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思考

2019-09-23齐美玲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商业银行

齐美玲

(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及特殊的市场地位,实行差异化的定价政策,将资金引向绿色产业领域,促进企业在注重利润之外,还应该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能够不断增加银行的利润,提高资金供给的质量,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及环境风险,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国内GDP总量为827122亿元,首次突破80万亿,同比增长6.9%。这说明我国经济正在稳步增长,经济环境良好,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了强劲动力。随着国家环保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从“点”到“面”,逐年稳步发展。如下表1可以看出:除建设银行外,其余国有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处于逐年稳步增长的状态。截至2017年,绿色信贷余额最高的工商银行比余额最低的中国银行高出5640亿元。

中国银监会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底,绿色信贷占绿色总融资额的95%。国内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额已达到8.2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小于10%。其中,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是241.7亿元,不良率低于总贷款不良率1.32%,仅为0.37%。自2017年6月末开始,绿色信贷的开展预计每年可节水7.15亿吨,节约2.15亿吨的标准煤,并有效的减小了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硫的减少量最多,达到464.53万吨。据估计,从2016年到2018年,节能环保产业增长的速度大约将高达18%,2018年其产业规模将达到74799.2亿元。可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赚取绿色利润的空间。

表1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 单位:亿元

现阶段,虽然国内主要银行机构的绿色信贷绝对量正处于健康持续增长的状态,但给予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贷款数额仅有1.45万亿元,远不能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对资金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绿色信贷比率的增长并不显著。环保部门提出在2030年之前排碳量要达到世界标准,估计每年大约需要3万亿元的绿色投资,目前我国距离此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起步较晚,近些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在立足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经验,处理好政府、银行及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快绿色信贷的发展步伐,走出一条“绿”而“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绿色信贷的认识,业务相关主体沟通不畅

首先,目前我国民众绿色观念较浅,缺乏对绿色经济完整且系统的认知。据统计,在两高企业中,有30.8%的企业不知道绿色信贷的内涵,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听说过绿色信贷,而在绿色产业企业中也存在不了解绿色信贷概念的企业,占比为28.6%。这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潜在绿色信贷的发展。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仅将绿色信贷看作公益项目,没有深度意识到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提高银行的声誉,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客户群体,从而增加自身业绩。

其次,现阶段企业、环保部门、银行三者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于现实情况,节能减排指标较难量化得出,导致大多数企业没有将与环保相关的数据表明在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就不能准确、及时、完整的了解企业项目的污染情况,使商业银行在审查贷款条件后,提供实际不符合条件的贷款。

2.2 绿色信贷产品比较单一,且科技水平较低

首先,国际上的绿色信贷产品主要分为七大种类,产品涵盖了购物、融资、汽车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绿色贷款。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的产品体系并不完善且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具有一定基础的中低产行业上,例如:生态农业、能源等产业链。这种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急需资金但又不符合绿色信贷条件的绿色企业的发展。

其次,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创新,能够给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不断注入活力,进而使其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五大商业银行科技化水平稳步提升,但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较,仍有很大差距,缺少信息科技方面的人才建设,造成绿色信贷业务的低速间断发展。

2.3 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落后,造成绿色信贷管理能力不足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相对较晚,缺少环保、金融、安全等具有复合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绿色信贷产品的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商业银行仅是对企业进行表面的审查,不能做出全面且准确的评析,也就无法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行方案。其次,银行缺乏对职员进行定期教育,引起员工执行绿色信贷业务效率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另外,由于外资银行具有先进的管理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及丰厚的员工报酬及奖励政策,造成国内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

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对策

3.1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并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首先,我国环保部门及商业银行努力做好绿色信贷业务的推广,号召全民众积极参与到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摆脱过去对绿色信贷业务的错误理解,要树立正确的绿色观,将资金投向绿色产业领域,在经营管理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规划出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压力测试等方法进一步有效的控制风险,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自身竞争优势。

其次,在绿色信贷发展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环保部门及银行的有效沟通。环保部门要严格认真审查企业的节能减排等环保指标,并给予相应的评级,然后及时将企业环保信息纳入银行的征信系统中,进一步加强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业务的可操作性。监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加强合作交流,建立起对企业环保的日常检测及管理机制,除此以外,业务主体三者间定期举行联席会,准确披露企业贷款的发放及环保等情况,最终实现环保、金融信息的有效共享。

3.2 加强绿色产信贷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大量引入先进的技术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出能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节能减排等绿色低碳类的信贷产品,使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的速度与贷款的增速相持平。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研发出针对环保产业的市场及客户的特定绿色信贷产品,比如:能源服务商在特定环境下的专向能源融资合同。第二,创新研发出对家庭、高科技企业和碳行业等的绿色信贷产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降低绿色资金投放的条件,满足不同客户的绿色需求。比如:新能源公交车项目、低碳信用卡等。第三,商业银行可以研发创新出绿色信贷与商业保险的组合产品,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担保,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第四,打破商业银行原有的项目贷款模式,创新出以合同能源的未来收益权、环保融资租赁、排污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做抵押,提供给企业贷款资金。

其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现代商业银行各类业务与信息技术联系紧密。网上银行、ATM自动柜员机、手机银行等都日益普及。目前,我国应加快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网络平台及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科技含量高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最终达到绿色信贷产品的多元化,以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3.3 积极培养、引进专业化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要注重银行职员的环保体系教育,建立高质量的能为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中涉及的环境风险做出准确无误的评估、提供技术保障的绿色信贷人才队伍。第一,加强银行信贷人员与国外银行信贷员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业务执行能力及对环保知识的理解。第二,制定新时代下的绿色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管控环保风险内部人才的培训,例如:聘请外部咨询公司或环保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并使银行能够及时掌握绿色行业的最新动态,为银行提供专业化的建议。第三,制定完备的岗前培训计划,并将拥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操能力较强的职员进行跨行业的继续教育,培养出复合型的金融人才。第四,银行可通过激励与增加薪酬的方式,吸引各国的优秀人才,并促进员工研发产品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商业银行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