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9-18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9期
关键词:原材料市政道路施工单位

杨 静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甘肃 兰州 730050)

0 引 言

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是评价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关键部分,其建设步伐也日益加快。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质量较差、施工技术落后之外,道路建设具有滞后性等)也慢慢出现[1],这样不只会威胁车辆的行驶和人们的出行安全,还会制约我国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这就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就市政道路施工开展了研究,杨巨武[2]分析了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类型和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的处治方法。刘立群[3]研究了我国市政道路软土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了改善市政道路软基稳定性、承载力的措施。陈旭军[4]等研究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损和整修问题,并提出了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水平的方法。综上可知,目前国内外市政工程道路施工问题的研究并不全面,也不具备系统性。因此,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形势和实际需求,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还能为类似的市政道路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市政道路施工的特征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政道路的施工往往会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地质特征、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因素等等,从而导致市政道路施工的工期和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市政道路在施工时流动性较大,施工场地也可能频繁的发生改变。同时市政道路的施工往往处于户外环境,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会使得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

(3)市政道路的施工一般规模比较庞大,对资源的耗损量较高,这就导致施工技术人员以和原材料的供应无法满足工作需求。

2 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前准备时间不足

部分市政道路工程业主为了加快项目的施工进度,不完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随意减少或逃避基本工程审批程序。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5]:第一。市政工程在进行设计之前没有开展地质勘察设计或勘察作业不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这就会导致市政项目后期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情况与勘查报告不符,导致原有设计方案不能指导施工,需要进行设计变更,从而增加了施工工期和施工预算;第二,市政工程在设计阶段忙于赶进度,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引起后期的设计变更,增加项目建设成本。此外,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通常会涉及到很多个相关专业,比如道路的设计、桥涵的设计、给排水管道的设计、电气管线的设计等等。如果在设计前未与相关专业进行交流和协调,那么在各专业设计时一定会产生矛盾,由此会造成设计的重复修改和变更。同时市政工程基本都是在市内进行的,通常所涉及的管线种类比较多,同时都属于线性工程,在施工时的操作点会非常多,并且还比较分散,如果施工准备时间不足,就不能与相关单位进行前期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影响到道路的施工。

2.2 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规范

施工原材料质量是决定市政道路的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市政道路路面可能出现开裂、蜂窝麻面等病害。市政道路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规范一般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6],见图1。

图1 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问题

(1)原材料采购人员缺乏专业性。国内很多施工单位在采购原材料时,部分采购人员为了谋取私利,未能对原材料性能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将不符合国家规范及标准的原材料投入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中,从而使得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大大降低,严重的可能出现重大事故。

(2)施工原材料的储存方法不当。市政道路施工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就会导致材料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从而使得施工材料质量受损。

(3)施工原材料的成本控制不合理。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施工材料的浪费,应当将施工原材料的使用和成本控制作为十分关键的环节。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往往较大,需要在其建设全过程对原材料的使用和成本进行控制,如果任何一个阶段的原材料设计存在不当之处,都会使市政道路的材料得到浪费。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时,施工单位往往事前未能做好科学的工程预算,致使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对各种施工材料的使用和安排不科学。

2.3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但目前国内市政道路施工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术差、文化水平有限、综合素质低等问题,这就导致在市政道路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人员无法对相关规范及标准进行深入的理解,难以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不能有效开展施工作业。特别是在工程质量及安全隐患方面,大多数施工人员往往出现不理解、不信任等不良情绪,对于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存在抵触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市政道路施工安全,还会严重制约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2.4 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不科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也日益增加,而在市政道路的实际的施工作业中,道路施工现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逐渐暴露出来[7-8]。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构建科学的现场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大多市政道路施工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往往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施工技术视为道路工程施工项目的重点难点,未能将科学的现场管理纳入到施工管理体系中。这样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市政道路的施工效率,从而影响其施工质量。

3 市政道路施工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市政道路施工之前,相关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大大的减小后续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的可能性[9]。市政道路工程其对于地区的依赖性非常大,现场管线资料、测量资料及地质勘察报告等一些设计的基本资料都会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在管线较密集的地域实施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应当事先对现场管线分布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才能保证在道路施工建设过程降低施工难度,并有效绕开管线隐患。再如,为了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市民的日常生活和交通出行不产生影响,则应当在施工地点附近布置临时便道。此外,市政道路的施工单位应当对道路工程进行详细的综合评估,施工之前划分好相关人员的职责、原材料的购置方案和施工周期安排等问题,争取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基础上,保障市政道路的整体建设水平。

3.2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成本

原材料性能满足规范是保障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必须严格管理施工材料,控制好施工原材料的来源渠道。采购人员在购买原材料时,必须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与此同时,应当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来约束采购人员的行为,避免其出现腐败行为,同时要挑选专业素养高的人员来担当采购员职位,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在对施工原材料进行试验性能检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标准进行抽样试验,并落实好见证取样制度,从而保证市政道路施工原材料的质量。

3.3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市政道路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首先应当针对施工人员的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加强施工人员的纪律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此外,还应当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集体学习,从而使施工人员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并提高其操作水平。最后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定期的考核,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执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施工单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

3.4 完善市政道路施工作业机制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清楚各组织部门之间和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让施工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有条不紊。与此同时,在施工时应当结合工程要求,综合考虑成本、工期和质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能够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均能够实现施工人员和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平衡。此外,在市政道路项目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施工环节里最薄弱、最重要的地方,要求做到发现问题,立即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

4 结 语

该文是结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对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施工前准备时间不足、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规范、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差、施工现场管理体系不科学等几个方面。

(2)为了提高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道路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成本、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完善市政道路施工作业机制等几个方面。

猜你喜欢

原材料市政道路施工单位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观点
知识无穷尽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