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

2019-09-17孙慧洁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5期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变化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关系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历史性研判体现了我党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把握,是在长期的建设和改革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反映了我党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

作者简介:孙慧洁,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59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变化发展绝不会凭空产生,总是有着一定的原因,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际上是理论因素和现实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科学可行的。

(一)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有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决定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一基本理论说明,人类只有实现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定位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今得到了解决,中国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GDP依然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国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使公民更加自觉自愿地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快速提高,幸福感和安全感逐渐增强,公众更加有自信和勇气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积极性高涨;绿色发展理念践行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向新台阶;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速度加快等。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一个简单的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由此得知,人们若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新时代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与此同时,人民有了更多其他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充分反映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敏锐地观察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和旧社会相比,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面对当前新的社会现状,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的现实依据。

二、全面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新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十一届六中全会所界定的主要矛盾相比,二者都包含供给和需求两大方面,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程度和质量上较之有所新进展,并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 深入挖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实质性内涵及新要求

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迅速,旧的落后的社会生产被摒弃,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要求着力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題。所谓不平衡主要包含:第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农村和城市,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发展不仅在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地域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文化等各方面亦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三,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拉大。所谓不充分主要包含:第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还不够健康;第二,全社会一味地求稳、求全,创新能力不足,再加上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中国的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第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来源单一,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应当加大号召力度;第四,社会成果共享的落实不够公平正义,人民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偏低。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严重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实现,必须加以解决。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领域平衡发展;二是加大实体经济的发展力度,加强创新能力,优化供给侧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三是坚持科技强国,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实现环境经济双赢。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二)深入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层次内涵及新要求

有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人民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大更高更多的要求,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人民的需求不仅仅再停留于物质生活层面,更多的是对政治、法制、安全、公平、正义等方面更高层次更高品质的追求。实际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的是人们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党和国家应当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这就要求我党继续发挥自身政治优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既定目标;党和国家的工作必须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新需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要緊盯民生和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问题,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力争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逐步实现人民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政治判断从理论上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跨越时代的真理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一) 极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跨越时代的真理力量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辩证关系充分说明理论创新必须要以实践创新为前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体现出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呈完全对抗的状态,相反,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总是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前提,使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本质上不对抗。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暂时不能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党的十九大根据此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实际上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学说,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跨越时代的真理力量。

(二)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成功,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快速实现。20世纪60年代末,党中央领导人错误地认为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阶级矛盾,作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判断,并发起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挫折和损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对国家的现实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他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他还指出,当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党必须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 经过长期的努力,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见,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具有重大的历史必然性,主要是由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决定,比如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因素,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之息息相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面临的难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应当以此为重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因此,及时又正确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判断,有利于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早日实现。

(三)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各领域发生巨大而深刻地改变,赢得国际广泛赞誉。建国之初,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工业落后,然而,我党能够清醒地立足国情,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制定战略方针,克服战胜重重困难和挫折,不断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向前发展。197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可以被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借鉴,使他们看到希望,起到了示范作用,全国各族人民继续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争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注释: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项启源.“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具有重大意义[J].生产力研究,1992(5):5-6.

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周承恩.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J].教学与研究,1992(1):24-29.

贺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2):45-47.

参考文献:

[1]张雪琴.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理论依据和价值意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6):20-22.

[2]刘冀瑗.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考——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启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3):10-13+28.

[3]程艳,孙来斌.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2-26.

[4]丁任重.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完善中国发展模式[J].经济学家,2017(12):14-15.

[5]李君如.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J].学习论坛,2017,33(11):5-7.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鸟的变化系列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