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富集重金属因素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2019-09-23白莉圆张宝善

食品工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香菇食用菌重金属

张 晶,余 偲,白莉圆,李 娜,张宝善,*,杨 平

(1.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19; 2.镇巴县长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中 723607)

食用菌是指能供人类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其子实体因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糖、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和核苷酸等风味物质,味道鲜美,资源丰富,是全世界公认的美味食品[1]。中国食用菌物种资源尤其丰富,实现人工栽培的品种已达80多种。近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将食用菌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或主导产业,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017年产量已突破3500万吨,产值达到2800多亿[2]。人们在追求美味和高价值的同时,食用菌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研究表明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远远超过绿色植物和动物性食品,因为食用菌菌丝可以直接降解含重金属的有机质,并将其作为营养物质吸收,尤其是对有毒金属Pb、As、Cd、Hg等的吸附[3]。影响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因素颇多,不同菌株的选择、不同栽培生态环境均会对重金属的含量和组成产生差异。依据这一特性,食用菌在重金属修复方面也体现出其巨大的潜力[4]。本文阐述了影响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主要因素,指出了食用菌重金属元素积累能力的潜在危险性及应用前景,这些将为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如何控制和减低重金属污染,生产合格的、无污染的美味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指导意义。

1 食用菌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基本原理

食用菌在形成子实体之前都是以菌丝的方式寄生。菌丝在含有有机和矿物质的土壤中,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有活性的酶类物质,这些酶类会降解腐质有机物,释放矿质元素,菌丝在吸收有机物质的同时吸收了矿物质。菌丝体会在土壤中聚集形成菌根或索状物,一株蜜环菌(Armillariabulbosa)的菌丝、菌根生长会延伸形成150000 m2的面积,对水、矿物质和有机质吸附能力极强[6]。栽培介质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细胞内外电位差的推动被动进入质膜,也有人认为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5]。

食用菌中普遍存在能螯合金属的物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对重金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不同重金属元素及同种重金属不同存在形式都会有特定的蛋白与其结合,主要决定于基因的表达和专一性的酶[7]。重金属在食用菌子实体中的存在方式普遍认为有两种:生物方式: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活性基团与重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或沉淀,或细胞内产生特殊的酶还原重金属,改变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吸附方式:细胞壁上的活性基团如巯基、羧基、羟基等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定量化合反应形成不溶性物质或沉淀,通过物理性吸附或形成无机沉淀而将重金属污染物沉积在自身细胞壁上[8]。在对蛇根木(Rauvolfiaserpentina)的研究过程中发现,Ni、Cu、Zn、Ag、Sn、Sb、Te、W、Au、Hg、Pb 和 Bi的硫酸盐、硝酸盐离子或砷酸盐、硒酸盐会诱导细胞合成金属硫蛋白,而Na、Mg、Al、Ca、V、Cr、Mn、Fe、Co、Cs的无机盐、钼酸盐效应不明显[8]。

2 影响重金属在食用菌中富集因素

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有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主要决定于食用菌的种类,外在主要决定于生长的生态系统,包括培养基、生长环境条件、大气污染情况、栽培模式和方法、其它寄生物干扰等诸多因素。

2.1 菌种(株)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差异性

食用菌富集重金属最早是在蘑菇(Agaricus)对镉(Cd)的累积研究中发现的。随后研究表明大部分食用菌都具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不同食用菌菌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异性较大[9],见表1。研究发现紫星裂盘菌(Sarcosphaeracoronaria)对砷(As)的富集能力达7090 mg·kg-1干重、松果鹅膏菌(Amanitastrobiliformis)对银(Ag)的富集能力为1253 mg·kg-1干重、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对锌(Zn)有超富集能力,达28570 mg·kg-1干重[10]。柴振林等[11]对浙江省食用菌重金属背景值及质量安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浙江省蘑菇的铅、汞、砷含量比其他食用菌明显偏高,与鲜食用菌平均值进行比较,铅高出91.0%、汞高出322.2%,砷高出224.1%。鲜香菇中镉的背景值达0.122 mg·kg-1,高出鲜食用菌平均值238.9%。香菇对培养基中参试的5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依次为Cd>Hg>As>Cu>Pb,同时指出蘑菇的铅、汞、砷和香菇的镉含量在生产栽培中需要特别关注,应作为质量安全控制的重点。Hatvani等[12]也研究发现,香菇(Lentinusedodes)对Cd、Hg敏感,对Pb不敏感。同时,寇冬梅等[13]也研究得出蘑菇中的Hg达到重污染,污染指数远远超过其他食用菌。施巧琴等[14]研究了Hg、Pb、As、Ni、Cd、Co 和Zn在香菇(L.edodes)、凤尾菇(P.pulmonarius)、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r)及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等食用菌的富集及其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发现,供试菌对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以凤尾菇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最强,其次为香菇、金针菇,而木耳最弱;其中凤尾菇对Hg的富集是极显著的,但对Pb则不明显。Stijive等[15]研究了Hg在10种食用菌中的吸收情况,发现其中8 种食用菌中的Hg的含量高于培养基质中的含量。杨小红等[16]通过对同一个种类但不同品种的4株平菇研究发现,用相同的培养基栽培,不同品种的平菇吸附重金属的能力顺序均为Cd>As>Hg>Pb,但不同品种富集的重金属含量不尽相同。江玉姬等[17]对重金属在金针菇栽培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研究发现,金针菇对Hg的吸收富集能力最强,富集系数最高达到7.590,其次是Cd和As。

表1 食用菌对不同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Table 1 Differences in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of edible fungi for different heavy metals

陈苗苗等[10]对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差异性进行总结,认为子实体对几种非必需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一般为Cd>Hg>As>Pb;大型真菌对Cd的富集能力排序为:香菇>灵芝>长根菇>双孢蘑菇>凤尾菇>姬松茸>糙皮侧耳>金针菇;对As的富集能力:香菇>凤尾菇>姬松茸>金针菇,对As的耐受能力较差;大型真菌对Pb的耐受能力普遍偏高,但吸收和存贮的能力并不太高。王瑛等[18]也表示不同的食用菌对同一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是有差异的,同种大型真菌子实体不同部位重金属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菌盖浓度最大,菌柄最小;且发现在凤尾菇、双孢蘑菇(A.bisporus)和香菇中,Fe和Cr几乎完全积累在菌盖中,而As、Zn在菌盖和菌柄均有分布。还有研究表明,有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相比较,前者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明显高于后者,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毒菇不能食用[19]。食用菌的种属间存在差异,生长习性不同,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对重金属的富集吸收存在差异;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不同重金属的吸附情况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食用菌的不同形态学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一定影响。

2.2 栽培环境条件对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2.2.1 培养基质 许多研究都发现,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富集都与生产基质的矿物质浓度相关,在正常范围内,生长基质浓度与植物体内浓度成正相关,浓度过大,会对机体造成伤害,抑制生长。徐丽红等[28]人在香菇(庆元L26)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有害重金属来研究食用菌对主要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发现香菇对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的富集系数:Cd为7~15.7、Hg为2~8、As为2、Cu为1.4~2;最大生物累积量:Cd>75 mg·kg-1、As>26 mg·kg-1、Hg>140 mg·kg-1、Cu≈135 mg·kg-1。研究发现凤尾菇(Pleurotuspulmonarius)对土壤Cd的富集可达到17倍,在土壤无污染的情况下,用新收割的稻草栽培凤尾菇不会出现Pb、Cd超过秸秆的含量的现象[26]。施巧琴等[14]发现,在培养基质中添加50 mg·kg-1Hg时,子实体中Hg含量是培养基质中不添加Hg所得子实体中Hg的100多倍,Cd 也有类似的结果。雷敬敷等[29]发现,在培养料严重污染时,香菇(L.edodes)、木耳(A.auricula)、凤尾菇(P.pulmonarius)对Pb的最大积累可达150~200 mg·kg-1。Williams等[30]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的表层土壤Cd含量的增加和大量使用过磷酸钙存在显著的相关。在栽培基质添加剂的使用中,在增加磷肥的同时,也增加了Cd的潜在威胁。Kirchner等[31]通过土壤和食用菌中稳定的210Pb含量的比较,发现蘑菇中的210Pb主要来自于土壤的直接吸收;另外,不同土壤类型对Cd的吸附能力有差异,顺序如下:有机土>粘土>砂壤土或粉砂壤土>砂质土。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的人工驯化和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一些野生的食用菌实现了人工栽培,一些过去只能用天然基质,如椴木等栽培的食用菌逐渐用农业废弃物等代料种植替代,不断寻找廉价而广泛的栽培料减低食用菌种植成本,但这些廉价的代料可能富含重金属,或其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从而导致栽培的食用菌重金属超标过量。

2.2.2 大气污染 García等[32]发现鸡腿菇(C.comatus)中的Pb含量与环境污染有显著的相关性,最高可达6.51~10.43 mg·kg-1。Michelot等[33]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树木上的刺芹侧耳(P.eryngii)和牛舌菌(Fistulinahepatica)中所含的Hg,主要源于大气中的Hg污染。García[32]等发现,毛头鬼伞中的Pb含量与交通污染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b的最高含量为6.51~10.43 mg·kg-1,因此,可认为毛头鬼伞可作为检测环境中Pb污染的一种生物指示物。有研究分析了法国巴黎地区92种食用菌样品中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采自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食用菌,在环境污染很少的地带,食用菌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土壤(培养基)或水体,而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带,大气浮尘和交通污染对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则比较显著[33]。也有研究对比了生长在城市周边的和生长在远离城市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发现城市周边的重金属明显高于远离城市的,在培养基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食用菌重金属污染可能主要来自于空气污染[34]。rvay等[35]对生长在金属矿石的排放物污染附近的蘑菇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研究区域中Cd含量最高,高达3.0502 mg·kg-1。大气颗粒中的重金属会间接造成土壤、水体等其他环境因素的重金属污染,造成其附近地区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富集。重金属含量受环境污染影响程度较大,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带,大气微尘和交通污染对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比较显著。

2.2.3 生长环境条件 绝大多数食用菌对生长环境要求都比较高,必须有适宜的温湿度、海拔、光照、水分等环境条件。优良的环境条件会促进食用菌的快速生长,但食用菌的生长快慢与富集重金属是否有一定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见表2。日本Benedikt等[36]研究了福岛核辐射事件对香菇的污染情况,检测了从2011年~2016年5年间20000份香菇样品,发现2011年的样品中134Cs和137Cs含量最高,辐射剂量达31000 Bq/kg,证明了它们对放射性Cs的超常积累潜力。同时,菌根蘑菇比腐殖质蘑菇更容易积聚过高的放射性铯水平。不同地点采集的野生食用菌中的金属含量也参差不齐,Chen等[37]采集了11种来自市区和农村的菌种样品。农村地区的两个采样点没有受到污染,蘑菇物种中的重金属Cd、Pb和Hg是低水平的,而市区的蘑菇种类受到污染,该地区的蘑菇样品受到Cd、Pb和Hg的污染水平远高于农村地区,同时与污染源的距离也是影响重金属富集的因素。Cristiana等[38]评估了金属冶炼厂不同距离的野生食用菌及其基质中Cr、Mn、Fe、Ni、Cu、Zn、Se和Cd的浓度,在金属冶炼厂附近生长的蘑菇中观察到高水平Zn的积累。光照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光照是否也会对重金属的含量产生影响。I等[39]研究了土耳其西北部两个不同地区的野生大型真菌中金属含量,并对16个物种的179个样品进行了分析,背光区的Cd浓度明显高于向阳区,同时也在背光区发现了高浓度的Fe和Zn,证明了光照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影响存在显着差异。生长环境对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影响,当外界生长环境发生剧烈的改变时,食用菌的生长情况也会随之变化,在优良的环境下,食用菌生长受到促进,其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与受到抑制生长地区的食用菌相比,重金属含量明显较低。

表2 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地区分布图Table 2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p of edible mushrooms enriched with heavy metals

续表

2.2.4 栽培方式 食用菌可分为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人工栽培的培养基质有代料,也有天然培养基,如椴木栽培的;培养过程中有用高棚层架的,也有直接在露地或露地畦床栽培的。不同栽培方式下生长的食用菌,其重金属含量也不尽相同。徐丽红等[48]人研究了高棚层架、露地畦床两种栽培方式对重金属污染物积累的影响,当培养基中有害重金属Cd浓度较高时,高棚层架栽培方式对Cd的富集能力强于露地畦床式栽培方式,Cd含量提高了16.21%;当培养基中Cd含量较低时,露地畦床栽培方式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比高棚层架栽培方式Cd含量提高3.58%。同时连续3年定点10户菇农,发现无土栽培技术的灰树花,可以有效阻断土壤中Pb通过菌棒富集灰树花中,使灰树花中Pb含量≤1.0 mg·kg-1[49]。食用菌对同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因栽培方式的改变而呈现不同的差异,因此可以根据当地重金属种类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生长的食用菌。

3 重金属对食用菌的危害

3.1 重金属抑制食用菌生长

过量的重金属会对菌体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金属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0]。刘云国等[51]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体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对Cu2+、Zn2+进行富集,Cu2+、Zn2+不仅抑制曲霉菌(A.niger)生长,同时会引起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当Cu2+、Zn2+浓度为50 mg/L时,谷胱甘肽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98和0.88 mg·kg-1,从而造成菌体氧化损伤,菌体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品种,抑制的重金属浓度不同。当重金属达到一定的量,菌体由于生长被过度抑制也会降低重金属富集能力。香菇、凤尾菇、金针菇及木耳等食用菌对Hg、Pb、As、Ni、Cu及Zn等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从而造成菌株产量的下降,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以香菇最大、凤尾菇次之、金针菇较弱[50]。孟丽等[52]在金银花藤培养基中研究不同浓度硫酸锌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Zn有利于香菇菌丝的生长,增加菌丝的生物合成,其中200×10-6mg·kg-1的硫酸锌是促进香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最佳营养条件;反之,过高浓度的Zn会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杨春香[53]也在研究中指出重金属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其主要原因为重金属会造成细胞中部分生理结构受到损害,从而阻碍了细胞中营养物质的运输路径,抑制菌丝吸收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导致其生长受阻。

3.2 重金属抑制食用菌抗氧化系统

生物体的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抗氧化剂主要为胞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主要有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当重金属在生物体内富集过量时,会抑制菌体内抗氧化系统的作用,从而抑制菌体的生物化学反应[54]。樊霆[55]研究发现菌体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黑曲霉(A.niger)在Cu2+和Zn2+溶液中的富集能力随接入孢子液体积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的Cu2+和Zn2+显著抑制了黄曲霉和黑曲霉生长,使得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Cu2+和Zn2+作用时,可诱导黄曲霉和黑曲霉菌体丙二醛(MDA)含量增加,Cu2+作用时显著增加,说明活性氧自由基介导的膜质过氧化作用是Cu2+导致黄曲霉和黑曲霉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3.3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研究表明Pb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但进入人体很难排除,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板,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对儿童的健康和智力发育危害严重,对老年人造成痴呆和脑死亡;Cr会造成四肢麻木,可引起贫血,精神异常;Sn是古代剧毒“鸠”的重要成分,人食用后入腹凝结成块,致人死亡;Hg是在人体内最严重的有毒物质之一,Hg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视力神经破坏极大,大量Hg蒸气吸入会导致急性Hg中毒、高血压、肝功能损害、肾功能下降等,也可能使骨骼破坏,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甚至发生萎缩和病变[56]。当人摄入被重金属污染的食用菌,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控制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污染刻不容缓。

4 控制和减低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主要措施

食用菌不仅美味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巨大的药用价值。食用菌的抗氧化作用在糖尿病、降血脂、降血压和癌症治疗中体现了其特殊功效。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是影响其食品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解决食用菌重金属污染问题是保证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环境因素和食用菌自身生物学特性是导致食用菌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的2个重要因素。因此食用菌的重金属污染也可以从上述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4.1 调节pH

pH影响细胞表面金属吸附点和金属离子的化学状态,是导致重金属富集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在适宜的pH范围内,重金属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但金属吸附量与pH之间并不是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当溶液pH过低时,溶液中大量水合氢离子(H3O+)会与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活性位点,并使菌体细胞壁质子化,增加细胞表面的静电斥力;当pH超过金属离子微沉淀上限时,重金属离子会形成氧化物沉淀,吸附量不再增加[57]。张丹等[5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pH是影响毛木耳菌丝体吸附Cu2+的重要因子,吸附能力因溶液中初始Cu2+浓度的不同存在差异,在金属质量浓度不同的情况下,最佳吸附量的pH也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pH影响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

4.2 选择不同的食用菌品种

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因食用菌的品种存在明显差异,根据重金属培养料的背景不同,可以选择特定的食用菌菌种进行栽培,从而使得菌种的重金属含量达到最低。黄晨阳等[59]在云南省25个县采集茶褐牛肝菌(Boletusbrunneissimus)、皱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duriusculum)、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白牛肝菌(Boletusalbus)、灰褐牛肝菌(Boletusgriseus)、华丽牛肝菌(Boletusmagnificus)、鸡油菌(Cantharelluscibarius)、梭柄松苞菇(Catathelasmaventricosum)、变绿红菇(Russulavirescens)、鸡菌(Termitomycesal)、干巴菌(Thelephoraganbajun)、松茸(Tricholomamatsutake)等12种野生食用菌共165个鲜样,分别采用硝酸-高氯酸湿式消解法和高压消解法对As、Cd、Hg和P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这12种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As、Cd、Hg和Pb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对重金属耐受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培养料的重金属背景的不同,可以选择特定的食用菌菌种进行栽培。柴振林等[60]对浙江省的食用菌重金属富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与鲜食用菌相比,干食用菌重金属含量是鲜食用菌的4.9~7.1倍。蘑菇的Pb、Hg和As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食用菌,与鲜食用菌平均值比较,Pb高出91.0%、Hg高出322.2%,As高出224.1%;香菇中Ge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食用菌,高出鲜食用菌平均值238.9%。因此,在生产栽培中可根据当地环境及培养料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菌株进行培育。刘剑飞等[61]也论述了食用菌富集重金属具有差异性,食用菌的部位、食用菌种类及重金属种类都是影响其富集重金属的内在因素。菌丝年龄及所处的生长周期是影响重金属含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具体的生长环境下,根据其培养料和生长环境的背景来进行菌株的选择。

4.3 选择适当的培养料

培养料是食用菌富集重金属主要来源之一,通过改变食用菌培养料的配方,可以有效地降低有害重金属的富集问题。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培养基质中,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袁瑞奇等[62]的论述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对Cd的吸附能力顺序为:有机土>粘土>砂壤土>粉砂壤土>砂质土。王晓莉等[63]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料中重金属富集量差异较大,为控制食用菌栽培料中的重金属含量,所以选择土质肥沃、无重金属离子污染的优质土作为覆土材料。侯志江等[64]比较了在稻草、谷壳及亚麻屑三种栽培料中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中三种重金属(Pb、Cd和As)的含量,结果表明三种栽培料培育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顺序是亚麻屑>稻草>谷壳。翁伯琦等[65]也证明了虎奶菇菌核在不同培养料栽培中除Cd含量没有差异外,As、Hg和Pb重金属含量各有不同。戴璐等[66]发现利用葛根渣栽培的平菇、香菇与市场销售的同种菌相比,虽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却受到了重金属污染。可见培养料对重金属的富集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培育菌株时应选择适宜的培养料。

4.4 金属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

有益金属元素可以拮抗有害重金属离子,在培养料中添加对人体有益的Ca、Mg、Zn等有益金属元素,利用元素间的相互竞争作用,阻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途径。随土壤中Se含量的增加,大豆各部位重金属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Cd降低的量尤为突出,表明Se对重金属元素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施加Se至土壤或植物上,以降低重金属含量,保证动物和人体摄入食品的安全性[67]。Wang等[68]以改性锰矿石为吸附剂,研究了Cu2+在Cu-Zn体系中对Zn2+的吸附和Ni2+在低pHNi-Zn体系中对Zn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之间相互竞争,吸附能力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食用菌的培育过程中,添加有益金属离子,抑制有害离子的富集,从而降低食用菌中重金属的含量。

5 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科学利用及展望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内容集中论述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危害,片面地认为食用菌是不安全的,并未谈及利用食用菌的富集特性生产更多健康品。我们应该看到更有利的一面,近年来食用菌富集重金属是生物修复的研究热点,食用菌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可在重金属污染地区用食用菌检测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可以利用食用菌吸附土壤重金属来改善土壤条件或者改变土壤重金属存在形式,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重金属的生态毒性,基于上述两方面开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食用菌监测修复技术,从而在环境检测和土壤修复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时利用食用菌的富集特性,富集有益元素到食用菌中有益于人类开发健康的多种矿质元素生产保健食品,积极开发富含特定元素如锌、硒的食用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得食用菌朝有益于人类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香菇食用菌重金属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香菇接种三招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再生水回灌中DOM对重金属迁移与保留问题研究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