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球·创意

2019-09-27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9期
关键词:建筑

建筑边界的流动性| Soda博物馆(Soda Museum)的无顶画廊(Roofless gallery)以“流动:创造动感”(Flow Project: Building the Movement)为主题发起了设计竞赛,名为Scale的作品从大批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它的设计核心是通过自然的力量来探索建筑边界的流动性和移动性。像素化的墙体将室外的画廊空间分隔成几个独立却连贯的空间,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体验。墙体的像素片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不停地开合。当风吹动、像素片打开的时候,独立的空间在视觉上重新联系起来。此外,这种开合的交替过程也会产生一种劈啪声,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一种沉浸式体验。

装置| 艺术家Vincent Leroy 试图创造一个光的传感器,通过一系列的透明反光圆镜来捕捉最不容易被感知到的白光。该作品灵感来源于水滴下落与水面不断碰撞而发出的声音。Slow Particle装置如诗歌一般,还原了梦境中的场景,冲击着参观者的视觉感官,使人们从现实世界中短暂地脱离出来;它体态轻盈流畅,无形地散落于空间各处,缓慢地、重复地、无限地转动着。

重构仙女座| 装置“重构仙女座:岩床上的庇护所”(Andromeda Reimagined: A Sanctuary in Deep Playa)是由建筑师 John Marx 所设计的一个交互装置。该装置以建筑师对空间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知为基础,传达出一种哲学而诗意的气息。此外,建筑师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对女性英雄的尊重与敬意。装置在号召社会给女性赋权的同时,还为来此参观的游客提供了一个遮阳区域。建筑师对希腊神话中的仙女星座进行了重新的诠释,称其为“一个强大而又独立的女性,并在众人的支持下成功进行了自我拯救。”该装置以钢管为主体结构,采用CNC铣削的胶合板搭建而成,给人以满天繁星之感。完成后的装置呈五边金字塔形,高7.92米,底面半径则达约 5 米之宽。夜晚,若从内部往外照明,装置则会在外部地面上投射出丰富而又斑驳的阴影。

扁平的探索| 摄影通过角度叙述故事,角度的改变能思维方式。随着航拍技术的发展,高空视角的摄影变得大众化,人们能更加清晰地看到置身于环境内外的关系。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刘健涛希望能结合拍摄与设计,去探索这种数码艺术形式的另一种可能性。“构成”系列作品认为:无论是人造还是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平面构成,有的以相同或近似的形象连续、有规律地反复排列,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圆圈| 名为Inner Circles的发光艺术装置与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阅读花园的景观形成了有趣的互动,在树木的掩映下与绿色的环境融为一体。圆形的特征在于起点与终点的闭合,而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充当起点和终点。圆上的轨迹是不确定且无止境的,它们引导参观者在花园的路径上进行探索,从每个视角都能够看到一幅崭新的画面。这些充气的雕塑旨在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体验,以柔软的表面吸引着人们去触摸,同时与空间产生互动。

“面孔”| Joseph Lee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主要在洛杉矶活动。Lee擅长研究人的面孔以及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同时关注外在的现实以及内在的心理活动。他通过离散的、层层叠加的笔触、色彩和色块来描绘人们平时的脸和其他日常事物,并将他们融合为一个完整而平衡的整体。

生命的气流| “生命的气流”是一个圆形的木制展亭,以解构性的艺术装置手法,来帮助参访者重温桑拿房的空间体验。该装置是由JKMM Architects和Sauna on Fire collective联合设计建造的。前者是赫尔辛基本土创立已有20年有余的一个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联合团队,而后者则是赫尔辛基当地的一个致力于公众参与及其文化背景建构的国际平台。“生命的气流”圆形展亭以木制展亭的形式,对芬兰人的内在精神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诠释。

荷兰Biesbosch 博物馆岛| 在经过8个月的翻新改造之后,Biesbosch博物馆于今年夏天重新向公众开放。现在,经过改造扩建后的博物馆侧厅焕然一新,并且周围环境优美,内部包括一个餐厅和一个临时的当代艺术展厅。而讲述当地发展史的永久性展厅也进行了重新装修。此外,一座大型的Biesbosch水上模型和淡水潮汐公园也在这座博物馆岛的规划之中。其中建筑、室内、水上模型和淡水潮汐公园是由Studio Marco Vermeulen建筑事务所担当设计,展厅部分由Studio Joyce Langezaal建筑事务所设计。

轻型混凝土楼板| 为了使空间的可能性最大化,并且避免不合理建造的浪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设计了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仅有2厘米,可以承受荷载并保持稳定。受到加泰罗尼亚拱顶建造方式的启发,新的楼板系统用加固的钢条,显著地减少了建造的重量并且保证其表面不均匀分部的稳定性。与传统水平的混凝土楼板相反,新型楼板被设计成拱形来支撑主要的承载,这是受到哥特教堂天花形式的启发。新型楼板不再需要钢结构加固并且使用更少的混凝土,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小化,厚度仅2厘米的楼板重量是传统楼板重量的70%。

巨型创客实验室 |超过100名当地小学生在一个曾经是房车修理大厅的地方设计并建造了伦敦第一个巨型创客实验室。该项目位于伦敦南部,是由想象力研究所(iOi)和建筑教育家 MATT+FIONA 以及设计师 Jestico+Whiles 共同发起的活动中心。设计应包含激发年轻创造者想象力的旅程,在这个创意区里,可以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实验室之外共享他们的想法。来自马尔伯勒、拉夫堡和希思布鲁克小学的7~11岁的孩子们共同完成了这个巨型创客实验室。想象力实验所工作人员说:“让孩子们有机会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创造性地成长,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是他们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的项目让社区团结在一起。”

零碳图书馆| VAC图书馆,是利用蔬菜水产发电的零碳图书馆,耕作事务所(Farming Architects)正在重新设计VAC系统,以在城市地区实施。其目的不仅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而且是在城市环境中利用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进行试验。VAC设计的核心特征是水产养殖,它是一种在共生环境下将传统的水产养殖(养殖水生动物)和水培(在水中种植植物)相结合的系统。该系统在设计时考虑到了节能,使用了可再生能源(通过转移太阳能,通过让水尽可能自然地向下流动,减少了水泵的数量)。此外,该图书馆还提供照明和水泵用电,节省了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用电。

人行天桥 |优雅的Lille Langebro人行天桥有效地增强了哥本哈根的滨水路和其世界最好骑行城市的声望。现在这座桥赠送给了哥本哈根市政府,这座桥穿过了城市中BLOX楼旁边的港口,这栋楼与其它建筑相比,包含了丹麦建筑中心,咖啡厅,一个娱乐广场和新的公共空间,所有的一切都为哥本哈根港口中被荒废了数十年的一部分带来的生命与活力。它将Vester Voldgade的来访者从市政厅到港口进行了无缝连接,同时也连接了Langebrogade 港口区的Christianshavn。

沙盘

来自伦敦的设计二人组Studio Ayaskan (Bike 与 Begum Ayaskan)推出了“沙盘”(Sand)禅意庭院钟,这个带有冥想意味的作品灵感来源于枯山水景观艺术。正如沙漏一样,这款钟表利用数字代表时间的流逝,具体说来,利用表针上的耙子划过沙盘表面,留下波状纹路。

用废旧牛仔布做成的时髦太阳镜

随着当今世界的垃圾问题日益严重,有越来越多的旧牛仔裤被直接扔到垃圾堆,Mosevic便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升级利用的机会。这家来自英国的公司将废旧服装转变为全新的非凡产品——太阳镜。尽管牛仔布是一种坚韧的面料,但同时也很软,因此Mosevic 利用高强度树脂对每块旧牛仔布进行加固并将多层布料压在一起。大约3~10层压在一起的牛仔布便能形成坚固的牛仔布块,一旦树脂完成固化过程将纤维再次加固后,牛仔布块会变得更加坚固。

蓝色北极熊

由设计师Alma Shaham 和 Oded Friedland组成的团队Monkey Business近日推出了全新作品“蓝色北极熊”(Blue Bears),完全颠覆了传统冰块的概念。这个北极熊形态的冰块能够用来冷却饮料、水果或其它零食,为每个小朋友的午餐盒带来额外乐趣。冰块的形状扁平,可以轻松放入多种容器或空间,无疑也是野餐的理想选择。

割裂画灯具

为了向艺术大师卢齐欧·封塔纳(Iucio Fontana)最负盛名的割裂画布作品致敬,设计师Jean Pelle 推出了名为“切割画”(Incise Paintings)的作品,为照明增添了富于想象力的全新方式。她将灯光引入到画布的环境中,创造出一款令人兴奋的艺术作品,从而为人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设计者在涂上颜料的画布上割出开口,再在开口中嵌入带有珍珠光泽的光源,光源照亮周边带有纹理的表面,创造出宽阔的灯光场。

黑洞

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户外品牌Patagonia 推出了全新系列包袋,该系列全部采用1000万个回收塑料瓶制作而成。这个名为“黑洞”(Black Hole)的系列共包含25个不同款式,利用多种零件创造出100%可回收的主体面料与包带。“黑洞”系列也是Patagonia 决心发起的更广泛的首创项目的一部分。品牌正努力朝向100%可再生可回收原材料的目标迈进,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已经通过使用回收材料的方式使得二氧化碳当量降低了20000吨之多。

折叠自行车

工程师的Dave Henderson 近日在英国剑桥设计了一款名为FLIT-16的电动折叠自行车,这款自行车不仅造型美观,还能为骑行者提供顺畅舒适的体验。优美的设计、紧凑的折叠尺寸以及不可思议的骑乘质量共同组成了一款适合现代城市通勤人士的完美交通工具——它时髦、迅速又充满趣味。

蜜蜂专属鲜花迷你披萨

这个与披萨品牌棒约翰(Pappa John’s)共同合作的名为“Beezza”的项目目标是支持全球蜜蜂种群,套用主办方的话“披萨世界的一切都离不开这种小生物。”项目中展示的全世界第一款专为蜜蜂制作的迷你披萨,披萨直径不足一英寸,采用棒约翰的披萨面饼制作,上方配料均为野生花卉,具体包括勿忘我、香叶天竺葵,配料上还洒有当地花粉、迷迭香以及百里香的混合物。根据专家的说法,这些都是蜜蜂的最爱。

幻彩夹克

在这款Black Squid 夹克的创新过程中,Vollebak 团队利用激光器在夹克表层树脂材料嵌入了多达20亿个微型玻璃球,最终形成的面料表面在日光照射下会展现出一种带有金属感、类似水面油膜的视觉效果,而当暴露在强光下时,面料则会反射出可见光谱上所有的色彩。夹克表面的树脂中包含超过20亿个微粒,平均每平方厘米都有超过40000个之多,这些微粒肉眼并不可见。

澳大利亚 | 悉尼科技大学学术中心

悉尼科技大学(UTS)宣布,FJMT建筑事务所新建的UTS中心已在澳大利亚向公众开放。作为十年校园重建计划的最后一座建筑,该项目旨在展现大学的教育战略与方法,同时重新定义通往城市CBD的南部门户。UTS学术中心希望为悉尼的当代教育树立一个新的标准。新的UTS中心为员工、学生、业界和社区提供了创建并共享知识的空间。科技大学副校长Attila Brungs教授说:“我们长达十年的校园重建彻底改变了教学方式,使我们能够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为毕业生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UTS中心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的变革。它不仅反映了我们过去5年的实验和创新成果,还反映了UTS成立30年来我们所学到的一切,与附近著名的野兽派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国 | Hush巨型艺术装置

Hush是有史以来最巨大的艺术作品之一。它由著名的环境艺术家Steve Messam根据North Pennines独一无二的地质风貌构思而出。整个作品长370米,宽50米,最高点达45米。而以体积巨大闻名、位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Turbine Hall和它比起来也只能相形见绌。该作品使用了超过5000米的布料。

云南 | The Pinch 图书馆与社区中心

The Pinch项目位于中国云南省双河村的图书馆与社区中心。该项目是2012年9月地震后政府规划的灾后重建项目的一部分。香港大学资助了新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和实施。建筑坐落于新建的空旷的公共广场上,旨在激活社区,同时作为纪念灾难的一座实体纪念碑。图书馆场地背靠一段4米高的挡土墙,设计跨越了这4米的高差,使之成为跨越重建村庄和新建广场的一座桥梁。为了在偏僻山村中凸显其存在,设计在视觉上回应了山谷的空间,以出人意料的双曲面屋顶形状让人们饱览风景。屋顶结构向上攒起尖顶,成为地震和灾后重建行动的纪念碑。

法国 | 材料变奏曲

材料在建筑师的世界中一直扮演着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直接影响着建筑师的实践和研究。Titan提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以原型和研究片段的形式分为主题和项目。一方面,每一种材料都会讲述它们无声的故事,另一方面,在建筑师和他对灵感的搜索之间建立对话。“变奏曲”旨在让人们可以瞥见隐藏在作品背后诗意的一面。

日本 | 神栖之森

TeamLab于2019年7月12日至11月4日在九州武雄温泉的御船山乐园(Mifuneyama Rakuen)举办名为“神栖之森”(A Forest Where Gods Live)的大型展览。这是TeamLab第5年在御船山乐园举办展览。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展览规模更加宏大。御船山乐园50万平方米的场地中容纳了19项艺术作品,其中一些是今年首次亮相。御船山乐园始建于1845年,时值江户时代末期。利用天然森林以及人造花园等景观,TeamLab创造了一系列相互交叉和重叠的梦幻时空,使游客在感知时间连续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跨越边界。

东京 | 曲线凉棚

该建筑是Heatherwick Studio在日本的第一个项目,旨在为日本东京的虎门麻布台地区提供一个新的城市中心,该项目预计于2023年的3月份完工交付。位于东京港区的这个创意更新项目,在日后将有望成为一个新兴繁荣的公共活动空间,预计每年会有近3000万的市民游客来此活动参观。来自英国伦敦的Heatherwick Studio负责设计位于项目中心达6000平方米的绿地景观广场,该区涉及公共活动区域、低地建筑平台以及配套的绿化景观和零售空间。由森大厦地产开发公司(Mori Building)主导的这个城市更新项目,除了赫斯维克工作室负责的部分外,还包含了西萨·佩里(Pelli Clarke Pelli)设计的三栋塔楼和藤本壮介(Sou Fujimoto)参与的零售空间设计。在项目落成后,该片区将包含商业办公楼、公寓住宅、实体零售店、学校、寺庙和发电站。

法国 | 2019年法国FAV建筑节

FAV建筑节(Festival of Architectures Vives)旨在提高公众对泛建筑领域的认知,着重展示年轻一代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以及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成果,同时推进对未知城市区域的探索。建筑节鼓励参观者与展品进行互动,通过难忘的观展体验来促使人们思考建筑以及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发展,从而在当代作品和历史遗产之间建立对话。2019年法国FAV建筑节展馆展出的临时装置作品是从去年9月份开展的全球建筑竞赛中选拔而来,主办者是来自蒙彼利埃的建筑师Elodie Nourrigat和Jacques Brion。现场由来自蒙彼利埃建筑学院的学生进行讲解。展馆不收取任何费用,为的是尽可能地使建筑开放于公众。

基希讷乌 | 创意工业中心

Artcor创意工业中心位于摩尔多瓦共和国首都基希讷乌历史中心艺术学院庭院(AMTAP)。该中心被设置为一个用来发展摩尔多瓦创意工业环境的场所。该建筑的空间策略从场地中来,它是一座建筑纪念碑,追溯到19世纪的社区建筑。改建的任务是尽可能保留历史背景,同时创造混合功能空间。为了实现活跃城市空间的目标,设计师选择将庭院变形为对所有游览者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区域,也通过可探索的屋顶增加建筑的实用性。

盐田千春:灵魂颤抖

至2019.10.27 | 日本森美术馆

森美术馆的“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颤抖的灵魂”绝对是今年最重要的展览之一。本次展览是盐田千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个展。盐田千春出生于1972年,自1993年以来一直在国外,并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和丽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指导下学习。策划本次展览的森美术馆副主任片冈这样评价盐田千春:“我可以说她是一个内心极为强大的艺术家,作品一直在追求和探讨最为普遍和基本的问题,如生、如死。”而这种“生死”的主题,也伴随着这个展览,从策划到实践中。

蜻蜓之眼

2019.0 8.20-2019.10.24 | 今日美术馆该展览聚焦探讨艺术家徐冰最新作品《蜻蜓之眼》的创作主题,深入挖掘《蜻蜓之眼》的创作幕后和主要线索,并与艺术家过往四十余年代表性的艺术概念与部分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获得一种丰富而立体的思想感官体验。《蜻蜓之眼》是徐冰首次执导的艺术影像作品,片长81分钟。本片由翟永明和张撼依联合编剧。马修(Matthieu Laclau)和张文超担任联合剪辑。李丹枫担任音效指导。半野喜弘担任原创音乐制作。《蜻蜓之眼》自正式问世以来,即在国际国内获得广泛的回响与研究。这部实验性影像作品一方面延续了艺术家对于社会现象与技术景观的深刻批判和反思的创作脉络,另外也将观看者带入到一个视觉变幻的影像迷宫:既是当代人互为镜像中的一种共同遭遇,同时又激进地揭示出“影像即世界”本质的现实存在。

“马克·吕布镜头中的中国”摄影作品展

2019.9.8 -2019.11.28 | 成都当代影像馆1957年,马克·吕布第一次到访中国,成为第一位获准进入新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从此,他与中国结缘。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往返中国二十余次,始终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为飞速发展中的中国留下众多珍贵的图像资料,由此他也成为了玛格南图片社里唯一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报道中国的人,是公认的以纪实摄影视角拍摄中国的“教父”级人物。2019年9月8日,成都当代影像馆迎来新展“马克·吕布镜头中的中国”摄影作品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洛林·都兰(Lorène Durret)精心策划,由成都当代影像馆、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和马克·吕布的朋友们协会共同主办,该展览系马克·吕布去世后首次在中国举办巡回展览,本次展览是巡回展的最后一站,并持续至11月28日。

猜你喜欢

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废弃建筑
高一帆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超高层建筑可以休矣
建筑创新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