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微课”辅助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2019-09-14宋馨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案自学问卷

宋馨瑶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方向。微课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教学方式,可以用于课堂学习,也可用于课后自学。当下课堂时间的减少已是一种趋势,因此笔者将着眼于如何利用微课辅助学生的课后自学,利用互联网上的问卷星平台和社交互动平台,将各资源进行整合,更好地辅助初中学生对物理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一、理论依据

1.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由此导致外在、内在和相关认知负荷。初中阶段,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分化加剧。集体教学时,如果选取简单的教学内容,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认知负荷过低,会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如果选取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教学内容,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认知负荷过高,阻碍学习者的知识构建活动。

同时,在集体教学的背景下,传统教学资源还存在资源颗粒度大、资源应用效率低下等弊端。而在微课的5~10分钟时间内,教师可以讲清讲透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这种细颗粒度的资源使学生可以保持较高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度,把握课程要点。而且微课适合当下互联网播放视频的带宽和速度,结合互联网可以使微课资源更好地进行传播和分享。

2.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于花费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辅之以适当、及时的教学反馈与指导,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可以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程度。

微课既可用于课堂上的集体教学,又可用于课堂外的个别化,特别符合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和节奏进行补充学习。同时利用互联网的问卷星平台和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可以进行微课学习的及时反馈与师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从而消除课堂集体学习的焦虑和压抑心理,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实现大部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微课内容的选取策略

微课的产生是为了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从数量上看,每次给学生进行学习的微课数量不宜过多,一般1~2个;微课中包含的知识点数量也不宜过多,最好集中于从某个知识点的多个角度进行阐述。从内容上看,微课自学的内容应选取课堂上不方便呈现的某个知识点或技能,课下自学应当是课堂学习的延伸。通过多次尝试和问卷调查可发现,最受学生欢迎同时效果也比较好的一般是以下几类。

1.小制作类

随着创客、STEAM等课程在中学日渐发展,与中学物理相关的科技小制作也越来越多,例如自制乐器、自制天平、自制简易验电器、自制简易密度计等,由于课堂时间和材料的限制,很多制作过程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将制作过程制作成微课推送给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出作品,并进行交流、评价和展示。

2.拓展类

由于课堂教学是集体教学,有一些难度过大的内容不适合全班讲解,但又能深化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例如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体的密度、液体压强的公式推导、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推导出浮力公式等。这些内容也可以制作成微课推送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3.难点预习类

有些内容难度较大,但又是课堂上必须学习的,例如密度计刻度线的理论、一些难题的解析等。这些内容也可以制作成微课推送给学生提前预习,以在头脑中先初步建立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到课堂上进行细化和强化。这样能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节省课堂时间。

三、“互联网+”的监督策略

微课用于课后自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自觉程度参差不齐。笔者曾以静电现象的内容为例,选取多个同层次班级,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通过同一种测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如果是通过传统的课堂学习,掌握程度能达到70%左右。如果是只推送给学生一个微视频,大部分学生课后可能看都不看,自学效果几乎为零。如果增加一份纸质的导学案,自学效果会有所提高,但掌握程度只在50%左右。通过进一步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纸质导学案能起到一定的引导、督促作用,但由于仍有不少学生抄袭或者敷衍完成,甚至不做,因而掌握效果大打折扣。

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多次的尝试,笔者发现,可以“互联网+”的监督策略来代替纸质导学案的监督策略。利用互联网上的问卷星平台和微信、QQ等社交平台,加强学生课后自学微课的反馈和监督,最终能实现课后自学和课堂学习的掌握程度基本一致,形成“互联网+微课”的课后自学模式。

利用问卷星平台的“考试”功能,可以设计出关于微课内容的测评,同时微课也可以嵌入评价测试顶端,从而将微课和导学案整合为一体。测评中的每道题,都可以嵌入包含多媒体信息的解析。问卷星平台中有随机设置题目的功能,通过设置可以使每个学生每次抽取到具体题目不同,但又能覆盖到各个知识点的测评。

设计好的问卷星平台测评能自动生成链接或者二维码,教师可直接复制后推送到班级微信或QQ群里。学生可用PC机或移动终端,点开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观看微课并做题,做完提交后问卷星平台会自动批改并反馈。

教师可指定学生完成测评的时间和分数目标,例如晚上9:00之前完成,至少一次90分以上。若学生未达到指定目标,能通过多次观看微课或者查看错题解析等方式,进行反复学习并再次测评,直到达到指定目标为止。

如果微课视频和题目解析仍不能解决问题,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对于个别自觉性不够、超过指定时间仍没有完成的学生,教师则可通过社交平台与学生或家长取得联系,及时进行督促。自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四、策略优点

1.学生操作简单 减轻教师负担

对于学生来说,只需要微信、QQ等常见的社交软件,无须载其他App,点开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观看微课并做题,操作简单、反馈及时。对于教师来说,问卷星平台自动批改客观题,微课视频和题目解析也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困惑,从而大大减轻了人工的工作量。

2.及时反馈 监督学习效果

如果使用传统纸质导学案的监督策略,由于每个学生要完成的内容基本相同,往往存在抄袭、敷衍甚至不做等现象;而教师只能第二天批改时才能发现,使得反馈不够及时。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发现的问题往往也得不到有效纠正。

利用问卷星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完成情况,到指定时间未完成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平台联系家长,实现家校联系共同监督,减少不做题的现象。问卷星平台的题库随机设置功能,使得每个学生抽到的题目都不相同,大大减少了抄袭的现象。教师设置目标分数,每个学生都要达到一定的正确率,这样能大大减少作业敷衍的现象。与传统纸质的导学案相比,利用互联网监督的策略能使导学案的辅助效果有很大提高。

3.增加过程性评价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要求。利用微课自主学习最能体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能力,而且问卷星平台能保留每一位学生的每一次测评情况,并自动生成分析报告,融入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

五、存在的不足

1.管理的限制

课后自学需要用到一些电子设备,但学生又脱离了学校的监督管理,很难保证学生不会利用这些设备去浏览与学业无关的内容。因此家长的监督、家校之间的及时沟通、德育的引导、社会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题目的限制

学生在答题时,只能输入简单的字符。一些物理的特殊符号、公式不能输入,因此测评的题型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例如作图题、需要写过程的大型计算题等题型就无法设计。另外问卷星平台能自动批改的是答案相对比较固定的客观题,例如选择、判断、填空。对于答案比较复杂的主观题还是需要教师在平台上手动进行批改。

3.学生的限制

大部分学生适应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后自学的方式不是很适应,而且对于利用电子设备答题的方式也不是很适应。通过多次尝试可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电子测评一般在20道题左右,完成一次所需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为宜。

4.功能的限制

在数据功能上,教师在查看班级学生完成度时,呈现不够直观,有时还需要辅助Excel软件进行处理。在文本功能上,学生能输入的内容格式过于单一,建议加入类似几何画板的功能,实现作图题的测评。另外还建议插入仿真实验室模块,实现学生在家的虚拟物理实验探究。在互动功能上,问卷星平台和社交平台的融合度还不够,同时建议能增加个性化推送功能,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给学生推送适合自己的其他微课,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身的泛在学习体系。

六、结语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各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入,“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一个趋势。“互联网+微课”的模式能实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互通,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并能利用大数据增加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若采取合适的策略,扬长避短,必将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学习方式,教育的方式和观念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猜你喜欢

学案自学问卷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乡愁导学案
问卷网
“比例尺(一)”导学案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