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米花之味》中的多元文化表达

2019-09-23平灿杰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佛教文化

平灿杰

【摘 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米花之味》真实展现了乡村本土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所造成的家庭结构分离,本土文化秩序瓦解等现状,细致入微地表达了傣族佛教文化去世俗化的发展态势,以及佛教文化与本土原始宗教信仰,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米花之味》;乡村文化;现代文化;佛教文化

于2018年4月上映的影片《米花之味》聚焦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傣族村寨,导演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展现了外出务工,重回家乡的叶喃与女儿喃杭由隔阂到理解的生活状态。在影像背后,凝聚了导演对淳朴乡村,现代城邦与寺庙佛堂文化的独特关照,从而引发观众对乡村与城市,原始与宗教,传统与现代等关系的深刻思考。

一、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博弈

1.1传统乡村家庭结构的分离

“家”是中国文化基本结构的隐喻和象征,儒家对于“家”是这样阐述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它所强调的是宇宙之间一切事物的融合与和谐,积攒了求和维稳的情愫。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开始逃离乡村,驻扎城市,留下父母与子女在乡村中生活,进一步打破了传统乡村家庭和谐的结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已经成为新时期乡村家庭结构变迁后果的承受者,是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新时期博弈下的牺牲者。在《米花之味》中,导演少有提及“留守儿童”等字眼,但是这种悲伤的气氛却时刻没有停歇。

乡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与乡村文化的没落进一步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权文化的消解,“父亲形象”进一步边缘化与去中心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化吸引着乡村青年背井离乡,留守儿童的生活中“父亲形象”一再离席。在《米花之味》中,喃杭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父亲”形象一直处于缺席状态,随着母亲叶喃的回归,家庭中权威的“父亲形象”便由母亲担任,于是冲突接踵而至。作为母亲,在女儿一再犯错之后,叶喃无从管教,开车前往马上通航的沧源机场,继而打算离开家去城里工作。机场,飞机,这些现代工业文明下的产物在叶喃受挫后继续成为她逃离困境的希望。而另外一方面,叶喃的父亲的地位也逐渐边缘化。当叶喃准备回到城市时,父亲只是好言相劝;当二人因为教育观念发生分歧时,父亲便不再多言;喃杭身上的陋习与外公的权威消解密不可分。家庭中两个重要的“父亲形象”处于缺席化与边缘化的境地,进一步瓦解了传统乡村的家庭秩序与父权权威。

1.2现代文化冲击下本土文化秩序的瓦解

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乡村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了断裂,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不同文化的碰撞导致乡村文化开始衰落,乡村的价值体系面临瓦解。经济发展的浪潮逐渐渗透到乡村之中,经济在乡村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利益的驱动致使乡村文化体系面临着严重危机。《米花之味》中所展现的云南地区的文化形态被认为是“主要以现代文明为主,前现代和后现代多元文明共时共存”的“混杂的‘边地文化场域”。i “这种混杂文化最为突出的特征就在于,不同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破立之间的含混不清,以及引发的文明变动期间的各种疑问与精神困顿。” ii

二、佛教文化在乡村本土的嬗变

赵朴初所言,“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中国文化是世界人类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两者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成果” iii。《米花之味》的傣族地区正是佛教的流行地之一,中国乡村本土文化天然地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它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iv,并在新时期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发生裂变。叶喃作为当代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缩影,自然地接受了現代文化的熏陶,但当她从都市回归乡村,第一件事便是去寺庙中“叫魂”。《米花之味》中佛教文化对勐卡村老一代人的现实生活渗透广泛,在现代文化日益发达的新时期依旧弥漫着宗教色彩,呈现着去世俗化的趋势,彰显着佛教文化的神圣性。

佛教文化虽然在勐卡村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发展,经济进步,现代文化也正影响蚕食着勐卡村佛教文化的发展。原始文化,乡村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叶喃背井离乡,她给女儿带来都市的物质,却无法充盈女儿内在的精神。与此同时,“佛教在处理传统与现代,调和主体精神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当下,面临着其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受世俗化影响的机遇与挑战” v。在《米花之味》影片结尾处,勐卡村民前去祭拜石佛,而石佛所在区域被旅游企业开发成了旅游观光的胜地。不可否认,佛教势必不能腾空在世俗之上,佛教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环境这一土壤,“如何确保其宗教的主体精神,是当今佛教生存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vi

三、结语

电影《米花之味》以冷静自然的视点触及中国乡村社会一隅,以一个家庭为切面,折射出中国乡村本土存在的宗教信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子女教育,家庭关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观众洞察到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所面临的困境,宗教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所面临的世俗化危机。新时期,乡村文化面临着各种挑战,乡村发展经历着各种难题,在《米花之味》中导演一一为我们呈现,令人深思。

注释:

i 金春平:《论西部边地文化小说叙事的现代性焦虑》[J],云南社会科学,2014(第3期)。

ii 马晓虎:《<米花之味>:现代性焦虑的现实书写与文化表达》[J],《电影新作》2018(第3期)第103页。

iii 净慧:《佛教与中国文化》[M],中国佛教协会1990年版,第1页。

iv 任继愈:《任继愈自选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年版,第68页。

v 成建华:《人间佛教:中国佛教的机遇与挑战》[J],《世界宗教研究》2016第(5期),第49页。

vi 成建华:《人间佛教:中国佛教的机遇与挑战》[J],《世界宗教研究》2016第(5期),第49页。

【参考文献】

[1] 高乐川:《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J],《哲学研究》,2005(第9期).

[2] 马晓虎:《<米花之味>:现代性焦虑的现实书写与文化表达》[J],《电影新作》2018(第3期).

[3] 成建华:《人间佛教:中国佛教的机遇与挑战》[J],《世界宗教研究》2016第(5期).

[4] 赵敏,袁智忠:《<米花之味>:傣族乡村的诗意救赎》[J],《电影文学》2018(第21期).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佛教文化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从“禅韵壶”看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的融合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