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教学要讲“真”

2019-10-03谭昌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谭昌杰

〔摘要〕 一直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具有体验性和活动性而备受学生的青睐,学生真实客观的生活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进行的基础。学生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性的改善,源于他们对真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设计时要以“真”为抓手,切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6-0029-02

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真实需要

教育家叶澜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中强调: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的分析基础上,目标要有“弹性区间”。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应仅仅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而应给每一位学生一个真实的自己可以实现的目标,比如学会悦纳自己,能够采取合理的途径与方式减轻压力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恰恰是孩子们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以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为例,来谈谈教学目标的设定。我校三(1)班学生整体学习习惯比较好,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强,而三(4)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有待改善。基于这两个班级不同的学习状态,我在准备“上课听讲诀窍”一课时,对三(1)班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为教学目标,而三(4)班的教学目标则需要渗透专注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和提高上课时的倾听习惯和思考能力。这体现出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

最近,学校安排班主任在班级宣讲抵制校园暴力,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校园暴力的基本形式,以及明确遇到校园暴力时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而五年级上学期有一节“应对校园欺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基于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认识校园欺负的危害,体验欺负行为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也满足了学校的教育目标,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要依托学生的真实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个特点是生活性,要求课堂应致力于解决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真实问题,积极地完成自我发展任务。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倍受呵护,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困惑,因此应教会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种种问题,使学生在面临现实问题时不至于不知所措。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追求并达到知行并重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感悟,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以求实现学生能够把所学付诸社会实践的终极目标。

以“家里来客人了”一课为例,在教材设计中,活动营里安排了两个情景表演,拓展园里是玩扔骰子前进或者后退的“待客飞行棋”。在真正教学时,我舍弃了拓展园的内容,腾出来的时间让学生畅谈自己招待客人或者去别人家做客印象最深的情景,并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这些情景中的感受。学生们都反映体验很真实,很有收获。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追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应当促之以行。从情感认知内化于心,到情感实践外现于行,有时只有一步之遥。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印证课堂所学,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情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我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而是“老师希望我回答什么?我怎样回答才能令老师满意,受到老师的表扬?”

为了促进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教师应当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学生的真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十分注重真实在心理工作中的运用,因为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孩子的情是真切的。

一次我送教下乡,讲解“学会尊重”一课,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孩子向我们介绍他们父母的工作,理解父母工作不易以及学会尊重父母。因为那是一个留守儿童居多的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和父母也见不了几次面,家庭教育环境非常缺失,于是我把教学速度放慢,引导学生思考父母为什么要远离家乡辛苦工作,想象因为父母的工作而给社会带来变化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对父母的崇拜和赞扬。课堂上好多同学因动情而流泪,那是对父母的尊重、关心、牵挂、呼唤……

通过真实的案例,课堂上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共情,就能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看法如实地讲出来,把自己的迷茫、困惑真切地说出来。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才会有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信心,也才能积极有效地激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四、价值标准要尊重学生的真实选择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灌输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并要求他按照这样的人格素质去追求,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成人的社会价值观。当教师所讲的价值观与现实社会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从而怀疑甚至否定教師灌输的知识,这正是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所在。在社会急剧变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已经不仅仅限于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更要培养他们选择并确立自己价值观的能力。所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强令儿童应该具有什么价值观,而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选择的机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真实选择。

例如,我在“Say No”一课快要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判断题:小刚和小勇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小勇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怕老师批评他,不停地哀求小刚,要小刚在老师面前做假证,并许诺会给小刚好处。小刚果断拒绝了小勇。如果你是小勇,听了小刚的拒绝,你会怎样呢?

A.不再和他做朋友了。

B.虽然接受了,但心里很不舒服。

C.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欣然接受,继续和他做好朋友。

通过统计,发现班上多数同学选择了C,而有几位同学选择了B。此时我没有判断选项的对错,而是告诉选B的学生:“我尊重你们的选择,但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长,你们以后会有更周全的做法。”这时我看到他们眼神里的感动和信心。

所以,教师要进一步教会学生掌握做价值判断和价值决策的方法,并巧妙利用教师本身的权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向师性,帮助学生权衡选择的后果,减少价值混乱,从而促进教师所期望的价值观的形成。

五、教学评价要使用平实而真诚的语言

我们一直强调,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一句振奋人心的激励话语,一个欣赏关怀的亲切微笑,对学生都将是莫大的鼓舞,是学生情感体验提升、道德认识加深的催化剂。然而,如果教师回避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一味不切实际地表扬学生,将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例如:小组合作讨论时有打闹行为,中心发言人的回答一般,教师却说:“你们的表现很出色!”面对说话胆怯、小声扭捏的同学,为了鼓励她而说“你真不错!”教师这种不真实的评价语言,只能让学生云里雾中、不知所云。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奉承,是真意而不是虚情,是尊重而不是盲从,是引导而不是回避。平实而真诚的评价语是教师对学生负责任与尊重的表现。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但如果忽略了以上五点,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需要,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真实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武汉,430056)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