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中医类专业学生中医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9-18吴红玲雷家骏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偏颇中医药体质

吴红玲,雷家骏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学期间是体质最为强健的阶段,应表现出体魄强壮、精力充沛的平和体质特征。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抑郁症、青春期痤疮、原发性痛经等身心疾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1-3],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堪忧,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中医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偏颇体质密切相关,偏颇体质是健康向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转化的危险因素。为此我们以某医专中医类专业学生为例,对其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拟初步了解医专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而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从而为根据中医治末病理论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质养生措施和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和实证支持。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类专业(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所有班级的在校生(一年级、二年级)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类专业在校一、二级学生;(2)对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非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类专业在校一、二级学生;(2)未获得知情同意者;(3)在调查过程中因故未能完成问卷或填写极不认真而劝说无效者;(4)患有精神疾病未愈而不能对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者。

1.2 调查方法

于2018年4月至5月对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类专业在校一、二级学生分班级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员由经过培训的具有中医学知识背景的课题组成员担任,并现场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

1.3 调查工具与判定标准

调查量表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由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经心理测量学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4]。量表由9个体质亚量表共60个条目组合而成,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1=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算出原始分数后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换算得出转化分数,最后进行体质分类判定。各个体质类型转化分为0~100分,具体判定标准如下:平和体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当平和体质的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则判定为平和体质。当平和体质的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为均<40分,则判定为基本是平和体质。当平和体质的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则判定为偏颇体质。当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疲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转化分≥40分,则判定为该偏颇体质。当偏颇体质的转化分为30~39分,则判定为倾向偏颇体质。当偏颇体质的转化分<30分,则判定为非偏颇体质。

1.4 统计方法

课题组成员对所有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仔细检查,剔除空白表、存在逻辑错误的表、填写不完整表和随意乱填写表,并统计总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录入数据时采用Epidata3.1,双人独立录入后进行交叉再录入,统计和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1 012名学生,回收问卷946份,其中2016级 378 份(39.96%),2017 级 568 份(60.04%),回收率为 93.5%。有效问卷共 863份,其中男生 267份(30.94%),女生 596份(69.06%),有效问卷率为 91.2%。

2.2 不同性别学生体质类型分布

863名学生中,平和体质49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7.82%,其中男性174人,女性325人。偏颇体质364人,占42.18%,其中男性 93 人,女性 271 人。经统计分析,χ2=8.557,P=0.00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偏颇体质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偏颇体质发生率高于男生。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类型分布

2.3 不同年级学生体质类型分布

一年级平和体质32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0.60%,偏颇体质2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9.40%;二年级平和体质17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3.33%,偏颇体质15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6.67%。不同年级的学生偏颇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36),二年级高于一年级。见表 2。

表2 不同年级学生体质类型分布

2.4 不同偏颇体质分布情况

在863名调查者中,8种偏颇体质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气虚质 127人(14.72%)、湿热质 118人(13.67%)、阳虚质 106人(12.28%)、气郁质 104 人(12.05%)、阴虚质 90 人(10.43%)、痰湿质77人(8.92%)、血瘀质64人(7.42%)、特禀质26人(3.01%)。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最多,特禀质最少。见表3。

表3 不同偏颇体质类型分布

2.5 偏颇体质的兼夹情况

在364人的偏颇体质中,单纯1种偏颇体质者168人,占46.15%;2种复合体质者90人,占24.73%;3种复合体质者58人,占15.93%,4种复合体质者48人,占13.19%。在偏颇体质中,以多种偏颇体质兼夹的复合体质为主(53.85%),而单纯偏颇体质者相对较少(46.15%)。见表4。

表4 偏颇体质兼夹分布

3 分析与讨论

3.1 高职高专中医类专业学生的偏颇体质发生率高,且以复合体质为主

大学生此时正处于气血渐盛的青年时期,人体脏腑功能旺盛,是体质最为强健的阶段,理应表现出平和体质特征,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2.18%的学生表现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和气郁质,且多种偏颇体质兼夹的复合体质占53.85%,提示偏颇体质已成为高职高专中医类专业学生群体中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此次调查结果的偏颇体质发生率虽然低于全国一般人群的67.86%[5]和南方医科大学的57.41%[6],考虑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年龄、在校学习时间长短等因素相关,但这个数据仍令人非常堪忧。医学生由于其面临的学习压力普遍高于其他专业,特别是医学专科生由于其学制短,所学专业又与人性命相关,社会对医务人员的期望较高,因而其学习课程多,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经常过度用脑,耗伤精气,再加上饮食营养不均衡、作息时间无规律、缺乏运动锻炼等因素,而表现出偏颇体质。

3.2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偏颇体质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偏颇体质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这与郭明义等[7-8]的调查分析结果相一致;二年级学生偏颇体质的发生率高于一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偏颇体质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女生对运动的兴趣低于男生、年级越高而学习压力越大等因素相关。

4 建议

中医认为体质具有可调性,且偏颇体质是健康状态向亚健康甚至疾病状态转化的危险因素,如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则可使偏颇体质转化为平和体质,从而促进机体健康。针对高职高专中医类专业学生的偏颇体质发生率高的现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干预措施。

(1)指导学生正确安排学习时间,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化解学习压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脑过度,避免熬夜耗伤阴血,同时教师也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越差,不良生活习惯越多,越容易发生偏颇体质[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作息不规律、熬夜、体力活动少、饮食偏颇等现象日益多见,这些都会影响人体的正气,进而导致体质的偏颇。教师应引导学生坚持参加体育运动,养成主动运动的习惯,学会营养搭配,合理膳食,如此才能更好地改善学生的体质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3)建议学校可开展体质养生讲座课,在非医疗专业推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针对不同体质偏颇类型,运用中医药理论,根据“辨体施养”的原则,指导学生进行个体化体质调护,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未病先防,将有助于调整学生的体质偏颇状态。如根据体质类型选择不同的中医食疗方、四季养生法、情志养生法、运动养生法等,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这对体质的改善和调整更加有效。

猜你喜欢

偏颇中医药体质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2021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四)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偏颇抵押的本体论与法律适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