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南江滨路工程总体方案研究

2019-09-18周华保詹圣哲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9期
关键词:九龙江江滨防洪堤

周华保,詹圣哲,成 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1 工程概况

漳州市城市空间格局规划往南扩展,在九龙江南岸形成圆山新区,与漳州主城以及角美新城构成“一主两辅”中心城区发展格局。漳州市将进一步整合市域内九龙江水岸环境,打造既富有地方特色,兼具历史韵味,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营造高品质、多元化的滨水景观,形成与北江滨路遥相呼应的滨水区域。因此,南江滨路的建设对提高城市形象,满足地区开发,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以及对南岸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西起靖城新大桥,途径规划金峰大桥、现状水仙花大桥、战备大桥、漳州大桥、九龙江大桥、规划丹洲大桥,东至规划东环城路,全长20.1 km,红线宽度为70m。南侧红线外绿化带宽为20~70m,北侧红线根据道路与江堤距离确定。南江滨路地理位置见图1。

图1 南江滨路地理位置图

2 建设条件

2.1 建筑现状

沿线分布有大量的居民建筑(见图2),较为密集,多为砖混房,外观一般。主要拆迁为村庄居民建筑及部分厂房。

图2 沿线居民建筑

2.2 防洪堤现状

九龙江南岸防洪堤已基本形成(见图3),但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堤防标高不足,仅相当于5~10 a一遇,标准较低,需结合南江滨路的建设提高堤防的标准。

(2)堤顶宽度较窄,无路面结构,汛期雨季堤顶泥泞不堪。

(3)在南山挡水段,由于南山寺和居民建筑位于现状防洪堤外侧,南山街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和南山寺古刹的安全没有保障。

(4)防洪堤部分岸段走向蜿蜒,局部弯段半径过小,对行洪不利,且影响河势的稳定。例如,水头堤段(马洲—水头)曲率半径与河道宽度之比约为2.5,极易发生冲刷崩塌,建议进行裁弯取直以平顺水流。

图3 九龙江南岸防洪堤

2.3 跨越九龙江桥梁情况

南江滨路跨越了整个漳州市区九龙江南岸,南北两岸由靖城大桥、水仙花大桥、战备大桥、漳州大桥、中山桥、九龙江大桥、西溪大桥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市民出行提供交通便利条件。九龙江两岸由南北江滨路贯穿,南江滨路的建成将成为市区水岸生活的一大风景线。现状主城与圆山新城联系通道布局如图4所示。

图4 现状主城与圆山新城联系通道布局

3 交通分析

3.1 越江交通需求

根据九龙江两岸地区的用地规划及道路网规划,对跨江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得到近期2020年高峰小时跨江交通量为2.95万pcu/h,中期2030年高峰小时跨江交通量为4.22万pcu/h,远期2040年高峰小时跨江交通量为4.77 万 pcu/h(见图 5)。

3.2 过江通道规划

根据跨九龙江通道规划,漳州主城与南部地区共规划有10条跨九龙江通道,其中机动车桥9座,人行桥1座。桥梁布局如图6所示。跨江机动车车道数为54条,通行能力为5.6万pcu/h,远期过九龙江高峰小时交通需求总量约为4.8万pcu/h,过江通道高峰小时平均饱和度为0.85。因此,远期规划通道规模能够满足远期跨九龙江交通需求。

图5 远期(2040年)中心城区过九龙江交通需求

图6 主城区与圆山新城联系通道规划

3.3 建设规模论证

根据交通量预测,南江滨路按双向8车道建设的各路段饱和度和服务水平(见表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1]中规定,车道规模确定时,道路路段饱和度应以设计年限末的单向最大交通量与路段单向设计通行能力的比率小于或等于1为限。从表1计算可知,该工程确定的车道规模,近期和中期高峰时段的服务水平均处于D级以上,远期各路段高峰时段的服务水平均处于E级以上。因此,南江滨路主线采用双向8车道的机动车车道规模在近期与中、远期均能较好地满足交通需求。

4 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漳州市规划骨架路网中重要的“一横”(见图7),串联靖城镇和圆山新城,是集防洪、绿化景观和道路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通道,是一条重要的景观休闲廊道,是进一步补充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载体。

服务对象:以客运交通为主,兼有部分轻型货运交通。交通功能体现为片区间联系和片区内主通道,限制大型货运及过境车辆的通行,不承担过境分流,保证滨江道路的景观性。

表1 南江滨路主线服务水平表

图7 漳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5 技术标准

5.1 道路主要设计标准

道路主要设计标准参照文献[1]。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速度:60 km/h;

(3)最小净高:机动车道4.5 m,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5 m。

5.2 桥梁主要设计标准

桥梁主要设计标准参照文献[2]。

(1)汽车荷载:城-A级;

(2)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 a;

(3)地震作用:设计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抗震设防烈度7度。

5.3 排水主要设计标准

设计暴雨重现期:道路采用5 a,立交采用10 a,地道采用50 a;考虑地块排水区域,地块重现期采用2 a。

5.4 水利主要设计标准

水利主要设计标准参照文献[3-5]。

(1)防洪标准:圆山新城段 P=1%(100 a一遇);南靖段 P=2%(50 a一遇)。

(2)防洪工程等别:市区段II等,南靖段III等。

(3)堤防级别:市区段1级,南靖段2级。

(4)穿堤泵、闸的建筑物级别:以三道亭水闸所在的大梅溪低排渠为界,市区段1级,南靖段2级。

6 总体方案布置

6.1 布置原则

采用“路堤、路景、路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总体方案需处理好防洪堤、道路、景观的平面和竖向关系,既要考虑路堤相结合,满足规划的防洪要求,又要结合路景,充分考虑沿江旅游、城市景观、防洪排涝、江滩公园等因素,做到“景在路上、路在景中”,消除沿江防洪堤造成的视觉屏障,打造综合型滨江景观生态道路。

6.2 堤、路与景的竖向关系分析

南江滨路主要是以路堤结合的方式,分两种情况:

(1)道路与防洪堤重合,新建南江滨路取代现状防洪堤;

(2)当道路北侧红线与防洪堤之间距离不大于30 m时,保留现状防洪堤,将路与堤之间凹地填平;当道路北侧红线与防洪堤之间距离大于30 m时,保留现状防洪堤,北侧放缓坡至现状地坪。

全线基本路堤等高以打开观江空间,图8为堤、路与景的竖向关系图。

图8 堤、路与景的竖向关系图(单位:m)

6.3 道路交叉布置方案

6.3.1 立体交叉方案总体布置

交叉布置方案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在规划路网中的定位、交叉节点各方向交通流量定性定量分析、周边地块用地情况等,选择合理的交叉型式,做到美观、经济、实用,符合远期交通需求。

根据区域现状及规划分析,至南江滨路建成年(2020年),为使南江滨路与现状及规划周边路网交通进行转换,立交节点以“畅通、适用、经济、有序”为基本原则,分近、远期进行实施。近期已有的过江桥梁立交节点一步实施到位,远期实施规划的过江桥梁立交节点,以满足各阶段的不同需求。

根据近期立交节点分析,近期实施分别为南江滨路与靖城新大桥、水仙花大桥、战备大桥、漳州大桥、九龙江大桥相交叉节点,其余立交节点远期实施(见图9)。

图9 近期立体交叉布置方案

6.3.2 主要节点方案

6.3.2.1 靖城新大桥立交

功能定位:该节点为靖城大道(S207)和南江滨路交叉节点,是金峰工业区至靖城新区的重要交通转换节点,定位为一般立交。

交通分析:根据路网结构和用地规划,该节点除直行方向交通量较大外,最主要转向交通流向分别为东←→南方向、北←→东方向,其余转向交通量较小。

方案拟定和特点:采用两层部分互通立交,南江滨路位于地面层,不拼老桥,主要转向流向通过立交匝道转换。立交范围内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设置坡道、梯道实现通行。立交造型美观,且对现状防洪堤基本无影响(见图10)。

图10 靖城新大桥立交方案

6.3.2.2 水仙花大桥立交

功能定位:该节点为西环城路和南江滨路的交叉节点,位于圆山风景区和水仙花基地东侧。西环城路道路等级为快速路,是漳州市“四横四纵”快速路系统中“四纵”之一纵。该节点是九龙江北侧主城区和圆山新城西侧的重要交通转换节点,定位为一般立交。

交通分析:该节点最主要转向交通流向分别为东←→北方向、西←→北方向,其余转向交通量较小。

方案拟定和特点:采用两层半互通立交,主要转向交通均通过匝道+地面灯控平交口通行(见图11),无需拼水仙花大桥老桥。

图11 水仙花大桥立交方案

交叉口评价:根据节点预测流量和车道功能,立交中匝道与南江滨路相交叉的平交口信号控制相位相序和服务水平评价分别见图12和表2。

该交叉口采用信控,拟信号周期为105 s,通过计算得到该交叉口远期车均延误为21.1 s,服务水平为一级,基本能够适应该地面交叉口的交通需求。

6.3.2.3 战备大桥立交

功能定位:该节点为南大道和南江滨路的交叉节点,位于圆山新城西侧。南大道道路等级为主干路,立交定位为分离式立交。

交通分析:从路网结构上分析,该节点最主要流向为直行方向。在南大道的西侧有西环城路,在南大道东侧附近有九龙大道,且规划均为快速路。该节点的转向交通量较小且用地受限。因此,该节点主要是满足直行交通需求,转向交通可通过附近路网绕行。

图12 信号控制相位相序图

表2 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

方案拟定及特点:战备大桥与南江滨路相交叉处,考虑尽可能减小道路交叉对直行交通的干扰,避免桥头设置平交口;南江滨路主线采用地道下穿战备大桥南侧桥头引道路基。为满足通行净高,主线路面标高较低,且线位位于现状防洪堤外侧,沿江侧需设置较高的挡浪墙以满足100 a一遇防洪要求。立交方案见图13。

图13 战备大桥立交方案

6.3.2.4 漳州大桥立交

功能定位:该节点为九龙大道和南江滨路的交叉节点,位于圆山新城西部。九龙大道是漳州市“六横八纵一联”的都市区快速干线之一纵。九龙大道主要联系九龙组团、主城区、圆山组团和花博园,道路等级为快速路。该节点定位为一般互通立交。

交通分析:从路网结构上分析,该节点交通功能较强,除直行交通方向外,转向交通量也较大,各转向流向相对均衡。该节点流量见图14。

图14 远期(2040年)漳州大桥立交流量(单位:pcu/h)

方案拟定及特点:采用两层半全互通立交,布置原则是各转向交通在该节点能快速进行交通转换。为尽量减小对老防洪堤的影响,部分立交匝道采用迂回定向匝道型式,立交匝道均布置在防洪堤内陆侧。漳州大桥老桥无需拼桥,立交方案见图15。

图15 漳州大桥立交方案

6.3.2.5 九龙江大桥立交

功能定位:该节点为龙江南路和南江滨路的交叉节点,位于圆山新城东部。龙江南路道路等级为主干路,主要联系漳州主城区、圆山组团。该节点定位为一般互通立交。

交通分析:从路网结构上分析,该节点除最主要流向为直行方向外,主要转向流向为南江滨路上下桥转向交通方向。

方案拟定及特点:采用两层部分互通立交,转向交通通过匝道+灯控平交口进行交通转换。现状九龙江大桥南侧引桥需拼桥,立交方案见图16。

图16 九龙江大桥立交方案

7 结 语

该工程总投资为70.2亿元,其中建安费为35.7亿元。本文从建设条件、交通分析等多方面研究确定南江滨路的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和总体方案布置,为类似滨江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九龙江江滨防洪堤
九龙江口枯水期溶解有机物的组成及其生物可利用性
“追雨”又“守雨” 他们筑牢铁路“防洪堤”
休妻用狠招
吃虾记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绵阳城区防洪堤工程的设计及体会
暗恋桃花源
九龙江口沉积物砷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夏季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大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
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潜在富营养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