三化”来设计基于“怎么学会”为核心的体育课时计划呢?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是重要的理论突破与实践抓手,其以改变传统单元构建以“技术”为单一的维度的模式,走出体育教学长期所处的“教教材、教技术”的困境,真正实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其设计中有“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课堂情境中教师的“真教学”、学生的“真学习”。

1.知识条件化,用教材教的思想设计课时计划

所学的知识条件化,即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这一知识“从何而来”,让教材内容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在站立式起跑的教学中(表2),不仅是“教教材”,而且通过教材发展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提高速度素质,体现了用“教材教”。

在站立式起跑每1个课时计划中,通过深度挖掘、开发教材,将技能教学、身体素质提高和竞争游戏进一步在预设环境中融合,逐步递进的教学和练习方式确保进一步有效推动知识条件化(有趣)、结构化(形成技术组块)、情境化(情境中学、练、赛)的达成。

2.知识结构化,突破运动能力的关键环节

所学的知识、技能结构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在应用上的“有意义”。每个运动项目的单元和课时的教学内容都有其内在联系,项目的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在课时计划中应有所体现。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表3,课时计划中基本设计为“2人或4人1组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方法,关注到的只是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内容本身。《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水平四篮球项目的教学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评价要点是“学生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运球、传球、投篮技术的运用情况,以及传切配合等战术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每节课时都必须考虑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在课时计划中就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方法上就会将运球、投篮与传接球结合起来练习,将练习的方式融入到项目的技战术应用中。篮球运动中每个技术动作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存在,而且与其他技术动作连接就更有存在的意义,因此,不能只盯着单个技术,而应向组合练习或者组合技术要教学综合效应。

3.知识情境化,基于环境中学练的课时计划设计

课时计划设计中需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唯技术、唯动作”的做法,转而强调“动作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理念,学会动作的同时,还应强调通过动作提升技术的运用、体能发展水平以及达成各种情感目标。以攀爬练习为主要内容的单元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生活中有太多的爬、攀、越等真实的情境,低年级的学生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但受限于安全考虑,这样的运动项目较难在课堂实现。但经过精心构思和设计,攀爬练习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就充分考虑安全的要求,利用“学本领”的环节,从地面上进行各种方式的手脚并用的爬行,到离地面50cm高的斜梯、网框上的手脚依次爬行,再过渡到2m高的竖直绳架上向上攀爬,阶梯而上,助力攀登,由易到难的拾阶而上。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学生循序渐进练习攀爬本领后,单元教学的最后1个课时设计为以跑、跳、攀爬等内容组合而成的综合活动“户外达人”的集体游戏。通过游戏,利用场地内所有的器材和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可以说,这是1次由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的过渡与“着陆”,也是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1节体育课上的体现。

三、结语

寻求课堂教学的转型——教师的“教”不等于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好”不等于学生“学得好”,更不等于学生“学得会”。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对单元教学设计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设计。科学合理的课时计划是在“知识条件化、知识结构化、知识情境化”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予以具体呈现,学生在“学”的环节上得到更多的关注。课时计划应考虑到教材的连贯性和交叉性,能按照学生动作技能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予以排列,并通过设置不同情境,避免了单个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此便能实现“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学得会”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革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2.3-4.

[2]于素梅.上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3.225-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结构化学会计划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学会分享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