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雏珍珠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19-09-17许英民

家禽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垫料湿度通风

许英民

中图分类号:S8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08-0022-04

1  珍珠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雏珠鸡是指从孵出到6周龄的小珍珠鸡。在育雏期间(0~6周龄)雏珠鸡的生长发育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珠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间接地影响成年珠鸡的生产性能。因此,育雏是为了整个珍珠鸡生产周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饲养雏珠鸡的工作目标:一是用最佳的饲养管理技术,使雏珠鸡正常生长发育,达到群体均匀;二是力争减少人为的和疾病造成的死亡,提高雏珠鸡成活率。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雏珠鸡,不像雌鸡抱窝孵化的雏珠鸡那样得到母爱,它们全靠人工的护理。一只破壳而出的雏珠鸡,它们的生死命运全掌握在人的手中。育雏是一项很精心、细致、责任心极强的工作。因此,具有对雌珠鸡的“爱心”与高度责任感是育雏人员必备的条件。但是,只有这一点还不够,育雏人员还要了解雏珠鸡的生理特点,根据雏珠鸡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创造出有利于雏珠鸡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1  育雏前的准备

1.1.1  鸡舍及设备的检查与维修  雏珠鸡全部出舍后,先将舍内的鸡粪、垫料、顶棚上的蜘蛛网、尘土等清扫出舍,再进行检查维修,如修补门窗、封死老鼠洞,检修鸡笼,使笼门不跑鸡,笼底不漏鸡。

1.1.2  育雏舍及设备的消毒  消毒过程一定要务实、可靠,不能忽略或流于形式。

1.1.2.1  冲洗  冲洗前先关掉电源,用塑料布将不防水灯头包严,关掉电源。然后用高压水龙头冲洗舍內的所有表面(地面、四壁、屋顶、门窗等)、鸡笼、各种用具,以及珠鸡舍周围,直到肉眼看不见污物。

1.1.2.2  干燥  冲洗后充分干燥可增强消毒效果,,同时可避免使消毒药浓度变稀而降低灭菌效果。对铁质的平网、围栏与料槽等,晾干后便于用火焰喷枪灼烧。

1.1.2.3  药物消毒  消毒要选用广谱、高效、稳定性好的消毒剂。如用0.1%新洁尔灭,0.3%~0.5%的过氧乙酸、0.2%次氯酸等喷雾鸡笼、墙壁,用1%~3%的烧碱或10%~20%的石灰水泼洒地面,用0.1%的新洁尔灭或0.1%的百毒杀浸泡塑料器具与饮水器。育雏舍周围也要进行药物消毒。消毒时将所有门窗关闭,以便门窗表面能喷上消毒液。

1.1.2.4  熏蒸  熏蒸前将育雏舍内密封好,放回所有育雏所用器具,地面平养的需在地面铺上10~15cm的垫料。熏蒸按每立方米空间用40%甲醛液18ml、高锰酸钾9g,密闭24h。若舍温在15~20℃、相对湿度在60%~80%时熏蒸效果最好,无垫料地面可适当喷水熏蒸。

经上述消毒过程后,有条件的可进行舍内细菌采样培养,要求灭菌率达到99%以上。消毒后的育雏舍,空闲1~2周方可使用。

1.2  育雏舍试温  雏珠鸡在进舍前2~3d,育雏舍、育雏伞和保温装置要进行温度调试,检查一切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由于墙壁、地面都要吸收热量,所以,必须在雏珠鸡入舍前36h将育雏舍升温,使育雏舍内温度均匀、平稳。接雏之前还要把水加好温,让水温能达到室温。

1.3  饲料及药品准备  根据雏珠鸡的营养需要及生理特点,配合全价饲料,在进雏前1~2d要进好料,以后要保证持续、稳定的供料。根据当地及场内疾病情况,要事先准备好本场常用疫苗,如新城疫疫苗、法氏囊中毒苗和弱毒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及抗白痢、球虫病和抗应激药物(如电解质液和多维)等。另外,要准备好常规的环境消毒药物。如需断喙,还要配备好断喙器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人员分工及培训,制订好免疫计划,准备好育雏记录本及记录表,记录出雏日期、存养数、日耗料量、死亡数、用药及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体重称测和发育情况等。

2  育雏方式

珍珠鸡人工育雏按其占地面积和空间的不同及给温方法的不同,其管理要点与技术也不同,大致分为地面育雏、网上育雏和笼上育雏三种方式。其中,前两种又称平面育雏,后一种称为立体育雏。

2.1  平面育雏  地面育雏可根据房舍的不同,可以用水泥地面、砖地面、土地面或炕面,地上铺上5cm左右的垫料,室内设有喂食器、饮水器及保暖设备。为便于消毒起见,应用水泥地面较好。这种方式占地面积大,管理不方便,易潮湿,空气质量不好,雏珠鸡易患病,受惊后容易扎堆压死,只适于小规模暂无条件的珍珠鸡场。

2.2  网上育雏  网上育雏是把雏珠鸡饲养在离地50~70cm高的铁丝网、尼龙网或竹网上,网眼大小一般不超过1.2cm×1.2cm,四周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围住,要求稳固、平整,便于拆洗。网上育雏的优点是可节省垫料,比地面平养增加30%~40%的饲养密度,珍珠鸡粪可落入网下,减少了鸡白痢、球虫病及其他疾病的传播;雏珠鸡不直接接触地面的寒湿气,降低了发病率,育雏成活率较高。但网上育雏造价较高,养在网上的雏珠鸡有些神经质,而且要加强通风,保持堆积的鸡粪干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2.3  立体育雏  立体育雏即采用育雏笼进行育雏。立体育雏具有占地面积小、养殖数量多的特点。条件较好的单位或个体养殖户,可采用立体底层式电热育雏笼,每笼四层。每层120cm×60cm×45cm的育雏笼,可容纳70只雏珠鸡。

3  雏珍珠鸡的主要环境条件

给雏珍珠鸡创造适宜的环境,是提高雏珠鸡成活率、保证雏珠鸡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措施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提供雏珠鸡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新鲜的空气、合理的光照、卫生的环境等。

3.1  合适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刚孵出的幼雏体温低于成鸡2.7℃左右,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绒毛稀短,皮薄。因此,必须严格地掌握育雏的温度。育雏温度包括育雏室和育雏器(伞)的温度。平育时,育雏器温度是指将温度计挂在育雏器(如育雏伞)边缘或热源附近,距垫料5cm处,相当于珍珠鸡背高的位置测得的温度;育雏室的温度是指将温度计挂在远离热源的墙上,离地1m处测得的温度。笼育时,育雏器温度指笼内热源区离网底5cm处的温度;育雏室的温度是指笼外离地1m处的温度。育雏的温度因雏珠鸡品种、年龄及气候等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的育雏温度随鸡龄增大而逐渐降低,弱雏的养育温度应比健雏高些;小群饲养比大群饲养的要高一些;夜间比白天高些;阴雨天比晴天高些;室温低时育雏器的温度要比室温高时高一些。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雏珠鸡的状态作适当调整。

育雏温度掌握得是否得当,温度计上的温度反映的只是一种参考依据,重要的是要会“看鸡施温”,即通过观察雏鸡的表现正确地控制育雏的温度。育雏温度适合时,雏珠鸡在育雏室(笼)内均匀分布,活泼好动,采食、饮水都正常,羽毛光滑整齐,雏珠鸡安静而伸脖休息,无奇异状态或不安的叫声。育雏温度过高时,雏珠鸡远离热源,精神不振,展翅张口呼吸,不断饮水;严重时表现出脱水现象,雏珠鸡食欲减退,体质变弱,生长发育缓慢,还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啄癖等。育雏温度过低时,雏鸡靠近热源而打堆,羽毛蓬松,身体发抖,不时发出尖锐、短促的叫声,因为打堆可能压死下层的雏珠鸡,还容易导致雏珠鸡感冒,诱发雏鸡白痢。另外,育雏室内有贼风(间隙风、穿堂风)侵袭时,雏珠鸡亦有密集拥挤的现象,但大多密集于远离贼风吹入方向的某一侧。

3.2  适宜的湿度  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湿度的高低,对雏珠鸡的健康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及温度。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可能对雏珠雞造成较大危害。初生雏珠鸡体内含水量高达76%(成禽72%左右),如雏珠鸡出壳后在孵化器内停留过久,或出雏后超过72h还没有开饮,或在冬季取暖造成环境干燥时,雏鸡可能发生脱水而增加死亡率。在干燥的环境下,雏珠鸡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大量散发出去,这就影响到雏珠鸡体内剩余卵黄的吸收,使绒毛发干且大量脱落、脚趾干枯。雏珠鸡也可能因饮水过多而发生下痢,也可能因室内尘土飞扬易患呼吸道病。育雏初期由于室内温度较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往往太低,高温低湿会加重上述症状。所以,必须注意室内水分的补充,使雏珠鸡室的相对湿度达到适宜水平。生产中,可以在火炉上放置水壶烧开水或定期向室内空间、地面喷雾等来提高湿度。有条件的珍珠鸡场最好安装喷雾设备。

雏珠鸡养育到10日龄以后,随着年龄与体重的增加,雏珠鸡的采食量、饮水量、呼吸量、排泄量等都逐日增加,加上育雏的温度又逐周下降,很容易造成室内潮湿。南方多雨地区或梅雨季节育雏时,情况更加严重,雏珠鸡对这种潮湿的环境极不适应。因水分能吸收机体的热量,育雏室内低温高湿时,会加重低温对雏珠鸡的不良影响,雏珠鸡会因失热过多而受寒,雏珠鸡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感冒性疾病。高温高湿条件下,雏珠鸡的水分蒸发和体热散发受阻,雏珠鸡会感到闷热不适,而且高温、高湿还能促进病原性真菌、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繁殖,易导致饲料和垫料的霉变,使雏鸡爆发曲霉菌病、球虫病等。因此,雏鸡10日龄后,育雏室内要注意加强通风,勤换垫料,严防供水系统漏水,尽可能控制好育雏室的相对湿度。

育雏室的湿度一般使用干湿球湿度计来测定,要注意使湿球少粘灰尘以利水分蒸发。有经验的饲养员还可通过自身的感觉和观察雏珠鸡表现来判定湿度是否适宜。湿度适宜时,人进入育雏室有湿热感,不会鼻干口燥;雏珠鸡的脚爪润泽、细嫩,精神状态良好,雏珠鸡振翅时基本无尘土飞扬。如果人进入育雏室感觉鼻干口燥、看到雏珠鸡大量饮水以及鸡群骚动时灰尘四起,这说明育雏室内湿度偏低。反之,雏珠鸡羽毛粘湿,舍内用具、墙壁上有一层露珠,室内到处都感到湿漉漉的,说明湿度过高。

3.3  合理的光照  光照合理,可以加强雏珠鸡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促进钙磷代谢和骨骼的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性腺发育,从而使雏珠鸡健康成长。因此,合理的光照方案应从雏珠鸡开始。刚出壳3日龄以内的雏珠鸡,为了保证采食和饮水,采用23h光照。要注意的是,全舍的光照强度要求均匀一致,使珍珠鸡都能看得见饲料和饮水,不致发生惊群。雏珠鸡的光照强度分别为:0~10日龄3W/m2,11~21日龄2W/m2。

3.4  正常的通风  经常保持育雏舍内空气新鲜,这是雏珠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雏珠鸡生长快,代谢旺盛,需氧量大,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比大家畜高出2倍以上。另外,珍珠鸡的消化道较短,雏珠鸡排出的粪便中还含有20%~50%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育雏室的温湿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这些有害气体对雏珠鸡的生长和健康都很不利,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或用煤或煤气供暖时(一氧化碳易超标),更要注意通风换气。一般育雏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求控制在0.15%左右,不能超过0.5%;氨的浓度不应超过10mg/m3;硫化氢的含量在6.6mg/m3以下。一般室内只要经常通风,不会出现有害气体浓度偏高的问题。在无检测仪器的条件下,以不刺鼻和眼、不闷人、无过分臭味为宜。

通风换气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密闭式鸡舍及笼养密度大的珍珠鸡舍通常采用机械通风,如安装风机、空气过滤器等装置,将净化过的空气引入舍内。开放式珍珠鸡舍基本上都是依靠开窗进行自然通风。由于有些有害气体比重大,地面附近浓度大,故自然通风时还要注意开地窗。通风时,须注意室外气温变化,随时调整通风量,并严防穿堂风(贼风)。

3.5  合适的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育雏室内每平方米地面或笼底面积所容纳的雏珠鸡数。密度与育雏室内空气的质量以及珍珠鸡群啄癖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饲养密度过大,育雏室内空气污浊,二氧化碳浓高,氨味浓,湿度大,易引发疾病,雏珠鸡吃食和饮水拥挤,饥饱不均,生长发育不整齐,若室温偏高时,容易引起雏珠鸡互啄。饲养密度过小时,房舍及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人力增加,育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

3.6  卫生的环境  雏珍珠抗病力弱,要求育雏舍在开始育雏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在育雏过程中,要经常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尽量减少幼雏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使其健康地成长。在生产中,往往只注重育雏前的消毒而放松育雏过程中的环境保持,对此应提高警惕。

猜你喜欢

垫料湿度通风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煤矿通风不良的危害以及通风安全检查项目
粮食入库后不同通风方式探索
加湿器用不对 警惕肺炎缠身
湿度,癌症患者易忽视的问题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跟踪导练(二)(2)
开窗通风有“讲究”
试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