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方法

2019-09-12黄楠辉

考试周刊 2019年61期
关键词:难题古诗教学

摘 要:作為我国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诗文熠熠生辉。这些或短或长的诗句对仗工整、含义隽永,蕴含古典文化的极致美感,饱含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智慧。然而,这些优美的诗句与现在间隔时间较长,低年级的学生时常感觉晦涩难懂,由于难以理解因此无法代入,心理上由于害怕而产生畏惧感和疏离感,如何引导幼儿们乐学、爱学古诗,给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接近古诗,亲近古诗,让他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呢?我想只要教师能够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恰到好处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关键词:古诗;教学;难题

一、 抓住“诗眼”,领悟诗意。

宋朝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写到“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这句话就形象地指出了“诗眼”的作用——在全文中点石成金,这种作用对于古诗词来说,犹如一枚灵丹,能够巧妙地点题、提升全文一经引发翩然联想。例如《静夜思》这首诗,它的诗眼就是题目中的“思”字。教学时,我从“思”字入手,提出两个问题:是什么引起诗人“思”?诗人在“思”什么?同时给学生充足的读诗时间,通过想象古诗画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接着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与孤独。最后让学生再读古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说诗人思念故乡的什么?感受诗人由明月引发的乡愁乡思。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体会和解读“诗眼”,从中入手感知作者内心的独特况味,理顺全诗的叙事脉络,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古诗词内涵。

二、 还原画面,理解诗意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通过这句话的描述不难看出,所谓诗与画之间,有一定的共同点,优美的诗句在谋篇构架、意境描摹中都仿佛蕴含画的意境,有无尽美感。这也不难理解,很多名诗词都被选为绘画题材。例如杜甫的《绝句》全诗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却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副动静相宜、悠然成趣的优美画卷:鹂“黄”,柳“翠”,鹭“白”,天“青”,雪“白”,各类色彩辉映,令人只读诗句也能感受诗情画意、眼前闪出悦人美景。因此可以说,一首首古诗,就如一幅幅“无线条”画,如果仅仅只是把诗句进行翻译,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一定是味同嚼蜡,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必须动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看到”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无线条”画,感受画面的美妙之处。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我让学生欣赏有关荷叶荷花的课件,并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引导他们反复朗读诗中的名句,有了之前直观的画面感知,学生就能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而体会到古诗的画面美。

三、 声情并茂,品味韵律

古诗语言凝练,字数整齐,句数均衡,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可见,古诗词搭配得宜、适合诵读,具有对称的韵律美感,读起来获得独特的美感体会,激发大家去诵读和传唱。如孟浩然的《春晓》,诗中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韵,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另外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之间有各自的节奏划分,根据节奏不同也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环境更迭。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吟读、朗读、诵读、和读、趣读)读古诗,并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划分古诗的节奏,在读诗中体会出这个诗歌的独特韵律,再结合自己查询出的古诗词含义,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古诗词的含义,达到情境结合的目的,然后再结合诵读来深入领会,最终能够透彻理解诗词含义,以及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 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含义隽永,具有极强的延伸阅读空间。因此,儿童通过对古诗词的不断积累和延展,有利于逐步提升审美水平。《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但教材中古诗的内容毕竟有限,所以,应该进行适度拓展,在丰富学生文学积累的同时,也扩大词汇量,提升审美意识。例如,在教学完白居易的《池上》一诗后,我又提供给学生四首古诗,分别是《村居》《小儿垂钓》《夜书所见》《稚子弄冰》,这四首古诗,对应古时儿童四季的活动。用一首古诗的教学带动多首古诗的阅读,由此及彼,以点带面,不局限于一节课,一首诗,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眼界。此外,我还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一些别称轶事,如“诗仙”“诗圣”“诗王”“诗佛”“初唐四杰”“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等。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我们的学生必定能在古代艺术殿堂里快乐徜徉。通过诵读和学习,他们能够领会——“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重建人生信念。同时,这些宝贵的知识积累和文学财富,也将陪伴他们的人生之路,熏陶他们的审美意识,有助于他们的终生学习。

作者简介:

黄楠辉,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长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难题古诗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难题大作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巧解难题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