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2019-09-23陈婕

智富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民俗文化

陈婕

【摘 要】新疆是一个聚居多民族的地域。长时间以来,它形成了魅力巨大的民俗文化,其有着发展民俗旅游资源的明显优势。然而,现阶段新疆民族旅游发展较为滞后,不能对资源潜力进行充分发挥。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深入的挖掘民俗旅游资源文化内容,创造精品的旅游项目,对原生态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增加宣传力度,进而促进新疆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更好的得到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1、新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优点

1.1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

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比较多,不同民族存在不同建设风格以及文化。民族居住的场所以及物质环境,其更好的表现出了民族特色。其中,较早进行农业定居生活的民族是哈萨克族。这个民族和汉族在经济以及文化方面存在密切的交流。哈萨克族民居不仅能够保留许多游牧民族遗风,还受到汉族的庭院式住宅的影响。除此之外,它也吸收中西方伊斯兰建筑韵味,其哈萨克建筑艺术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建筑形式融为一体,别具一格[1]。

1.2富有民族风情的歌舞艺术

在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歌舞之乡的美称。在这个地区,居住了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能歌善舞的民族。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歌舞艺术,它伴随着“丝绸之路”而名扬天下。新疆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文化的传承除通过文字或政治途径之外,仍保留着通过口头文学、音乐歌舞的形式传承文化的传统。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可以用汉语和民族的语言来传承文化,但以歌舞的形式传承文化的传统,仍然保留并体现在民族特色的歌舞中[2]。

1.3独特的饮食文化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区,现在的日常饮食文化中,不仅包括各民族从上古游牧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饮食文化,而且还包括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饮食文化。新疆饮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烤羊肉串,其已经成为新疆饮食文化的象征。此外,抓饭、烤囊、拉面、烤包子、烤全羊、丸子汤、汤饭、熏马肉、酸奶疙瘩等等,这些都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特色食品[3]。

1.4历史文化遗迹较多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的古道有一半在新疆境内,因此新疆是东西文化的交融之地,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在新疆绵延的丝绸之路上,遗留着许多闻名的关隘、城堡、石窟寺、墓葬及烽火台等。现保存最好的遗址是吐鲁番盆地的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另外,新疆境内多佛窟,较大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2、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

20世纪末的旅游开发热潮中,新疆的民族风情旅游让世界了解新疆、新疆走向世界、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受很多因素的限制,新疆的民俗旅游发展较之内地其他省份滞后缓慢,一些旅游资源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阶段,尚未得到开发或者开发重点不突出,市场化进程慢,未能充分发挥资源大省的优势;在已经开发的旅游项目中,也出现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例如,近年来,在喀纳斯等地方,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家访点数量增加,质量却没有得到提升,民族特色文化被现代文明严重同化,民俗旅游高品位的文化内涵逐步在减少甚至消失,一些民俗度假村,除了仅存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之外,生活和文化日益西化,汉化,原生态的旅游资源和元素正在被同化,面临退化、消亡威胁;一些原住农牧地区也存在不少民族风情园和农家乐急功近利,忽视本地和本民族资源的开发,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未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营模式还是以家庭接待为主,零散无竞争力,没有形成规模经营,产业链发展单薄,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新疆民俗旅游的发展。

3、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一对矛盾,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一对矛盾,而要在开发的同时有效保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做到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统一协调发展。在目前的发展态势下,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做到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统一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是必然选择。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挖掘文化内涵,做精品旅游项目

旅游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文化内涵。去过喀纳斯的人们,神往喀纳斯湖的宁静神秘,总是沉醉于布尔津建筑的童话和迷幻,向往毡房牧羊,炊烟袅袅,山环水绕的图瓦族人们的诗意栖居,没有文化积淀和底蕴的旅游是空洞贫瘠的,也是不持久的。政府要支持和鼓励部分市县、景点开发文化精品旅游项目,挖掘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并经过艺术加工赋予其新的生命,使之成为地区旅游的亮点、名片。

3.2原汁原味,保留特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目前很多原住农牧民地区,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农牧民吸收并趋同与外界文化的习惯,没有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本真的民族特色,没有做到原汁原味,对游客而言,没有民族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就有了很多的替代性,比如同为伊斯兰文化,临近的甘肃、青海等省份都有,同为草原文化,青海、内蒙古也有,游客有更多选择的条件下,缺乏特色就会失去市场机会,因此,在开发中要保留特色的、乡土的内容,防止庸俗化和城市化。

3.3政府引导,加快市场化

新疆有许多景点,受区位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可进入性差,旅游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仅限于接待,没有突出文化内涵,也没有系列的经营,民俗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目前民俗旅游存在很多零散经营,没有规划,对于这些地方,政府要帮助和扶持,逐步引导和规范,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经营模式。

3.4科学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在一些原生态地区,原住农牧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开发,过度利用,只有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合理开发利用。“先开发,后保护”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做法要不得,一定要“先保护,后开发”。

3.5推广宣传,树立形象

市场的开拓和发展需要适度营销和推广。甚至宣传和促销要比旅游开发先行一步,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民俗文化旅游的宣传,扩大影响,让境内外的游客认识新疆,了解新疆,走进新疆。

4、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在对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注意处理开发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用科学的思路指导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把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成为新疆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品牌产品,使其持久的散发出它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艾娣雅·买买提.论西部大开发中新疆民俗旅游的开发[J].新疆大学学报,2018,(3).

[2]孙梅.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保障措施[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3).

[3]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