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人行高架慢行系统的规划及景观设计探究

2019-09-18张潇潇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9期
关键词:连廊东站人行

张潇潇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引言

随着城市密度的增加,竖向建筑的高度集中,城市必定向高空发展,人行高架系统的引入,在原本平面的城市步行空间中增加了垂直空间步行空间系统,连接了原本分离的街道,连接了区域的功能与系统,增加了城市的独特性,延展了室内空间等。

柯布西耶曾在《明天城市》中设想过一个高度集中的城市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功能为主解决人车分流以及高密度城市交通流线问题。

人行高架系统研究的目的,在于完善人行交通体系,城市形象文化的体现,人行高架的链接,城市服务功能的延伸以及探讨人行高架的系统作用。

1 城市常见人行系统问题

我国城市中在城市交通方面注重车行系统流通,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人行系统流线,人行步行空间不连贯,通常会被扩张的快速道路挤压。宽窄不一的人行道通常被临时停放的设施和车辆占据。人行道系统和地块功能不能很好的协调,商业区地段人行道过窄。北方城市有些城市车行道路过宽,使得地块割裂道路,两侧的人流同行不便,同时增加了人行到达的距离。例如北京的王府井,人流主要方向从东长安街南侧到达,要穿越双向10车道的快速道路到达北侧王府井商业区。即便在10车道的下方布置了两条人行地下通道。从地 铁口到达商业区的主要区域穿越地下通道大约有500 m的距离才能达王府井。与此同时位于王府井东侧的东单,距离王府井商业街直线距离约为1 000 m。在商业街内部没有专门的人行通道,削弱了商业区的联络氛围以及地域视觉识别性。

2 人行高架步行系统的作用

2.1 完善人行系统

建造立体人行空间有利于场地与交通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完善现有的人行慢行系统,在建筑与建筑之间的人行高架步道,可以有效地缩短人行距离,融合建筑独立空间的人流不连贯,同时利于紧急情况的人流疏散。

多区域链接的人行高架,有利于把多个地块的不同功能的场地链接起来,增加场地的可到达性,同时独立出来的步行高架也是城市景观和休闲空间的一部分。拓展原有单一的步行体验。有利于交通安全性的提高,把原本属于可以直接穿行的地面重新还给人们,引入立体高架步行系统有利于解决人行交通不通畅,防止人行车行交叉穿越等。在不破坏原先场地的情况下完善原本步行系统的整体连贯性。

2.2 区域功能的延伸

在不少的城市商业街区,景观高架系统连接枢纽设施,成为必要交通通道或者空中建筑廊道,地块的功能也逐渐蔓延到人行高架通道中,比如繁华商业区空中廊道连接轻轨枢纽,从轻轨站与商业地块的整体连接通廊已经成为商业文化展示,紧扣城市文化形象以及商业宣传,定期更新主题,让行人在离开交通枢纽的同时就能体验到商业空间的时尚气息。同时这些人行高架系统成为室内空间的延伸,成为城市休闲,逗留观赏体验的一个空间。

2.3 城市文化的体验

景观高架空间的引入缩短了场地间的距离,增加了区域的慢行空间,使得城市人流有散步空间和步行集中区域,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和利用。在有条件的景观高架空间中设置与文化艺术相关展示,有利于培养城市人群的文化普及和艺术修养。对于区域和场地有更好的归属感,增加场地和步行空间与人的互动性,有利于促进人流交通的连贯性和通达性,在目前城市多功能迭代的大变化下,城市高架系统出现了多种功能融合的新型交通通道体验,连接影视文艺演出,文化展览,艺术包装等活动,既可以避免与地面交通交叉,也可减少对原先已经布局的整修耗费,在灵活的景观高架系统中,这些都成为城市体验的场所。

2.4 多层次人行高架的景观性

多层次人行高架的景观性依附与场地的性质和连接建筑地块的情况,连接商业与公园区域的高架应该以景观性和通透的桥身作为主基调,公园部分强调视线的开阔和无遮挡,商业部分则需要与建筑形式协调。

多地块串联的高架人行应该与地块结合紧密,其本身应该也是独立的景观,可以增加其景观性和趣味性,应该注意分岔口和道路的长度应不超过500 m,过于漫长的高架道路会让行人没有安全感。

3 城市景观人行高架系统相关案例

城市步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整个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的话,那步行系统不亚于身体中的微循环血管。城市大环境的健康,取决于这些系统的完善畅通,和合理布局。每个区域需要更多活力才能使得整个机体健康,如果片区的微循环受到了阻碍,得了血管硬化和堵塞,那城市就像得了城市病。在国外有众多的城市设计结合“高架桥、人行天桥、地道”等人行高架形成了良好的公共交通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3.1 香港:城市中环半山人行高架

香港景观高架系统在城市中覆盖较广,同时结合公交站点、商业地块位置规划线路,其便捷度、舒适度较高。中环的高架人行道长度约为4 km,与地面狭小的交通性道路分离,同时连接人行自动扶梯。大大提高了步行的便捷性。与此同时商业区还可开设专用的通道,香港政府鼓励私人开发商协助扩宽人行道和建立景观高架系统,这也可以看出在政策中政府对于人行高架的重视程度。

3.2 上海陆家嘴高空人行天桥

上海浦东陆家嘴人行天桥高5.5 m,宽可容纳15人并排行走,天桥跨越世纪大道、陆家嘴环路、陆家嘴西路,处在陆家嘴交通繁忙的交叉路口,作为人行通道连接块状的地块之外还有观光回廊的设置。同时地域文化为桥梁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内涵基础上,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抽象、提炼、将提取出的元素灵活运用在桥梁的造型、设计、材料、色彩等诸多因素来体现人行高架的地域特色。同时天桥景观也作为地域文化彰显提供舒展的平台。

4 分析郑州东站空中连廊规划

4.1 郑州东站空中连廊规划背景

郑州东站空中连廊慢行系统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属于河南省省会中原城市群核心群城市,京广、陇海两条国家铁路线和京港澳、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国家主干线在此交汇,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具有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重要地位。作为郑州的交通枢纽,人流、物流集散地。其心脏般的交通、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地位举足轻重。同时作为CBD地区城市空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州东站的人行高架系统需要起到打通区域空间,同时分散人流,并且与周围地块功能紧密结合。

(1)策略一:空中连廊保障步行交通的连通性和便捷性

提供地块利用率,结合建筑与高架形成架空的人行快捷步行空间,如图1所示。

(2)策略二:空中连廊融入观景休憩空间

步行连廊系统并非仅是交通功能系统,在靠近绿地开放空间和道路开放空间的地方,结合步行连廊,设置一系列的休憩空间,可供行人驻足休憩或观赏风景,如图2所示。

4.2 郑州东站慢行系统空中连廊作用分析

郑州东站地块,步行地面空间由交通枢纽站、铁路枢纽、长途汽车站、商业空间组成,东面距离车站一公里处为新建造地铁枢纽以及公共车站枢纽,从场地的功能性来说,整个东站以交通枢纽为主,加上商业功能CBD扩展区域,城市核心区域。

图1 规划策略一

图2 景观休憩空间

郑州东站人行天桥的设计塑造城市形象,形成高效便捷的人流路线,同时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文化。根据上位规划,以新东站位中心东侧方向延伸出的一条绿廊,作为一个流动体。规划理念是“有机的、立体的、连续的综合体”。

如果按照地面步行系统穿越车行道区域计算,人行直达到地铁枢纽区域约为2 000 m距离,人行合适的距离约为800~500 m的换乘距离。由于商业中心以及周边CBD的综合,整个场地的人行交通与地面车行交通交叉过多,不利于人行安全以及体验,同时从铁路到达地铁步行距离过长,增加整体区域的步行系统有利于场地的功能组织,减少人流通行时间。

郑州东站人行高架系统的功能定位:打造与交通枢纽无缝连接的活力与文化功能艺术感并存的人行高架、联系公交、绿地、公园、商业、建筑等多种地块的不同网络。

4.3 郑州东站人行系统的景观设计

景观天桥设计以“叶”为主题,串联整个中心轴线以及广场。以植物的生长脉络作为形像提炼,在整体景观规划上景观桥的线型以折线和弧线两种元素组合。北侧以折线为主,布置在高层商业一侧,从植物经脉抽取的主题象征着生命与活力,以弧线与建筑结合形成观景天桥。同时形成城市景观节点。北面环形景观天桥连接CBD和商务区域,和东侧弧形观景天桥连接交通枢纽和流动体轴线,形成两个区域的中心景观区,如图3所示。

图3 郑州东站枢纽立体高架系统布置(南部区域)

U型景观桥与郑州国际金茂中心连接,作为金茂中心的空中走廊形成一个景观环状天桥,从环状天桥延伸至周围建筑群体,整体天桥设置了休息区域,景观区,以及交通走道区域,同时可以局部布置临时树池作为景观配置需要。以简约的线性连接南北两个区域,如图4所示。

图4 桥体廊道景观设计

4.3.1 步行连廊总体布局上的特点

(1)为公园和周围的开放空间系统提供地理上和视觉上的有机联系;

(2)推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和功能;(3)为人群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

(4)创造季节性趣味特色,使公园成为一个四季都吸引游人观赏的地方;

(5)为当地居民创造早晚和周末活动的空间,为游客及周围的人群创造白天活动的空间。

4.3.2 人行系统的景观性分析

人行天桥在城市高密度区域的设置,更贴切人和建筑物,它应该成为建筑和城市的一部分,除去基本的交通功能之外,尽可能参与城市的环境构成、尊重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造型上要满足观赏条件,如图5所示和图6所示。

图5 靠近住宅区以遮挡和防噪为主

图6 彩色LED广告灯箱靠近商业区

郑州东站的慢行系统高空交叉口分为:L字型、O字型。在十字路口穿越道路以取得整体的平衡、稳定。

立面人流密集、步行人流量大。出行环境品质要求高、交通组织复杂、人车矛盾突出规划引导:各阶段规划均重视连廊的布置与研究。规划形成连接区域内的商业、办公、娱乐等各个单体建筑的连廊系统,建设标准和风格协调一致。

(1)功能开发:除满足步行功能外,可兼容公共活动、宣传展示等活动场所功能,提高连廊使用效率。

(2)高架材料:桥体材料符合低能耗,环保,耐用,美观,同时与建筑造型协调,形成通透简洁的效果。

(3)立体造型:人行系统的景观形象与接轨地块功能互相协调,不同区段的桥面形式凸显不同的风格。

慢行高架系统的设计由于其交通功能的体现,以及大体量与交通枢纽的结合,在城市环境中颇为注目,所以其基本的特征是交通功能性与景观的双重作用。城市中慢行系统应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提升或者改善地块的短板,融入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内涵。形成多种功能综合性的人行高架步行系统。

5 结语

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立体型的交通形式以及多复合场地的利用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而人行慢行系统,不单是交通系统的多分支衍生,也是城市用地功能的深化,同时也是城市景观的新元素之一,未来的规划和城市景观营造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人行高架系统已经不单单是过去的克服地面车行交通的穿插,更是成为一个连接建筑和交通的新型空间形式,本文中仅对高架的系统性进行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结合实际就事论事。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新型材料和施工方法融入到设计中。

人行高架系统的规划和景观都会在这一系列的提升中进步和发展。克里斯丁-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中提出了行为与环境之间应有的内在联系。城市形式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构图游戏,形式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含义,每个场景都有一个故事,这涵义与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等主题密切相关。所以要设计出有含义的,赋予意义的,人行高架系统我们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

猜你喜欢

连廊东站人行
摄影作品选登
高层建筑大跨度钢结构连廊设计分析
大跨度复杂钢结构连廊的设计探讨
多塔连廊人行荷载TMD 舒适度减振控制
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平顶山东站的应用
完美 慈善万人行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山区旅游大跨人行索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非对称己型连体建筑连廊风载动力特性分析
多跨连拱人行景观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