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如意路南延接东部过境通道
——嶂背立交设计研究

2019-09-18刘明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9期
关键词:匝道主线大道

刘明刚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2014-2030)》、《深圳市龙岗区“东部中心”规划及实施策略研究》,提出建设如意路南延接东部过境通道规划方案。[1-3]该通道对于加强“东部中心”与深、港、惠、汕等区域之间的快速联系,进一步提升区位交通条件,同时可完善大运新城、中心城、宝龙科技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重要城市片区之间的快速连接功能,支撑东部中心南北片区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见图1所示。

图1 东部中心对外通道连接图

1 项目概况

如意路南延接东部过境通道项目起点为如意路与爱南路交叉口,终点至东部过境通道,道路总长约2 km,红线宽度40 m,双向6车道,主线设计速度为50 km/h,匝道设计速度为40 km/h。沿线分别与地铁14号线、嶂背郊野公园、梧桐山河、惠盐高速、嶂背大道、沙荷路、厦深铁路、交警训考场道路等项目交叉。为解决嶂背片区与市区、惠东方向的交通快速连系,完善片区骨架路网结构,在嶂背大道与沙荷路之间设置组合式菱形立交,主线高架上跨嶂背大道与沙荷路,匝道与地面道路系统连接串联嶂背大道与沙荷路的地面交通,形成“湍流式”交通模式,从而极大地解决了片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交通出行问题,见图2所示。

图2 如意路南延接东部过境通道总体卫星影像图

2 功能定位

如意路南延与东部过境通道衔接,提供了东部中心与东部过境通道快速衔接重要通道。其主要承担功能如下。

2.1 区域功能

通过加强与东部过境通道联系,将承担东部中心与深、港、惠、汕等区域之间的快速联系。

2.2 片区功能

承担大运新城、中心城、宝龙科技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重点城市片区之间的快速连接功能,支撑东部中心南北片区融合发展。

2.3 沿线功能

承担嶂背片区对外交通联系功能,缓解嶂背大道、沙荷路等道路的交通压力,为嶂背片区提供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服务载体。

3 交通预测与分析

根据项目沿线片区城市及交通发展规划要求,如意路南延段主要承担东部中心的对外交通联系功能,同时需要兼顾沿线樟背片区的交通集散需求。区域对外交通为主要交通功能,需快捷、顺畅,通行效率高;片区集散交通为次要交通功能,要求各方向连通度好。其交通量预测见表1所列。

表1 如意路南延段路段各特征年份交通量预测结果一览表pcu/h

如意路南延段在嶂背片区采用“主线+辅道”布局,主线采用高架连续流形式,实现南北向交通的快速通过,辅道采用地面形式,在路段及节点处采取“湍流式”交通组织实现樟背片区与如意路主线的交通转换,见图3~图5所示。

图3 湍流式交通组织示意图

4 立交设计

4.1 总体策略

现状嶂背片区的主要对外联系的横向通道有嶂背大道、沙荷路,纵向通道有龙岗大道和宝荷路。片区现状骨架路网仍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而纵向两条主干道均位于嶂背片区的东、西边缘,对片区的服务功能偏弱,拟建的如意路南延段位于嶂背片区的中轴线上,地理位置优越。因此,如果把新建的如意路南延段与既有的横向嶂背大道和沙荷路进行合理的对接,对完善片区的骨架路网功能,提高嶂背片区的对外交通集散效率,促进产城融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见图6所示。

图4 如意路/嶂背大道节点交通量示意图(单位:pcu/h)

图5 如意路/沙荷路节点交通量示意图(单位:pcu/h)

图6 嶂背片区路网结构体系图

4.2 现状建设条件

(1)嶂背大道城市主干路,现状为双向4车道,定位为片区内东西向的重要交通通道。

(2)沙荷路交通干线型主干路,现状为双向6车道,是龙岗区继深惠公路、水官高速两条通道之后的“第三通道”。

4.3 主要控制因素

(1)主线隧道洞口与匝道加、减车道起止点位置应保持一定的识别距离;

(2)嶂背大道远期改造;

(3)地面灯控路口与匝道分、合点之间所需的交织距离;

(4)工业园区征地敏感区;

(5)村落拆迁敏感区。

4.4 立交方案比选

方案一:采用“主线+辅道”布局,主线高架,桥下地面道路作为载体布置人非系统,可集约空间,减少不必要的占地和拆迁,打通嶂背大道与沙荷路之间的慢行系统联系,优化了绿道网络结构,方便居民绿色出行。此外,匝道与地面道路进行交通组织,路段与节点处采取“湍流式”交通与主线进行转换。将如意路-嶂背大道/如意路-沙荷路节点组合成复合式菱形立交“双节点”,使如意路串联嶂背大道和沙荷路,共同承担片区对外交通的各个方向的交通转换,形成地面、高架立体网络通道,实现嶂背片区对龙岗中心城、市区,以及惠东的快速联系。该方案对片区路网交通辐射范围大,集散功能强,见图7、图8所示。

图7 “湍流式”交通流线图

图8 方案一立交总体平面图

方案二:考虑嶂背-荷坳片区位于传统商贸服务带,两个片区趋于一体化发展,东西向交通将大幅增长。片区未来的城市功能发展意向及随之而来的交通增长,嶂背大道有功能提升、道路拓宽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建议远期按双向6车道断面的主干路标准拓宽,改造嶂背至荷坳段区间道路,增强东西向的交通通行能力。方案二采用半互通+半菱形立交形式,通过嶂背大道节点实现嶂背片区对外交通集散需求。该方案利用隧道前主线高架的净空展线布置匝道,但该方案需按远期嶂背大道升级改造后的断面来布置匝道,相应带来了更多的征地和拆迁量,增加了工程协调难度,另外该段范围主线与匝道基本为桥梁形式,匝道纵坡较大,不利于布置人非系统。从交通功能方面,由于该方案为单节点方案,如意路南延段在嶂背片区只能与嶂背大道进行交通转换,沙荷路为分离式交叉,对片区的辐射能力有限,见图9所示。

图9 方案二立交总体平面图

经比较,方案一把嶂背大道和沙荷路两条主要通道均与如意路进行了有效串联,大大提高了如意路对嶂背片区的交通辐射能力,而方案二与如意路仅为“单节点”连接,与沙荷路为分离式交叉,对嶂背片区的服务较弱,不能满足嶂背片区远期交通增长后对外集散的需求。故选用方案一。

5 结语

嶂背立交的设计通过“湍流式”交通概念为指引,以高架、匝道、地面道路三位一体的组合模式,为城市路网中的复合式道路节点连接提供了解决方案。另外,嶂背立交的选型既满足了项目所在片区居民和企业出行的交通需求,又把嶂背片区通过道路交通设施为载体,真正地融入龙岗核心地区协调发展。该项目道路的建设也使嶂背地区未来可吸引更多数量的科技创新发展资源、汇集更多优秀的公共服务资源,打造成创新能力卓越、产业层级高端、优质资源要素汇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东部中心新版图提供了强有立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匝道主线大道
山东首套ETC匝道准自由流预交易系统正式运行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高速公路出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研究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匝道ETC自由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效果分析
美乃大道
浅谈匝道ETC自由流应用
数字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