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

2019-09-17洪圆臻

北方音乐 2019年16期
关键词:南音传统

【摘要】本文以福建南音为例,从音响上的局限性、内容的局限性、多媒体的冲击三方面对南音在新时代中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南音;传统;消亡

【中图分类号】J66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在音乐领域发展迅猛,尤其是在传统音乐领域,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古乐复兴”之风。这场复兴运动,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复兴运动是否有意义?我国古乐是否能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我国古乐是否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情趣的进步而走向衰退呢?其实古乐的衰退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必然在西方国家音乐世界里已经得到了验证,因为音乐本来就是不断地随着人类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为了论证这种说法,本文以福建闽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南音为例进行探讨。

一、音响上的局限性

当代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形势下发展。许多新兴媒介出现,使人们在音乐欣赏上有了多种选择。新兴媒介例如唱片、CD,流媒体软件,这些新的媒介可以使人们接触到世界目前最新潮的音乐,或是最经典的音乐。

南音这种中国古代音乐乐种,近些年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推广。有部分音乐家开始尝试用新手段创作新南音,如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在前些年组织创作的《凤求凰》,这部剧在唱腔上追求传统,其中加入了现代灯光艺术,使整部剧观赏性增强,视觉效果更好。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是以看为主还是以听为主?在这部剧首演之后,笔者做了专门的采访,许多人表示不会再看第二遍,因为听着想睡觉;也有人表示,看着很华丽,但是听起来觉得很乏味;还有人觉得,这种音乐离他们太遥远,像文物一样。以上这三种观众的回应,从根本上否定了南音在听觉上的美。如果在听觉上觉得美,就不会出现以上这三种回应。造成这种回应的最主要原因是这部剧在音响上离听众的审美情趣相差甚远,造成这种距离的直接原因,其实并不一定是听众本身的基本文化素质,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种音响已经脱离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其他音乐相差太多。

二、音乐内容的局限性

南音的音乐内容在素材上大多以历史剧本为主,历史剧本可能会使年轻人觉得遥远而又深不可及。其實在欧洲,一些与南音差不多历史的音乐体裁也具有同样问题。例如,中世纪时期的格雷高利圣咏、奥尔加农、牧歌,以及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作的那些以历史为题材的歌剧。这些作品为什么现在在欧洲不吃香了呢?不是因为他们的题材没有艺术价值,而是因为这些作品,内容上的局限性,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所以在如今上映得少,录制的唱片更少。这些音乐体裁,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古乐研究。

南音不仅有器乐与演唱形式,也有纯器乐演奏的形式。这些器乐作品与演唱作品具有同样的问题,就是内容单一。这些作品大多是纯古乐,现代人新创作的作品很少。器乐作品,在音乐上所呈现出来的内容是比人声作品显得更加抽象,更具画面感。常见的南音器乐作品所使用的乐器有南琶、洞箫、二弦、杨琴,在作品的演奏上并不像西方作品具有和声美,这也是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西方音乐创作的思维是纵向的,以和声为基体。而我们中国传统作品在创作上是横向的,并不具有和声,更多的是以支声复调出现。所谓支声复调,实际上等同于齐奏。现代人接触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且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不管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民族音乐都是基于和声创作的,和声的功能体系丰富多样,通过作曲家的合理使用,能使音乐作品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同时抽象成分也会进一步提高。而南音器乐作品以支声复调为基体创作的音乐会使听众感到音响单调,且画面感缺失,难以从音乐中寻求内容,从而进行更好的想象。音乐作品本身如果在听感上失去自身的优势,那么听众对于画面感的转化是难以实现的,这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笔者走访了南音盛行的厦门、泉州两地,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南音的欣赏群体都是以老一辈为主,零星几位年轻观众只是为了尝试欣赏。有位年轻的观众如此评价南音:“我们此次来只是为了来尝试欣赏南音,没有想到这南音这么难听,可能我们平时听的音乐,不管在律动上还是在听感上都比南音更容易欣赏吧!”在泉州府文庙的南音社里,笔者采访了一位中年欣赏者,他如此评价:“现在社会一直在说要保护南音,可是真正听南音的人越来越少。可能是现在新的音乐比南音更好听吧,也可能是南音这种形式不适合现代人欣赏,甚至有人说南音就是“难音”,很难听懂的音乐。”现场一位老者自称是老戏迷,他对南音的生存环境也很担忧。他说:“现在年轻人接受不了南音,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南音的音乐内容难以让他们接受,很多都是古代的东西、古代的价值观,现在懂历史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这可能是南音年轻乐迷不足的原因。”

三、多元化音乐的冲击

在古代,百姓想欣赏音乐得到现场去聆听,而且当时交通不便,每个地域都有深受大众喜欢的乐种。而如今,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便捷设备欣赏世界各地的音乐,尤其是流媒体兴盛的现在,大家不一定都得跑到音乐厅里面欣赏音乐,打开手机里的APP就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从而有了选择性。

我国的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不同,种类也不同。有的种类旋律更加优美,比如,西南各省以及两广地区的民歌;有的地区的戏曲旋律较雅,如江浙一代的戏曲;有的地区的戏曲,曲调较为高亢,如秦腔、豫剧。而福建南音,在旋律上谈不上优美明快且唱腔拖拉,这些缺点在年轻的音乐欣赏者看来都是不讨喜的,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的确,现在有很多学者打着保护南音的旗号来推广南音、研究南音。但是,南音听众流失是他们也无法阻止的。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多元化音乐的冲击,南音处于多元化音乐中,可以说无优势。

为什么说南音与其它目前流行于中国各地的音乐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演唱演奏方式的局限性。南音的归音与中国其它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原因在于南音演唱是使用闽南方言,闽南方言有自身特殊的发音,如南音演唱中常见的“伊”“哦”,而且这两个发音经常在演唱中出现,常作为长音发音使用。这种方式的确不讨当代听众喜欢,特别是非闽南地域的听众。好的音乐进行是需要设计的,而且音乐作品能让大众接受并吸收是需要旋律不断变化重复的,然而,南音的声乐作品中经常出现的长时间拖拉是会影响听众对于主干旋律记忆与消化的。器乐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前面提到,南音的器乐作品在旋律上起伏不大,变化较少,且合音方式大多以齐奏为主,在音响上显得较为单调,大部分听众偶尔听几曲,可能感觉还行,如果多听几曲,审美疲劳的问题势必出现;(2)缺乏流媒体推广。当下我国电脑与手机常见的音乐APP有: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百度音乐、QQ音乐等,在这些音乐APP搜索栏输入与南音相关的词进行搜索后,所出现的相关音频甚少,评论更少。这说明南音在这些流媒体软件里并不受推崇,也少有网友关注。因此,想要在这些流媒体软件上找南音资料是较为困难的。现今在我国,如果音乐作品想出名,几乎都是靠流媒体来推广。那些上头条的音乐作品被传播的速度最快。音乐作品如果没有充分使用流媒体来推广,是很难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的。包括有些古典音乐,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四、结语

近些年,闽南地区开展了复兴南音的一系列学术活动,取得成效。例如,泉州师范学院在2002年开设了南音专业,招收本科生,2011年开始招收南音方向的专业硕士;福建师范大学近些年民族音乐学专业的硕士、博士在撰写学术论文选题时,也有较多人选南音作为主题进行研究创作。同时也有新的南音作品出现,如前面提到的新作品《凤求凰》。在宣传力度上,南音也成为了闽南地区对外音乐交流的媒介,但南音在当代社会的音乐世界里、在推广方面仍然是困难重重。

古乐在当代社会中,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就必须从音响以及音乐内容上做出真正的改变,改良成符合当代人审美的作品,单纯在舞美以及视觉上面做出改变是远远不够的。新乐兴盛的确是音乐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欧洲的音乐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它们音乐风格的不断发展演变,从古希腊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当代音乐。我们中国的古乐其实在近百年也是不断发展的,但要在当代这个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环境里生存下来,需要一个长期的改良过程,在这期间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以上是笔者对于福建南音在当代中面临的困境的一个初步研究,若在文字上有出入,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名言.音乐批评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4).

[2]韩锺恩.守望并诗意作业[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1).

[3](美) 基维.音乐哲学导论:一家之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作者简介:洪圆臻(1991—),女,汉族,福建福州,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南音传统
苏统谋与南音(十三)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传唱不衰的千年雅乐
FATE, PLAY, LOVE
少年力斗传统
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近25年来的南音研究及其展望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