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乐舞中巴蜀乐舞的体现与表达

2019-10-09韩坤

艺术评鉴 2019年16期
关键词:巴蜀文化

韩坤

摘要: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上升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水平在当时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准,舞蹈在这一良好的基础条件下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态势,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较之先秦形成了飞跃。川渝地区作为现代中国的经济、文化重镇,在古代时期却是偏远的未开发地区。但恰恰是其地理位置导致了川渝地区的乐舞表达形式的不同,本文就川渝地区汉代历史遗存进行梳理,阐述中原地区与川渝地区乐舞发展的不同走向与联系。

关键词:汉代乐舞   巴蜀   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88-02

一、汉代政治的巩固

汉代,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年12月-公元8年11月)与东汉(公元25年6月-公元220年11月)。是经历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之后的大一统。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在汉代初期异姓王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行政方面自主,名为汉臣,实际上是汉廷所不能控制的独立王国。汉高祖刘邦以及统治集团先后铲除了韩信、彭越、英布,其他的几个异姓王也相继被杀或被废除,仅存的长沙王吴芮因为实力弱小得以保存。自此解除了异姓王对汉朝政权的威胁。而后因为惠帝刘盈的孱弱,国家大权渐渐落入吕后之手,惠帝死后吕后便掌握了實权,独揽朝政,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和刘氏宗亲深感愤慨,但迫于吕后势力和惧怕吕后的凶残手段而敢怒不敢言。吕后死后诸吕怕受伤害和排挤,便在上将军吕禄家中共谋作乱造反之事。后被发觉,齐王刘襄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不分老幼全部处死,自此吕氏集团彻底消灭。而在诸吕之乱后迎来了西汉的第一个稳定时期——文景之治。

二、川渝地区概述

川渝,“川”是现在四川省的简称,“渝”是现在重庆市的简称,两地原本同属一个省份(四川省),并且,由于两地都处于四川盆地,在文化、语言、风俗乃至食物、特产、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极为相似,故而“川渝”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亦是一个文化概念,在中国文化分区上属于巴蜀文化副区。而在古代,四川和重庆则合称巴蜀,即蜀国和巴国。

巴国,以今重庆市为中心,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土家自治县境内)建立了第一个巴国的国都。在先秦时期是地处西南地区、嘉陵江中上游的一个国家,国都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最早兴起于商周,公元前316年,秦朝灭巴国,并在此设巴郡,自此巴国纳入华夏文化。

蜀国,也称古蜀国,蜀国是由蜀族人鱼凫氏建立,经历了729年,于前316年10月因与巴国矛盾,巴国请秦国援助,被秦国司马错所灭。关于蜀国历史最著名的诗句便是李白的《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在西汉时期,西南地区则被设为七个郡(汉代时期施行郡县制):蜀郡、广汉郡、巴郡、犍为郡、越隽郡、益州郡、牂牁郡,到了东汉则成了十三郡:蜀郡、犍为郡、朱提郡、越隽郡、牂柯郡、建宁郡、永昌郡、汉中郡、广汉郡、梓潼郡、巴郡、巴西郡、巴东郡。这些郡都同属益州,而其中巴郡、蜀郡即是曾经的巴国和蜀国,今川渝地区。由此可见,曾经辉煌的巴蜀,在汉代时期受到了中央集权的压制,也与中原文化和汉族思想有了较为亲密的接触。

三、汉代乐舞发展

汉代是封建社会初期的一个上升时期,国力强盛,政治、经济水平在当时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准,舞蹈在这一良好的基础条件下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态势,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较之先秦形成了飞跃。但受到汉代艺术表现形式综合性强的制约,汉代的舞蹈往往都融入在汉代“角抵戏”即“百戏”中出现。

所以,汉代是中国舞蹈繁荣、发展、勃发的一个时代。在汉代因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在西汉盛极一时。因为儒家重礼,在《论语·述而》中更有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所以《六大舞》(《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与《六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等庙堂雅乐更以法定的地位所流传。同时民间的俗乐也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进入了宫廷之中,从而致使引发了汉代从天子朝臣到黎民百姓均歌舞的热潮。这一风气史书上也多有记载,而从出土的许多汉画像中也可见一斑,如: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的乐舞百戏图、四川成都《观乐》画像砖等。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古代巴人尚武并能歌善舞,这已然成为了古代巴族的文化特征,在川渝地区,更是正式出现了由汉高祖命名的“巴渝舞”。而“巴渝舞”自此也走向了大雅之堂,成为了一段历史时期的宫廷之上的大雅之舞。另一方面巴渝舞留在民间,对川渝地区之后的民间舞蹈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总而言之,在汉代时期的川渝地区的乐舞文化,是呈一个两极化,并不断发展和融合的态势。

四、汉代多样性的舞蹈形式

汉代舞蹈多糅杂在“百戏”中,“百戏”是一种表演形式,它糅合音乐、舞蹈、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表演技艺。而在汉角抵戏中,舞蹈按照其表演形式和特征可大致分为: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和舞像。

巾袖舞:舞者舞袖或者执巾而舞。

道具舞:舞者手执乐器、武器、物品而舞。有《铎舞》《鞞舞》《剑舞》《棍舞》《戚舞》《刀舞》《建鼓舞》等。其中《建鼓舞》最为出名。舞者以建鼓为道具而舞,讲究技巧性,也十分注重技巧与技术的结合,是汉代极具阳刚之气的舞蹈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汉代舞蹈运动、力量、古朴、气势的美学理念,也是汉代舞蹈的整体特征。

情节舞:以歌舞的艺术形式表现故事。

舞像:戴假面、着假形而舞。“像”是“象人”——舞像的艺人。

在汉代汉武帝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第一次高潮时期。使得边陲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乐舞文化产生了友好的交流,并在朝中设立了“四夷舞”。“四夷”就是四方的少数民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代川东地区“賨人”的“巴俞舞”,由于賨人擅长使用木质的盾牌,所以也叫“板楯蛮”。

“四夷舞”不仅丰富了汉代舞蹈,也对汉代舞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其中的“巴俞舞”也在川渝舞蹈史乃至中国舞蹈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汉人还有一种以舞作礼的习尚,汉人谓之“以舞相属”。这在四川彭县出土的《以舞相属》的拓片上也有表达。

五、结语

在汉代川渝地区,乐舞不论是政治活动,还是民间祭祀,乃至生活娱乐,都是不可或缺的,乐舞文化已然成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因为汉代川渝地区的乐舞文化,是融入到了民族、民俗的,它与这一地区人们的政治、思想、经济、习俗密不可分。

其特点也是在从这些地方可循的,如:川渝地区多山多水,少数民族众多,以賨人为例,他们骁勇好斗,所以他们的舞蹈多是为战争而跳,在《华阳国志》这样记载:“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锐气喜舞”。喜爱在战斗前舞蹈,所以其舞蹈特征就是刚劲有力、盛世凌人。而这就是政治行为的舞蹈。

又如川渝地区的“踏蹄舞”,这是一种民间的舞蹈,它既有娱乐性——人们在出行、宴饮时会跳以为娱乐,同时又有祭祀、祈福的意义。在汉代时期的川渝地区,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节日、祭祀或是日常出行都会踏地而舞。

另一方面,在文献资料以外,川渝地区汉画像本身所体现的特点与风格,显得十分轻松、戏谑,少了中原地区的程式化与规范化。

同时汉代川渝地区的舞蹈发展也是蓬勃、包容的,汉代在巴蜀地区设郡,加强了巴渝与中原的政治、文化交流,舞蹈在这一大的环境下也在不断的吸收与融入中原,同时也给中原乐舞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舞蹈是一门流动的艺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门艺术并不能完整的记录下来,导致了许多精品的流失。笔者在此做出的阐述,仅是对现在我们所知的历史知识,以及对能找到的文献资料的研究与论述。本文只是对汉代乐舞的一点点介绍与认知。通过对本文的研究,笔者更加了解了汉代乐舞的美丽与神秘,它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也只有在这些瑰宝中去提炼和发展才能使我们这门流动的艺术更加的有魅力!

参考文献:

[1][汉]班固著,[唐]颜帅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编著.巴蜀舞蹈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

[3]袁禾著.中國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4]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巴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秦末天下大乱,为何巴蜀尚算岁月静好?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战国巴蜀图符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