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征兵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19-09-17吴佳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军人语法模态

吴佳妮

【摘 要】基于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以2018年中国陆军征兵宣传片《逐梦青春》为研究语料,通过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该宣传片進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征兵宣传片中各种模态,例如图像、文字、颜色等是如何相互补充和构建意义,在短时间内传递完整的信息,展现中国军人形象,以期实现一定的宣传目的。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国征兵宣传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03-01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展现一种大国形象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受到一些无端的指责,尤其是在军事方面,为此中国需要讲好中国国防故事,构建一个良好的国防话语体系。而随着科技发展和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国防话语不能只局限于文本时代,应该扩展到将文字、颜色、图片等相结合的时代。(潘艳艳,郑志恒,2017)而其中的征兵宣传片便是很好的研究素材。但是长久以来,我国的征兵宣传过于严肃和单调,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近些年来,我国征兵宣传片无论是创作理念、创作手法都变得多样化。(鞠先鹤,2013)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也在此类宣传片的影响下投身军营。基于话语的时效性,本文选取了中国军网在2018年发布的征兵宣传片《逐梦青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Kress & Van Leeuwen (2006) 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三大方面定性分析各种模态符号是如何在这部宣传片里相互构建意义,如何展现我国军人形象,并以期实现一定的宣传效果。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主要是以Halliday(1994)的功能语法为基础,他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

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随后,Kress & Van Leeuwen(2001)以此为参照,创立视觉语法系统,并表明正如语法决定词汇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也相应决定被描述对象的组成具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陈述方式。到了上世纪90年代,Kress 将对比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结合视觉符号在内的其他符号系统,构建了一个更完善的视觉语法框架,包括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随后国内的李战子 (2003) 从社会学符号视角概述了前者建立的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框架,胡壮麟(2007)从多模态化和多模态符号的涉及来深入讨论这一理论框架,张德禄 (2009) 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建立了更加完整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

二、《逐梦青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本文选取的语料来自中国八一军网,持续时间为4分28秒,时间虽短,但是包含的内

容极为丰富,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镜头都寓意深刻,并且能够被受众连贯起来正确解读。语言、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模态的结合,向观众们展现了中国军人们一天从早到晚的充实的军旅生活,丰富的军事训练和演习,奉献社会的英勇事迹,以及保家卫国的责任和担当。以及视频最后不断切换的挥舞国旗的镜头,似乎都在感染和号召广大有志青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该片不断变换的动态图像,也为本文以多模态为理论框架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语料。

1.再现意义。

Kress(2006)视觉语法框架中的再现意义包括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中,图像中

元素形成的斜线为矢量,再现参与者通过矢量产生互动,再现语篇意义,同时又分为行动、反应、言语和心理过程,而概念再现中不存在矢量。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结合一些典型镜头定性分析整个宣传片。

视频25秒处,两名持枪站岗军人的目光望向远方的某一个地方,由于没有任何目光接触,所以属于非交互行动过程,这种侧脸特写,拉开了观众的距离,从而引发观众的崇敬之情。而在2分55秒处,一名参与抗灾救险的人民子弟兵,手抱一个小男孩,这名士兵微笑着,他的目光明显和观众有直接接触,形成了矢量,属于叙事再现的反应过程,给观众一种友好亲和的中国军人的形象,另外,在概念再现中,主要体现在象征过程,如军事训练象征丰富的军营生活,勋章象征荣誉,军旗象征使命感,各种武器象征强大的军事力量等。

笔者发现,不同于一般的公益广告宣传片等语料。征兵宣传片中,非交互行动过程占大部分,大多画面采取人物侧脸特写,并未直接和观众形成目光对视,也从侧面反映了此类型宣传片的严肃性和达到向受众传递的崇高的军人形象的效果有关。

2.互动意义。

Kress & Van Leeuwen (2006)认为互动意义可以从接触、社会距离、情态和态度四方面去构建。

(1)接触。

接触是图像的参与者和互动者的目光交流,Kress & Van Leeuwen(2006)将图像归类

为“提供”和“索取”两类,前者参与者的目光与受众无对接,后者则产生直接交流。

视频49秒处的人物并未和观众形成直接目光对接。前者夕阳下,一列背着行囊的士兵结束一天的训练回营,并未与观众有直接的眼神接触,通过夕阳下的背影,可联想到充实的军队生活。和其他宣传片不同,该片90%是提供类画面,加大受众距离,无形中引发一种崇敬之情。当然,该片也有索取类镜头,如面对镜头微笑等。这些镜头也体现了中国军人柔情的一面,并非只是无坚不摧的硬汉形象。

(2)社会距离。

不同的社会距离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Kress & Van Leeuwen (2006)社会距离分为

六类:亲近距离、个人近距离、个人远距离、社会近距离、社会远距离和公共距离。

征兵宣传片是针对整个社会的,远镜头较多,如视频2分10秒处,因而采用较少的个人特写镜头。社会距离的使用频率远大于个人距离的使用频率,一方面是通过社会距离扩大受众面,让观众更加理性地去感知该类宣传片传递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还是呼应军人崇高的形象,拉开一定距离感。

(3)情态。

视觉情态以图像色彩饱和度、深度、纯度等因素为根据,分为高情态、中情态和低情态。总体来说,片中高饱和的色彩居多,如灿烂的朝阳、蔚蓝的天空、似火的夕阳、洁白的雪山、鲜红的国旗等,而低饱和的场景也是极少出现。一方面真实再现军旅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一些颜色的衬托,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如对神圣的军营生活的向往,通过军营可以让自己不断成长的愿望等,从而更好地实现征兵宣传目的。

(4)态度。

态度通过俯视或仰视、水平或垂直的拍摄视角,表现参与者和互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郑群,张博2015)该宣传片人物大多是侧脸特写或者背影拍摄,采取平视或仰视的拍摄视角,拉开主角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对军人形象产生崇敬之情。当然,片中也有水平视角,如中国军人对着镜头欢笑,出征前的脸部水平特写,也展示了中国军人友好的形象,产生一定的亲近感,让观众觉得中国军人并非是遥不可及的职业,引发情感共鸣。

3.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通过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三个要素使观众获得视觉的整体印象。Kress & van Leeuwen(2006)认为左边是已知信息,右边是新信息;上方是理想信息,下方是真实信息;中心是核心信息,边缘是辅助信息。显著性指构图的前后景、色彩等产生的视觉差异,取景是主要体现在视觉框架的搭建,同样镜头的选取也和主题息息相关。

如2分5秒处手持枪械的士兵居于镜头中间,也凸显了中国军人崇高形象。此外,笔者发现,该宣传片主要采用的是中心到边缘的构图方式,居中心位置的是核心信息,傳递重要的信息结构。大多数镜头会采取人物中心特写,以此来凸显中国军人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从而能吸引更多人加入。

就显著性和取景而言,在中国军人个人特写镜头中,图像元素处于前景,尺寸较大,给予中国军人形象一定强调,而在军事训练或者抗灾抢险中,图像元素尺寸较小,并没有刻意凸显某个人物形象,反而展示了和谐的军营团队生活,以及军民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此外,整个宣传片色彩饱和度高,不论是构图背景颜色的明暗错落有致,还是人物的年龄,都彰显了“青春”这一主题,表明在军营里面,无论是人还是军旅生活都是充满了朝气、光明和希望,也暗示中国的未来一代也将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一代,号召大家逐梦青春,加入军营,奉献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结语

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本框架,从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对2018年中国征兵宣传片《逐梦青春》中的各种模态符号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逐梦青春,加入军营这一主题,也更加深入了解该类宣传片是如何调动各种模态相互作用,展现中国军人形象,成功激发观众共鸣,从而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当然笔者的分析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研究视角也有待拓展,该类素材值得各位学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1994.

[2]Kress,G.&T.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1.

[3]Kress, G. & T. van 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2nd edition) [M].London: Routledge,2006.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教学与研究,2007(1):1-9.

[5]鞠先鹤.中国征兵宣传片构成要素特点解析[J].军事记者,2013(09):38-39.

[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7]潘艳艳,郑志恒.国防话语的多模态认知批评角度——以中美征兵宣传片的对比分析为例[J].外语研究,2017(6):11-18.

[8]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9]郑群,张博.《经济学人》中国主题封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1):47-50.

猜你喜欢

军人语法模态
跟踪导练(二)4
军人就该这个样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军人“四有”歌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