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关系”

2019-09-24王进芬张灿

理论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新时代

王进芬 张灿

〔摘要〕 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涉及的“三大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抓住“关键少数”与管住“绝大多数”的关系,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和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着力增强全党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的关系,推动党内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实现。这三大关系看似相互对立、相互矛盾,实则相互统一、互相作用。因此,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正确处理这三大关系。

〔关键词〕 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三大关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9)05-0047-05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1 〕62。《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为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规定和总章程,对党内政治生活作了多方面的规定,涉及一些重要关系的处理,比如“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关系、党中央权威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严明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三大关系,对于领会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仅“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 〔2 〕33,而且要“全党一起动手” 〔3 〕41。这实际上是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要突出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又要把握全局,管住党员主体这一绝大多数。坚持抓好“关键少数”与管住“绝大多数”相统一,是开展严肃认真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关键少数”统领“绝大多数”,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对党员主体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执掌党内重要权力,在党内政治生活乃至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普通党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领导干部的正面引领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执掌党内重要权力,对全体党员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党员主体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榜样作用。领导干部带头是无声的命令,也是生动的榜样。领导干部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普通党员干部就会跟着学、照着做。只有这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党内才能形成上行下效、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正如习近平所言:“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2 〕46由此可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突出领导干部带头示范的作用,只有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才能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效仿一级干”的效果,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局面才能开展起来。一言以蔽之,领导干部正面引领是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抓好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也就抓住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之匙。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不讲党性、不讲原则、不讲纪律、不讲规矩,大搞权钱交易,搞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党内政治生活必然是小圈子、小山头、主仆关系横行,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盛行,必然会给一方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方能正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众多党政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表明,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之所以出现坍塌式腐败和窝案,首先是因为这个地方这个领域的主要领导干部出了问题。2016年11月,刘云山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讲话中批评道:“正是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高级干部违法乱纪,大行腐败之道,上行下效的负能量大量产生,败坏了党风政风,带坏了一批党员、干部。” 〔4 〕新时代背景下,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对全体党员来说都是重大的历史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而这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要求,因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 〔1 〕64。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做引领全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排头兵。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毫不动摇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增强责任担当和工作能力;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以人民为中心,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营造健康纯洁、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保持清正廉洁的干部本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这一“关键少数”对全党的引领作用,从而凝聚起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磅礴力量。由此可以说,抓好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

第二,以“绝大多数”塑造“关键少数”,发挥党员主体对领导干部的培育和监督功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党员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参与主体,是党内政治生活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对领导干部具有积极的塑造功能。一方面,党员主体所营造的政治生态“大环境”对领导干部具有培育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领导干部从普通党员中来,党员主体所营造的大环境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对领导干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抓好党员主体,筑牢党内政治生活根基、厚实优良风气的沃土。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推动党内政治生活风清气正、充满活力和战斗力。概言之,发挥党员主体的作用,以整体育局部,有利于营造全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大气候。另一方面,党员主体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是塑造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党内监督制度的逐渐完善,党员权利意识、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党员主体针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显示出巨大威慑力。党员监督作用的发挥有助于领导干部更加注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自觉做正人先正己的领头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党员有权利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揭发和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等。因此,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抓好普通党员这个“绝大多数”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基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全党一起动手,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每一个党员都责无旁贷,必须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规定、总章程,其中全文共出现“全体”“全党”等词汇达43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员主体积极有效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严重关切。这就要求党员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主要参照,以锤炼党性、修炼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提升道德修养为目标,使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全党要自觉树立党员意识,党员要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相关要求,坚定理想信念、严以律己、善于作自我批评,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在点滴中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善于“唱红脸”“冒冒汗”“作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党的组织生活的教育和监督,不断坚定党性、提升責任意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为营造全党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大环境奠定基础。

综上可见,“关键少数”统领“绝大多数”,引领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绝大多数”塑造“关键少数”,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奠定厚实基础。“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彼此关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与管住绝大多数党员主体相统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中央权威与基层党组织的关系

党内政治生活涉及如何有效处理党中央与基层党组织关系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党中央是顶梁柱,基层党组织是基础。” 〔5 〕从中可以看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实现上下联动,又要夯实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一,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权威生成的组织基础。“权威”代表着权力、尊严和服从的要求。党中央作为全党的领导核心和权力制高点,其权威性不可侵犯。但需要指出的是,党中央权威绝不只是单方面的命令服从,更不是“集权”和“专制”,它生成于党的基层组织由下而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基层组织自觉响应和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号令的结果。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和党中央利益的一致性,内在决定了其对中央权威的自觉维护。詹姆斯·罗森茨韦克和弗里蒙特·卡斯特的行政组织理论认为,“在组织内,设法使参与者各人都得到满足感不仅仅是获得组织效能的手段,而且其本身就是目的” 〔6 〕191。就中国共产党而言,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和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是内在统一的。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对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的过程,也就是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的过程。可以说,基层党组织和党中央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对党中央权威的自觉维护。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发挥是党中央权威生成的直接来源。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主张的宣传者、党的决定的贯彻者、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团结群众的动员者和改革发展的推动者,是党的执政基础、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战斗堡垒的作用。基层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活力的增强,必然会推动党的领导有效实现,进一步夯实党中央权威的基础。这就表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而言,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因此,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激活基层党组织,增强基层组织力” 〔2 〕3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1 〕65。基层党组织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必须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而具体到党的基层组织,必须突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做到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增强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和战斗性、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任务等。

第二,党中央权威是凝聚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前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有权威,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动员力和感召力,党的各级组织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才能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们党已经成为有着9059.4万名党员、461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大党,不难想象,如果没有以党中央为核心的集中统一领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党内必定是一盘散沙、组织无序、七零八落的混乱局面。一方面,党中央权威是确保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关键。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这个过程中要面对社会大转型、利益大调整、矛盾问题集中暴露的严峻风险和挑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党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成“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突出强调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然而,必须看到,在我们党内目前还不同程度存在着轻视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现象。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中央政令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两面派、两面人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党内。所有这些都直接挑战党中央的权威,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影响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明确指出:“维护中央权威,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政治纪律,是绝对不能违反的。” 〔7 〕17另一方面,严明的纪律和规矩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强调“四个服从”,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 〔8 〕12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服从中央统一领导,是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需遵守的最基本的纪律和规矩。因此,必须立规明矩,真正树立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政治底线”和“政治红线”,使全体党员和基层组织“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而言,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党中央有权威是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带动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

综上而言,无论是党中央还是党的基层组织都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权威的生成基础,党中央权威是凝聚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前提,两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彼此关联。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坚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力合作,促进党内政治生活有序开展。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严明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而在实际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民主和集中的关系通常表现为民主与纪律的关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激发党内政治生活内生活力的基本途径;政治纪律作为党最重要的纪律,是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党内民主与党的政治纪律两者辩证统一于党内政治生活之中。

第一,发扬党内民主与严明政治纪律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都是为了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方面,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和党的活力之源,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生活中党员人人平等,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有按照党章规定,平等地享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党内民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功能在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只有积极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热情。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失误和挫折,几乎都和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有着直接联系,而党的事业能够转危为安也与党内政治生活走上正轨分不开。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发扬得好,党内政治生活就积极健康、充满活力,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的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党内政治生活就出现不正常甚至恶化的状况,党内矛盾和问题就滋长蔓延,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 〔3 〕24-25这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另一方面,要实现党的集中统一,保证的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 〔9 〕133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来自于建立在铁的纪律基础上的党的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的行动统一。对此,列宁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 〔10 〕158而为了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就要求全体党员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无条件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习近平对此明确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 〔9 〕131-132在当前,强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2 〕96。其实质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这一问题,其一是基于对无产阶级政党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明确指出,苏共垮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是乌合之众了” 〔9 〕134。其二是为了解决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 〔2 〕105-106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势必严重危害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

第二,坚持严明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有机结合。如前文所言,充分的党内民主与严格的政治纪律都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实现党的集中统一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统一的关系,而是也存在着矛盾。因为党内民主往往意味着黨员拥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权利往往带有自由、自主的特点,而纪律往往带有强制性的特点,意味着服从的要求。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把任何一个方面绝对化,都会给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危害。一方面,过分地强调党内纪律往往容易导致对党内民主重视不够,甚至会侵害党员的民主权利,从而影响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只一味强调服从的要求而忽视党员民主权利的纪律,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要求,也无助于建立统一的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什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列宁明确指出:“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这就是我们明确的看法。只有这样的纪律才是先进阶级民主主义政党所应有的纪律。” 〔10 〕341这里,列宁实际上精辟阐述了党的纪律所包含的两个基本方面之间的关系。即行动一致要以讨论和批评自由为前提,“没有讨论和批评的自由,无产阶级就不承认行动的一致” 〔10 〕341。换言之,党的纪律必须体现党内民主的精神,充分的党内民主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基础。毕竟,纪律是靠具有主观能力的人去执行的,要靠人的自觉性。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提高全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自觉性。邓小平对此也深刻指出,“只有在民主基础上,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党,有纪律的党,有战斗力的党” 〔11 〕307。另一方面,过分追求绝对民主,又必然会导致无组织无纪律的无政府主义,从而必然导致党组织的涣散和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丧失,甚至葬送党的事业。在政党政治生活中,发扬党内民主,意味着让党员拥有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但如同任何权利和自由都是有限度的一样,发扬党内民主必须以遵守党的纪律和有利于党的团结统一为前提。发扬党内民主绝不意味着党员可以我行我素、不受纪律的约束、追求绝对的权利。在《进一步,退两步》一文中,列宁曾告诫力图削弱党的纪律的人:“民主并不是无政府状态。” 〔10 〕143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历史也充分表明,党内民主的发扬必须以维护党的纪律为前提,不要党的纪律的极端民主只会造成党内政治生活的无序和思想上的混乱,从而严重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甚至酿下失去执政地位的苦酒。苏共垮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领导人追求党内的绝对民主,从而导致苏共党内思想严重混乱、组织不断分化、派别林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下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针对党内出现的“有的党员干部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有的还专门挑那些党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9 〕133等问题,习近平明确要求:“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这是党员的权利。但是,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决不允许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 〔9 〕132总之,只有坚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发扬民主的有机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做到既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从而使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综上所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抓住“关键少数”与管住“绝大多数”、维护党中央权威与激发党的基层组织活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发扬党内民主之间的关系,推动党内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实现,形成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4〕刘云山.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2016-11-07(03).

〔5〕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11(01).

〔6〕弗里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习近平.做政治的明白人 与党员干部谈守纪律讲规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0〕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陈 鹃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生活新时代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意义、问题、对策
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基本问题探讨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逻辑必然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