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博客发展矛盾性探讨

2019-09-23王惠敏李瑞鑫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头部流量矛盾

王惠敏 李瑞鑫

摘  要  视频博客(Vlog)作为国内短视频浪潮下新兴的记录方式,以其真实性与人格化吸引了大众的注意。自2016年视频博客引入国内以来,一直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矛盾性:头部即全部的现状与大流量需求的矛盾、创作的高门槛与市场下沉的矛盾、快餐化文化背景与慢处理的矛盾、商业变现方式与追求真实呈现的矛盾。视频博客能否成为短视频时代的风口,与其内在矛盾性的处理有着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  视频博客;矛盾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4-0089-02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尝试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生成网络日志。这种在国内新兴的记录方式被称为“Vlog”。Vlog是video blog的简称,即视频博客,拍摄者以主观视角记录个人日常生活,经过提炼与编排形成影像日志。优质的Vlog作品离不开一个把握节奏的故事叙述者对故事进行相对完整与清晰的叙述,真实、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实现内容与价值在视频与受众共建的社交空间内“面对面”的沟通传输。

1  头部即全部的现状与大流量需求的矛盾

Vlog在2016年引入国内,直到2018年欧阳娜娜与今日头条平台推出《娜就是这样》才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微博、B站等平台开始押注Vlog,宣布了一系列的扶持计划。平台希望通过入局扶持与流量明星的“示范”作用加速“Vlog”出圈,打造大流量通道,跑通“专业内容生产—聚拢圈层用户—塑造个人IP—实现粉丝变现”的商业通道。

但大流量需求掀起的浪潮背后并没有改变国内Vlog“头部即全部”的现状,一方面,平台所推出的计划能够拉动新入局者的创作热情,但我们并未看到“素人英雄”的出现,同质化严重使得Vlog腰部缺失。在B站的Vlog区,学习、健身、化妆、逛街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主题,Vlog之间的区别似乎不过是UP主而非情节的差异。在大流量需求下,简易批量的生产方式使Vlog的真实记录性得以普及,但忽视了它的灵魂,即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强势的明星入局阻碍了素人vlogger的培养,将一些正在成长的优质创作者“杀”掉。国内vlogger还未形成规模流量与稳定粉丝圈层,明星携带高流量入局,并没有实现联动的效果,反而使优质的内容瞬间被淹没,腰部创作者未能实现向头部的转化,2016年的头部仍然是当下的流量峰值把控者。

2  创作的高门槛与市场下沉的矛盾

Vlog对创作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拍摄设备的专业化、内容上的纪实性与多样性、后期剪辑的高难度唬住了初创者,审美与艺术创作、人物镜头前的语言表达等能力要求则直接将他们关在了门外。这就决定了Vlog并非是一个短时期可以实现量产的视频形式,也是它至今未从头部明星走向大众的主要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国内的Vlog头部大多有着海外留学经历或新媒体、摄影等从业背景,他们不仅有较高的审美品位,而且生活具有很强的新鲜感。而当一个素人想要尝试这种新的记录分享方式时,光线不稳定、背景过于杂乱等客观环境问题与内容策划、剪辑节奏风格等专业问题无一不使他们感到困扰。

社交网络环境下Vlog想要实现市场下沉,技术是关键。视频编辑技术的革新使得以短视频为载体的社交传播成为了可能。隨着短视频素材库的建立和更新、后期制作功能的完善,受众只需一键选择模板,便能够走“有趣捷径”用短短的十几秒收获他人的碎片注意力,这极大地增加了用户体创作的乐趣,激发了个体创造力,因此我们看到了短视频的井喷式爆发。这种生产模式使Vlog制作软件看到了视频市场下沉的突破口,也开始积极模仿,如VUE探索了模板玩法,为用户提供创作思路,帮助普通用户完成入门和进阶。但这样的生产方式并没有促成Vlog的现象级传播,因为它与Vlog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Vlog更像是一种与脱口秀、相声等类似的艺术形态,有着难以机械化批量生产的部分,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支有生命力的Vlog是依靠创作者的个人吸引力和讲述的故事来推动的,所有的信息碎片得以被有机融合、统一展现。在这种独特的生产形式面前,并非人人都有能力成为生活的导演。

3  快餐文化背景与慢处理的矛盾

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趋向快餐化,“随手拍”的短视频宛若“视频甜点”,可嵌套的人物、情节与自动编辑成片的生产方式使其创作不受地点、工具限制,从而在信息快餐文化下释放出强大的效能。在这种文化环境下,短视频使受众形成了即时、随地、碎片化信息分享的习惯,并对“经典”的范式情有独钟。而Vlog强调的是一个持久记录、精细加工的生产方式,以Vlog头部井越为例,他的一条非商业Vlog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素材拍摄与剪辑制作,制作周期一般为10~15天,这种时间的注入决定了Vlog生产更新慢,无法满足已经习惯快餐式消费的受众的阅览频率。但“慢风格”是Vlog的鲜明特点,无论是旅游、美食、健身还是与朋友相聚,展现的大都是快节奏下优质的慢生活。vlogger用独到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琐碎的光芒,为受众提供了快节奏下的慢生活视角、一种不同于“自己”生活的新鲜体验,填补了大众对“营养信息”的心理空缺。“慢处理”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粉丝圈层的建立需要更长的周期,但是用户之间的黏性极强。平台与创作者在快节奏的时代下追求粉丝与流量的瞬时爆发增长,这也反方向催促创作者只求量不求质的创作模式,这种与Vlog的“慢”生产特点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它的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快节奏时代环境下,Vlog想要实现良性的发展,需要培养大众对Vlog的累进式成长保持耐心,创作者一旦度过粉丝积累的周期,使受众习惯了新的浏览频率与节奏,就能够通过构建强黏性的粉丝圈层,实现个人IP向品牌价值的转移。

4  商业变现方式与内容真实之间的矛盾

Vlog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建立成熟的商业变现模式,国内并没有完善的分利机制。随着平台粉丝的引流带来的内容产能的提升,vlogger得到正向的反馈和激励,从而更加积极地持续“记录生活”。但一方面平台加持并不持久,这只是吸引大众入门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强个人IP的头部vlogger来说,官方助力提供的选题与创作者自身的创作逻辑、粉丝观看需求是不相符的,限制了未来的良性发展,他们纷纷选择与品牌合作来实现变现。但目前品牌合作缺乏良好的发展生态,国内Vlog的商业化程度会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由于马太效应,头部vlogger接到的品牌合作更多,他们为了展示产品去刻意的设计一些场景时,以优质专业内容为特点的Vlog受到软性广告的冲击,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真实性。而流量谷底的vlogger,主要收入仍依靠平台的加持补给,即使在头部的引领下对接了品牌合作,由于在合作中话语权较小,导致Vlog直接沦为广告片。总体而言,过多的广告型Vlog,会破坏观众对内容的体验,使Vlog失去观赏性,影响个人IP的良性发展。

但这并不是否定Vlog本身的商业空间,依据对VUE Vlog社区的用户分析,90%的用户年龄在18~35岁之间,70%以上的用户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有着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这部分用户有较强的消费挖掘价值。而且Vlog内容的真实性能够弱化广告的嫌疑度,Vlog本身呈现的视角与讲述的方式为观看者营造了沉浸式体验的氛围。当前品牌参与的方式还有待探索,主题故事定制、沉浸式体验、产品测评等新形式正在不断出现,但这些合作方式并不能实现Vlog的持续发展,vlogger应该追求与品牌方的良性合作,不能让品牌把持Vlog的內容从而影响它的真实性。当然,Vlog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平台,youtube平台提供成长环境、与创作者共同分利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虽然Vlog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矛盾性,但在未来发展中,谁先建立良性的内容生态体系,为市场提供丰富的消费内容,谁可能就掌握了未来移动短视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2018年末迎来一波小爆发的Vlog,吸引资本的注入,发展前景和空间被各大平台看好,但能否成为风口,关键在于Vlog发展过程中自身矛盾的处理,就像本雅明所说:“讲故事这门艺术已是日薄西山。要碰到一个能很精彩地讲故事的人是难之又难了。”

参考文献

[1]隋岩,刘梦琪.视频博客(Vlog)的内容特点及其治理[J].学习与实践,2018(11):61-67.

[2]张博.葛文燕.视频网站内容生产模式比较[J].中国报业,2014(14):63-64.

[3]Vlog在国外发展快10年了,不转型依然很难[EB/OL].(2018-12-24).https://me.mbd.baidu.com/i34yhj8?f=cp&u=6a734316352ae320.

猜你喜欢

头部流量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旅行休憩小头枕
长颈鹿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蚝壳巧制作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