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整体护理干预

2019-09-24刘玲玲姚伟伟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刘玲玲 姚伟伟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恢复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显著提升,而空腹血糖(FBG)水平、餐后2 h血糖(2 hPBG)水平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68%>78.05%)和视力水平[(0.79±0.12)>(0.64±0.11)]相对更高(P<0.05),而FPG水平[(6.55±0.74)mmol/L<(7.31±1.27)mmol/L]、2 hPBG水平[(8.24±0.82)mmol/L<(10.28±1.42)mmol/L]以及漢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0.85±1.72)分<(15.54±1.98)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 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恢复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科整体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a)-0093-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患者长期、持续处于高血糖状态,眼、肾、心血管等器官组织均会受到损害,引起相关并发症[1]。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受到糖代谢异常的影响,患者的眼底微血管发生病变,对于患者的视觉功能造成损伤,严重则会导致玻璃体出血,存在着失明的风险。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可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法,在控制血糖稳定的基础上,改善视网膜病变,进而修复其视力。而为了长期、持续的控制血糖稳定,需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维护患者的眼部健康[2]。该研究以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治疗恢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最高龄74岁,最低龄37岁,平均年龄(58.25±4.36)岁。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最高龄75岁,最低龄36岁,平均年龄(60.18±4.4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该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持续给予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制剂,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并密切检测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并在眼部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实施基础性的护理干预。而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围绕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进行宣讲,详细说明疾病的发生机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明确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增加患者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护理人员在宣讲的同时,需要多与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进而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想法,为其答疑解惑,消除其在疾病认知上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应着重强调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认真遵医,做到规范用药、合理膳食和规律作息。而为了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给予其所需的帮助。可以听音乐、冥想作为情绪释放的途径,缓解其精神压力。另外,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都应该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患者,增加其对于疾病治疗恢复的信心。

②生活管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中,需要密切关注其用药、饮食以及其他日常生活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惯。在用药方面,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说明类型药物的药理机制、用药方法以及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对患者进行指导和监督,进而做到合理、规范用药。在饮食方面,制定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严格限制糖类、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既能够维持营养和能量的充足供应,同时还能够控制血糖的稳定。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和说明,患者能够全面了解治疗期间的饮食宜忌,能够自觉遵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患者需要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有助于增强体质,但不宜剧烈运动。

1.3  统计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心理状态

经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护理前后以及组间差异,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护理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的变化,评价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在血糖控制方面的作用效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两组患者对于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效果的满意程度,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引起的视力下降,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控制血糖水平稳定的基础上,治疗视网膜病变[3]。经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但仍会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对于患者的治疗恢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长期、持续的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应在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实施眼科整体护理干预[4]。该过程中,密切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眼部护理,确保患者视功能的良好恢复。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疾病治疗恢复的干扰因素,实施健康教育和生活管理,对于患者的饮食、用药、作息以及情绪和精神状态进行全面的控制,能够为患者的视觉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5]。

该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由(0.39±0.08)提升至(0.79±0.12),FPG水平由(8.73±1.28)mmol/L降低至(6.55±0.74)mmol/L,2 hPBG水平由(12.98±2.05)mmol/L降低至(8.24±0.82)mmol/L,HAMD评分由(23.12±2.79)分降低至(10.85±1.72)分,92.68%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经常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由(0.37±0.06)提升至(0.64±0.11),FPG水平由(8.84±1.41)mmol/L降低至(7.31±1.27)mmol/L,2 hPBG水平由(12.91±1.95)mmol/L降低至(10.28±1.42)mmol/L,HAMD评分由(23.09±2.85)分降低至(10.28±1.42)分,78.05%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和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眼科整体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博.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1):4000-4001.

[2]  代丽华.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138-139.

[3]  何振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4):69-70.

[4]  袁娅.Orem自我护理模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25(9上旬刊):125-127.

[5]  季红,陈晶,孙颖慧,等.眼科整体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探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176-178.

(收稿日期:2019-03-03)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