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全程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19-09-24毕仁捷李梓宁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母婴结局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

毕仁捷 李梓宁

[摘要] 目的 分析产前全程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11月11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产前全程护理。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早产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抑郁、焦虑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 产前全程护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 产前全程护理;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a)-0129-02

前言:近年来,由于受到饮食结构变化、缺乏运动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渐升高[1]。这类患者的特殊性对围产期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分析产前全程护理的价值,该研究针对11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于收治的11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成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年龄(29.1±2.3)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21例。观察组年龄(38.9±2.4)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2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产前全程护理:①孕早期护理。血糖控制护理:患者孕早期阶段,因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量处于快速增加状态,因此,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因此,对于已确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积极监测其血糖指标,并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指导患者按时使用胰岛素抑制其血糖波动。相对于孕中期阶段患者而言,孕早期患者的胰岛素用量较少。饮食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较普通孕妇难度较高。孕早期阶段,为了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及血糖指标控制效果,应以患者孕前每日所需热卡指标作为孕早期阶段的每日热卡控制标准。运动护理:孕早期阶段,由于胎盘未形成,因此,流产风险或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较高。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患者不仅符合上述特征,且还容易因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导致风险升高。对此,应告知患者避免过度劳累或超负荷运动。②孕中期护理。血糖控制护理:在孕中期阶段,仍然需要将血糖控制作为主要目标。在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时,参照患者的血糖指标,适当增加胰岛素用量。饮食护理:按照每孕周增加3%~8%标准,逐渐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每日热量标准。告知患者按照脂肪:30%~40%、蛋白质:20%~30%、糖类:40%~50%比例,调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案。孕中期阶段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可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指标(餐后血糖)控制在8 mmol/L水平以下,但无需要求患者过分控制饮食。运动护理:在这一时段,胎盘逐渐形成,因此胎儿安全性较高,根据上述特征,可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但需避免空腹运动,以此为血糖控制提供支持。③孕晚期护理。血糖控制护理:要求患者每日自主完成血糖指标的监测,警惕低血糖发生。早期指导患者如何应对低血糖。饮食护理:指导患者确保每日热量摄入充足,每日摄入总热量以152 kJ/kg为宜。其中,脂肪、蛋白质及糖类占比标准为:30%~35%、12%~20%、40%~50%。运动护理: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每周3~5次的频率进行运动锻炼,为保障分娩安全,尽量选择步行运动,并将每次运动时长、强度控制在30 min内、机体产生微热感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

统计患者的母婴结局。

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护理后,对照组空腹血糖(7.93±1.02)mmol/L、餐后2 h血糖(9.46±1.17)mmol/L,均偏高,见表1。

2.2  母婴结局

对照组剖宫产率(47.27%)、早产儿率(21.82%)较高,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64%)明显偏低,见表3。

2.4  情绪状态

护理后,对照组抑郁(52.63±5.71)分、焦虑(50.76±5.29)分,均处于伴负性情绪水平。见表4。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在于:长期高血糖状态的存在容易增加患者的血管病变风险,并对患者本身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一定威胁[2]。这种疾病的发生极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严重者甚至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3]。这种状况对妊娠期糖尿病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常规护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效果尚可。

产前全程护理是一种系统性、完善化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的特征为:这种方法可针对患者的病情、孕周,制定护理方案,以确保母婴安全[4]。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引入产前全程护理的优势体现为:①消除患者的不必要担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获取准确健康知识的渠道有限,容易对病情及分娩状况产生过分担忧,进而出现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形成容易加剧患者的血糖波动,为胎儿发育及患者的分娩带来一定威胁[5]。而于护理工作中引入产前全程护理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可得到明显控制,原因为:产前全程护理模式下,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的引入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为其负性情绪的改善提供支持。②改善母婴结局。持续高血糖、糖代谢紊乱状态的存在容易影响母婴结局。产前全程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标,调整胰岛素用量,并更新饮食、运动方案,在这种状况下,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可得到明显改善,进而促进其母婴结局的改善[6]。该研究中: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4.13%、早产儿率4.76%,均优于对照组52.73%、21.82%(P<0.05)。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产前全程护理的价值。③调节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主要体现为:血糖控制工作需充分考虑胎儿发育、患者营养供给及身体素质。产前全程护理依据患者的孕周、血糖指标,分别从血糖控制、饮食以及运动等方面,同时采取护理措施进行控制,因此,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餐后2 h血糖(8.09±1.06)mmol/L、空腹血糖(6.79±0.96)mmol/L控制效果良好。④针对性强,安全水平高。常规护理多由护理人员参照既往妊娠期糖尿病护理经验制定护理方案,而产前全程护理则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每1例患者的特征制定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方法在针对性、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为其在妇产科护理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可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产前护理中,推行产前全程护理,以确保患者的饮食、运动得到良好控制,进而为其血糖指标控制、不良分娩结局的预防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师伟.产前全程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3):141-142.

[2]  林彩汝.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3):70-71.

[3]  王红霞.产前全程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4):42-43.

[4]  郭丽.产前综合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中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4):59.-61

[5]  任婧,刘培.全程强化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46-1548.

[6]  刘乃英.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165-166.

(收稿日期:2019-03-02)

猜你喜欢

母婴结局血糖水平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剖宫产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16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比较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门诊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单纯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