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9-09-27徐文韩雪冰李珺泓薛玉霞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课程体系

徐文?韩雪冰?李珺泓?薛玉霞

摘 要 “课程超市”的建设目标是为受教育者营造一个开放、主动参与学习设计的课程环境,以课程组合的多样性来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侧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特点,在中观层次上建立“课程超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建立基于“课程超市”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和完善“课程超市”课程体系。

关键词 “课程超市”;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0-0059-05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开设“课程超市”,以课程的多样化、可选择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有助于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实践型、创新型行业人才的需求。“课程超市”建设的重点是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选择学习,成为既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职业发展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课程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建立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课程体系评价,为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和建立目标

目前课程评价主要有CIPP模式(又称决策导向型模式,即把评价过程分成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四部分)[2][3]、OBE评价模式(又称成果导向型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4][5]和多元化信息评价模式。评价指标构建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从评价的层次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微观层面上单一课程的评价或宏观层面上的专业评价。在中观层面上,对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的评价主要采用建立过程评价或产出成果评价的方法。建立过程评价是指对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的制定依据、制定程序进行评价,产出成果评价是指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毕业生反馈等形式进行评价[6]。由于这些评价方法不具有具体的指向性,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较差,导致评价结果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进和修订时缺乏数据支撑。本文在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通过建立基于课程体系构成要素的“课程超市”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评价研究,旨在充分发掘课程体系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课程超市”课程体系,实施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研究与实践。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建设目标

(一)满足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重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核心,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必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知识应用和转化能力及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方面,要求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就业范围广,职业适应能力强,具有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潜力。在课程设置上,在保证本科教育水平的同时,应突出技术应用和工程技术教育,适当增加课程门类、课时数,强调“实用、够用、管用”原则;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体现应用技术大学技术应用、工程实践能力本位教育模式。教学形式上,理论教学应表现出宽而实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强调产学研结合,推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体现区域产业、行业企业需求。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自我意识强、理性务实是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点。整齐划一的传统高校教学体系与学生追求个性、讲求实效的自我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把超市理念引入高校教育体系,建立“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有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有限制地、相对宽松和自由地选择”课程[7],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个人发展意愿,结合社会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向专业领域某一职业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课程系统。

(三)支持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課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载体,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的建立步骤是一种逆向设计思维过程,首先要确定毕业要求和学习成果,之后再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因此,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应服务于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具有对应关系。

(四)构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行业分工不断细化,企业对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上升。课程体系的设计要适应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需求,建立知识、技术逐层递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建立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各种课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结构上,要特别强调课程之间严格的逻辑关系和先后顺序,遵循学生获取知识和技术的自然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应用到综合创新。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超市”的建立

(一)专业定位及培养方向

根据吉林省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特点,结合企业相关人员和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我们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以应用技术为导向,通过机械工程、力学、电气控制等课程以及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具备能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机械系统设计、机械制造及其工艺、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

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岗位要求,设计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在知识结构上针对专业岗位需求,确定了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将知识结构在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横向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以专业岗位知识为界限进行纵向划分,形成如图1所示三横两纵多分枝的知识结构。“三横”即根据知识的递进层次划分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纵是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划分为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两大模块,多分枝是在设计、制造两大模块的基础上细分出机械系统设计、机电系统设计和数控加工、智能制造等多个分支,各分支分别对应一个或多个专业就业岗位。知识结构具有可选择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意愿,通过课程的选择,形成偏重于某一个或两个方向的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上设计了三个递进的层次,包括五种基本能力,即自学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文献信息获取利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七种专业能力,即工程制图能力、机械设计能力、工艺设计能力、加工制造操作能力、产品分析计算能力、产品测试能力、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两种拓展能力,即创新能力、机电系统开发能力。在大学四年中,阶段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重组,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以典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为切入点,以机械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发流程为主线,培养学生各种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一年级主要培养“工程制图能力”,建立工程图学、AutoCAD二维实训平台和CATIA三维工程软件实训课程,通过典型机械产品装配图手工绘制课程设计、AutoCAD二维装配图绘制、CATIA三维零件建模、虚拟装配等课程设计环节实现工程制图能力培养。二年级主要培养机械设计能力、产品分析计算能力、产品测试能力,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CAE软件等课程支撑,通过机械运动传动及机构设计、机械结构及力学分析、机械结构CAE分析等课程设计环节实现能力培养。三年级主要培养工艺设计能力、加工制造操作能力、机电系统开发能力。由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床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支撑,通过机械装备结构设计、常规工艺及工装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编程、三维工程CAM软件等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实现能力培养。四年级主要培养创新能力、生产组织管理能力、机电系统开发能力。在毕业环节上,针对前三年所学知识体系加以梳理总结,并且能按照给定参数要求完成机械产品设计、加工、检测,实现各种能力的综合提升。

(三)专业“课程超市”构建路径

1.“课程超市”理论课程体系

在确立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超市”,为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参照国家课程标准,把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设置为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上,引入如图2所示“课程超市”模块。为了保证学生选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可以按照模块选择,在某模块下选择课程,也可以在模块之间按类别要求穿插选择课程,但需要同时满足Ⅰ~Ⅵ类课程的学分及总学分要求。在学生选课时,教师会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企业岗位需求以及学生特长和意愿,给出指导性意见,避免学生盲目选课。

2.“课程超市”实践环节

应用技术型高校实践教学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形式上课内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外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资质认证、科技论文、专利申请等环节,内容上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工程实训、综合实训三个层次[8]。针对不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特点,我们将实践环节分为四个大类,即基础性实践环节、工程性实践环节、综合性实践环节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为了打好基础,在课程实验、课程实训、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等基础性实践环节采用一课一题的方式,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或经典题目,使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稳步提升。第二,在金工实习、数控实训、专业课课程设计等工程性实践环节采取分流教学的方式,设置基本题目和难度更大的高级题目,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题目,完成速度比较快、质量比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高级题目。第三,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综合性实践环节完全采取学生自选题目的形式,在这些实践环节中分别针对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的两大模块以及模块内部的专业方向,设置了大量的实践教学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题目。第四,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采取完全自选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专业范围内自主选择完成的形式和任务。

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超市”評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的内容

对“课程超市”的评价课程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体系是指各类课程之间的组织和配合。广义的课程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9]。广义的课程体系又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的课程体系是指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中观的课程体系是指专业内部课程设置、内容和结构;微观的课程体系是专业中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观层面的课程体系,是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包含学生的所有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及其构成要素的教育教学系统。

(二)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对课程体系的系统评价,全面反映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程度,掌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此目标指导下,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评价遵循科学性与导向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综合性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三)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评价体系是集专业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企业评价于一体的评价模式。评价的主体为专业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和企业专家,评价的客体为课程的设置、结构和内容。

(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选取组成课程体系的三个重要要素,即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三个一级指标,在课程设置评价中主要考察课程体系对专业培养目标、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的支撑程度,保证课程体系不偏离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上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必修课程参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国家课程标准,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体现“课程超市”特点,为学生提供课程数量充分、知识体系完整、技术层次丰富、岗位能力对口的教育教学资源,供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个人发展方向和相应课程。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组6位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了二、三级指标。

根據项目组所列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超市”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请8位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修改和补充,最终确定了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18个,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超市”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计算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超市”的评价

为检验“课程超市”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超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评价主体的身份特点,分别设计了专业教师、毕业生、校外专家和企业专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份。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超市”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课程超市”课程体系评价总体得分在80分以上,说明课程设置在课程选择、安排上总体具有合理性。在细节上通过分类汇总,找出得分较低的指标。分析发现,第一,在选修课程的设置上仍然存在方向性不明确,岗位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第二,实践环节在创新性、综合性上还比较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凝练专业方向,加强实践环节的内涵建设。

参 考 文 献

[1]王彦明.“课程超市”的构建及其意义[J].教育导刊,2013(8):69-72.

[2]张殿尉,刘佳杰.基于CIPP模式的高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9):110-113.

[3]吴美.基于CIPP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模型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26-128.

[4]章玳.基于OBE理念的开放教育课程监控与评价研究[J].成人教育,2018(10):17-22.

[5]王春娟,孙爱晶,陈怡君.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6):17-19.

[6]马小南,韩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6(Z1):60-63.

[7]康乃美.学习型社会新体制:教育课程超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8]吴松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31-32,59.

[9]胡弼成.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Course Supermarket”in Applied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The Case of Speciatly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Xu Wen, Han Xuebing, Li Junhong, Xue Yuxi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goals of“Curriculum Supermarket”are to create an open and active curriculum environment for educatees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design, and to establish the diversity of curriculum combination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students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technology-oriented universities that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Course Supermarket”is established at the middle level. For example, the Mechanical Design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has established the“Course Supermarket”based curriculum system toward training scheme to evaluat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has improved and optimized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Course Supermarket”on the basi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Key words  Course Supermarket; Applied Technologyical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uthor  Xu Wen, professor of Jilin Business College (Changchun 130507); Han Xueb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ilin Business College; Li Junhong, Xue Yuxia, Jilin Business College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构建探讨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