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学”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2019-09-24王丽萍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高中生

王丽萍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225400)

问题导学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模式是指,在高中数学作业的设置时充分渗透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使得学生通过对相关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问题导学体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是启发性和探究性数学学习的综合体现,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符合高中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的补充,也是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利用过程,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许多不足,像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高中生没有很好的兴趣去完成,导致了数学巩固环节的不到位,使得高中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能很好的提高.

一、“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内涵和意义

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以问题导学作为指导思想,灵活设计符合高中生兴趣和能力的数学作业,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核心思维.作业环节是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问题导学在作业设计中的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扩展高中生的数学思维.高中阶段的数学需要学生灵活的思维,以问题导学为主的作业有助于高中生积极探索完成作业设计的方法,使得高中生的一般的数学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也有效锻炼了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具体措施

1.布置有效的预习作业,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问题导学的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课堂的预习任务和课堂的巩固作业,教师要紧紧抓住以问题导学为主的预习作业设计,使得高中生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找到自己的难点和重点.在进行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要紧紧结合课堂数学教学的内容,联系高中生的数学能力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使得数学预习作业成为高中生了解课堂教学的一个窗口,在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不断以问题导引的形式引导高中生思考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相关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导入数学任务成为问题导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例如,在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关键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教师在数列教学过程中必须灵活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数列各种类型及其它们的变形,抓住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并完成课后的作业,预习的问题有“数列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有几种形式?”“学习数列对你的困惑有哪些,请同学们仔细预习归纳出来”等,以问题为主的导学可以帮助同学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找出自己的学习重点.

2.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正课堂学生的地位

问题导学是以学生能力教学为主的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突出高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学主体地位,使得问题导学在高中数学能力的培养中起到应有的教学功用.问题导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相关的作业设计中通过具体的问题思想和解答,使得高中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数学核心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把传统的教学观念舍弃掉,把盲目和大量布置课后作业的错误做法改正,通过以高中生实际学习情况和能力提高为主的教学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创新数学的作业设计,培养高中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是极为多样的,教师可以不断结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设计充满趣味和能力的数学问题导学作用.随着网络资源和教学的相互融合过程,充分发掘网络资源的新奇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设计实践性的高中数学任务,可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高中生的数学潜能,积极投入到数学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使得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更要创新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构建师生互动和有效问题解决的互动性作业模式,使得高中数学作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得到彰显,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究.有效的高中问题导学作业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过程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以“问题导学”为主的数学作业设计使得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作业设计形式,以到促学实现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