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梦荆河戏

2019-10-07夏岩

艺海 2019年7期
关键词:表演传承

夏岩

〔摘 要〕近几年,党和政府对传统戏曲艺术高度重视,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利好政策;地方主管部门应时所动,成立了国家级的荆河戏传承与保护基地。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我既为自己对荆河戏的付出而兴奋与激动,也为自己对荆河戏的辛勤守望而欣慰和自豪,更为自己赶上了劫后重生的大好机遇而庆幸。

〔关键词〕荆河戏;表演;传承

一、

我亲爱的祖国七十周年华诞在即,看着身边一个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追梦者忙碌的身影,真是感慨万千。

已过天命之年的我,十岁那年(1976年)被招进荆河戏小演员培训班。从那时起,我就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荆河戏演员,为传承和光大荆河戏做一点绵薄的贡献。四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吊嗓练声,四十多年的氍毹生涯、舞台奉献,一路坎坷,矢志不渝,总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在这纪念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我也能不无骄傲地说上一句:我尽力了!

荆河戏是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地方大戏剧种,起源于长江的荆江河段湘鄂两省相邻地域。湖北的沙市、荆州、公安、松滋,湖南的津市、澧县、石门、临澧等地是其大本营。荆河戏声腔属皮黄(京剧称西皮二黄)系统,有南北路之分,北路高亢,南路婉转。伴奏以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大件为主。曲牌丰富,多达三百余个。其打击乐别具一格,特色鲜明,有“半台锣鼓半台戏”之说。由于其语言采用本地官话(属北方语系,既为当地民众熟稔,外地人也不难听懂),老百姓一见如故,听来亲切。因此,能在农耕经济年代的流行地域四百多年生生不息。

我在荆河戏小演员培训班开始学戏之时,正赶上十年浩劫过去,一度几乎销声匿迹的荆河戏又开始复苏。1981年,我从小演员培训班结业正式进入澧县荆河戏剧团,又赶上了戏曲逢春的脚步。不久,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而起,戏曲的发展陷入低谷,戏曲演出团体一个个被冲击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本人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二十年间,深深陷入“迷不知吾所如”的困顿之中。直到党和政府近些年来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一度沉寂的传统戏曲艺术才又重现生机。

今天,退休在即的我又是何其幸运:一是近几年党和政府对传统戏曲艺术高度重视,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利好政策;二是县里应时所动,成立了国家级的荆河戏传承与保护基地。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我既为自己对生长于荆河大地的荆河戏的付出而兴奋与激动,也为自己对荆河戏的辛勤守望而欣慰和自豪,更为自己赶上了劫后重生的大好机遇而庆幸。好风凭借力,恭逢其盛的我正好乘风而起,奋发有为。年迈耳顺之时,何不老骥伏枥,为荆河戏的传承和崛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大干一场。

二、

人生苦短。

在我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纪,由于大环境的制约,苦学了四年文武小生功夫总是找不到用武之地,实在成了有劲无处使。这种因行业困頓而限制了个人业务长进的遗憾,我只能通过看书学习、观摩交流,以及不可多得的演出实践等机会,想方设法进行弥补。记得改革开放伊始,各种专业书刊日渐增多,我像一头闯进菜园的饿牛,将戏曲的、话剧的,包括国外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等各种专业书籍,找来一顿乱啃,狼吞虎咽、活剥生吞,慢慢地,也多多少少悟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并注意运用到自己的表演实践中去。同时,还利用各种观摩学习的机会,看演出、听讲座,揣摩、体会,举一反三。“转益多师是我师”,日积月累,业务上也有了一些长进,很感欣慰。

一次,剧团排演新编历史剧《郑宫恩怨》,导演安排我饰演男主角寤生之弟太叔段。这个人物是郑武公二子,因其兄寤生是难产而生,不受母后喜欢,而他生于顺产,得母偏爱。其母数次劝王废长立幼不成后,遂与太叔段谋划篡位。不料,已承大位的寤生大智若愚,将计就计,逼弟自戕。此剧中太叔段戏份不多,但位置很重要,既勾连剧情,又引发冲突。在认真分析剧本,揣摩角色之后,我将其心理活动分成三个阶段,提炼出一个“跪”的动作,力求丰满、准确地把握人物,表达心理。

第一阶段用“迟跪”。就在离王位一步之遥时,风云突变:父王临终之际为母后所逼,欲更改诏书,王位唾手可得。此时,内侍一声凄唤——大王归天。众臣顷刻跪倒一片,而我一时不知所措,僵立一旁,在母后再三暗示后,才极不情愿地迟迟跪下。这一迟跪的动作,准确地揭示出人物此时的失望、失态,以及不满与不甘。

第二阶段用“跃跪”。当时,我唱着“刀光闪闪战旗卷,杀声阵阵震云天,并非母后心偏袒,郑江山要靠我跃马扬鞭”,意得志满,情绪亢奋,纵身一跃,跪谢苍天。这一跃跪动作,充分表现出人物的自傲、自信。

第三阶段用“翻跪”。剧情由所向披靡急转直下为四面楚歌,王位的美梦即将彻底破灭,面对尸横遍野,深感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此刻,我用转体360度,空中翻腾而下,直接跪坐落地,艺术地演绎了人物的悲惨结局。我凭借对这个人物的艺术处理,获得了省艺术节的最佳配角奖。

配角得奖固然不易,而演主角更难。几十年来,大戏中的主角我没演过,倒是有个小戏《夫妻卖刀》,我演男主角,获得过省艺术节的金奖,后来还获国家级银奖。这个戏中,我演丈夫一角。为了演好这个人物,我多次串大街、走小巷,找到生活中的哑巴,仔细观察哑巴的交流方式与形体动作,体察哑巴的神情、心理,然后通过加工搬上舞台。戏一开始,妻子要丈夫装扮哑巴去推销劣质刀具,想利用社会对残障人的同情牟取昧心利益。被妻子拉上场时,我经历了反感、推诿到顺从的心理过程,此时我将荆河戏传统的“绞步”融进哑巴的形体动作,得到了观众的赞誉。接下来,真哑巴买刀后去而复返,来退回买刀时多找的钱,妻子担心惹上麻烦,撒腿开跑,胆小怕事的丈夫更是慌张万分。这里,我用了荆河戏的“箍笼猫”“撮趴虎”“矮子步”等一连串动作,将角色心慌腿软、步履踉跄的形态展露无遗。

演好每个角色,努力为观众塑造一个个真实生动的舞台形象,当一名优秀的荆河戏演员是我的梦想,我将矢志不渝,不懈追求。

三、

这些年,随着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推进,我还找到了另一个用武之地。

两年多以前,怀着对荆河戏的一往情深,我主动向单位领导请缨,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向校园传播荆河戏的文化使者。

首先,是唤起孩子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兴趣。我利用各种机会,从社会发展的大局,宣传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繁荣,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不断发展繁荣的历史。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呼应和助推文化不断向前。中国戏曲从孕育,到成型,到成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保护和传承是一份责任。从大道理到具体事例,通俗易懂地向孩子们灌输。几年来,我走遍了县城城区及近郊的一所又一所中学、小学。

其次,我利用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舞台经验,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们示范、演示、讲解,循序渐进地传授荆河戏知识。基本知识部分,如行当,主要讲生、旦,生行分老生、须生、红生、小生、武生;旦行分老旦、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彩旦;还有净行(花脸)和丑行等。让孩子们对舞台上的角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还演示和教授一些基本功,如打飞脚、打扫蹚、打旋子、走圆场、开山膀、拉云手、翎子功、摆裆、腿功、甩发、吹须、水袖的各种动作,并讲解其含义。还传授一些荆河戏的程式化动作,如遛马、四门斗底霸、软罗帽、小八枪、大八枪等。

日积月累,孩子们由无知到有知,由好奇到兴趣,许多人逐步成了荆河戏的小粉丝。2019年县里举办春晚,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团队,成功地演出了荆河戏传统剧目选段。我为自己的付出颇感欣慰。这也是我实现传承光大荆河戏梦想的重大收获啊!

猜你喜欢

表演传承
浅谈京剧武旦表演
浅谈歌唱演员的基本演唱技巧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