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时态的中国羊乳文化发轫与传承

2019-09-11马梦雪刘厚泽

中国乳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羊乳养羊文化

文/杨 辉 马梦雪 刘厚泽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羊乳文化的发轫

中国古代社会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小农经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汉书·郦食其传》中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三时三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部分。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饮食文化在当时社会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羊是人类很久之前就驯养的动物,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由此可以得知羊在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意识文化形态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追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虽然中华民族宣扬自己为龙的传人,但其实有关龙的传说都是后来才流传起来的。在龙的传说出现之前,追根溯源,中华文明与羊始终有着剪不断的紧密联系。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炎帝等人专注与重视羊的文化,甚至将羊做为居住部落的图腾,并逐渐发展演变成后来的图腾文化。深受“羊图腾”的影响,“羊文化”作为一种原始的意识形态逐渐被传承下来。

首先,羊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在于社会道德方面。先民们把羊看成是仁义知礼的化身。《诗经·召南·羔羊》云:“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以羊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与尺度,把人的品性修养与其紧密联系起来。 “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羊群而不党,跪乳有敬”。《春秋繁露》《郑氏婚礼谒文赞》都有此类言论,可见,羊的高贵与神圣形象一早就播下了种子。羊因为具有饮乳跪母的特征,自古便被赋予孝顺、明礼的高贵品质,并将其作为知恩图报,品德高尚的典范。

其次,羊文化对古代社会的影响还体现在当时的文字中。汉字在未被简化前,很多文字都是与“羊”有关的。例如“祥”“善”“美”等,古时它们与羊都是相通的,并且这类汉字大多象征着美好、温柔、祥和、和平与稳定。很多与“羊文化”相关的语言与文字,都值得中华子孙后代细细研读、用心品味,从而在意蕴绵长的语言中受益匪浅。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羊文化”还影响着古代的司法制度,“一角之羊”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类羊,它又不只是羊,也被称为“獬豸”(图1),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汉王充《论衡·是应》:“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作为一种通人性的神兽,它能够巧妙的洞察人心,分析人性,是一种有智慧与高明的动物,在人情世故上,知道是非对错,能准确、敏锐的分辨、体察人心。同时它正义凛然,惩恶扬善,尤其是看到品行不端的官员,就会用它的触角先把他撞到,然后迅速吃掉他们。因此古人把它看作是道德的标准,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官员典范,官员审案时必须佩戴的羊角帽就是根据它的形象设计的,用来承诺与宣誓自己秉公执法,大公无私。

综上,历史悠久的羊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无论是古代的司法制度,还是古人的审美观念等等都与羊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推动着中华文明进步与繁荣,羊乳文化也随着羊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

图1 獬豸(图片来源于网络)

2 羊乳文化的传承

2.1 羊乳文化的缘起

和牛乳是舶来品不同,早在几千年前,中华祖先就有饮用羊乳的习惯。

中国古代文明以农耕文明为主,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农牧”二字。由于劳动力严重缺乏,耕作方式又以铁犁牛耕为主,所以古人饲养的牛以耕牛为主,被用作运输、耕田的重要“工具”。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做除劳动力外的其他用途或屠杀食用。羊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炎热高温、干旱缺水的环境下仍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所以羊乳为满足当时人类持续食用乳制品的需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小农经济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羊乳文化。

2.2 历时态的羊乳文化

古代人类在驯化了狗之后开始驯化羊。羊伴随人类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8 0 0 0~11 000年前。人类开始种植庄稼后,早期的麦田和其他的谷物种植区域吸引了当地的野绵羊和野山羊。在人类的辛勤培育下,渐渐驯化为绵羊和山羊,它们产出的羊乳成为了小孩子最好的食物。羊乳这一高营养的食物既是当时人类重要的营养和热量来源,也满足了人类饮食与味蕾的需求。此外,羊毛也有着大用处,做成衣服可以更好的抵御狂风与暴雪,用来保暖抗寒。

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河北省武安市磁山、陕西省临潼县姜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等地都挖掘出土了羊骨、羊头等物,考古学家推断出大致是在新石器时代,这有力的证明了我国北方养羊的悠久历史,如今一脉相承。根据出土的羊骨分析,南北方均早在龙山文化历史时期就有了养羊的历史。

在我国最早的朝代夏朝,就已有养羊事宜的记载。《楚辞·天问》记载,夏启征服了有扈氏后,强制他们成为牛、羊等牲畜的奴仆,为牛、羊服务,使用严刑与酷厉强迫他们“牧夫牛羊”,视他们比牲畜更为低下。这也说明,夏朝就已经出现饲养牛、羊的奴隶了,从此羊乳文化也悄然发芽,默默兴起。

到了商朝,随着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羊乳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阶段,畜牧养殖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更加突出的地位。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观念上形成了“马、牛、羊、猪、犬、鸡”六畜观念,并逐渐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到了周代,养羊业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先进的水平,养羊业的繁荣也带动着羊乳业的发展与繁荣。

《诗经》中在305 篇文章就有10 多篇与羊有关,可见羊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与思维观念中的重要性。其中,《无羊》篇着重的展示了周宜王时期养羊业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羊的重视方向开始转变,更多的推崇其在繁衍养殖与经济方面的意义与价值。从查阅文献可以能看出,此时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如《礼记》所记载“大夫无故不杀羊”。此时羊的数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羊乳文化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到了汉代,养羊业更加兴盛,还涌现出了专门的养羊专家。河南人卜式,牧羊十余年,养羊千余只,因养羊出名而拜官,并著《养羊经》。据《史记·平淮书》及《汉书·卜式传》记载,此时西北地区出现了“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景象。《后汉书·西羌》中记载,在汉代出土的文物中,有石羊、陶羊、铜羊、画羊以及许多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羊的形象,多象征着吉祥。此时,羊乳文化逐渐形成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六朝墓中常出土瓷羊、陶羊和羊圈。这些陶羊、瓷羊多有翼,已非普通羊。北方的养羊业更是发达,西北地区“牛羊则无数”。贾思勰曾养羊200 余头,总结了养羊经验,在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专列出《养羊篇》。

时至唐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古代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培育出了优质、多元的羊种,如河西羊、蛮羊、沙苑羊、康居大尾羊等。“羊乳亦主消渴、治虚痨、益精气、补肺、肾气、和小肠、合脂做羹,补肾虚,利大肠”。唐代的《食疗本草》就已经提到了饮羊乳的好处,《食医心鉴》提到“ 羊乳益肾气,强阳道,对体虚之人,无论何种病症皆宜,即使健康之人,服之亦可增加体质”,也对其益处做了补充与延伸。唐代刘禹锡的《传信方》中记载,贞元十年,有人被蜘蛛咬伤,腹大如妊,四处求医不见效,某日偶迪一僧人,嘱其每日喝羊乳,不久,病人身体就恢复了正常。可见羊乳除了具有滋补人体的功效之外,还具有很好的解蜘蛛毒效果。渐渐的,古人们开始挖掘羊乳的医用价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又丰富了羊乳文化。

宋代年间,《诸蕃志·中理国》中也有提到众多和羊相关的美食,可谓是层出不穷。两宋期间更是无羊不欢,羊肉鲜嫩可口,大受欢迎,也使得它的价格飙升,普通百姓望而却步,所以利用羊肉制作的美食成为了高官士族、宫廷权贵的标配。宋朝的坊市界限的打破,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使得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更加密切,也使得羊乳文化与文明得以更好的发展繁荣。

早在蒙古帝国创建初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用铁蹄统一中国和大半个欧洲,就是以羊乳作为战场上勇气疗伤、恢复元气的药膳,使他成为历史上战无不胜的强者。众所周知,游牧民族善饮,这与北方草原地带的环境、气候有着较大的关系。入主中原后,进入汉地城镇中居住的蒙古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军民百姓,依然保持着这一传统。此后,经过贵由、窝阔台、蒙哥等几代大汗的统治过后,终于使大蒙古国成为一个横跨亚欧大陆、包括一系列藩属的世界性大帝国。1271年,忽必烈在大蒙古国的基础上建立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天下混乱纷争的历史,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一统的局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羊乳对于大蒙古国乃至元朝的历史都具有极具特殊的意义。《饮膳正要》中就写到了“羊乳粥,温补肾阳,有主治体虚或病后阳痿”的疗效与作用

中医文献曾记录羊乳可治干呕及反胃。《食疗本草》(明·姚可成著))记述:“羊乳亦主消渴、治虚痨、益精气、补肺、肾气、和小肠”。明朝《本草纲目》也这样记载:“羊乳甘温、无毒、补寒冷虚润心肺、治消喝、疗虚劳、益精气、补肺肾气及小肠气”。

清朝慈禧太后当初进宫仅5年,就被封为贵妃,可见咸丰帝对其的宠爱。可是在美人三千的宫廷之中,慈禧太后又凭什么得到咸丰帝的垂青呢?据传慈禧虽不算绝品佳人,却胜在皮肤细腻光滑,宛若白玉一样晶莹,这归咎于慈禧护肤有道,自小就饮用羊乳,所以出落得比别家姑娘水灵、白嫩。清代学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就曾提出“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优秀品质,羊乳的营养特质又让这份孝意更浓。此时的羊乳文化又与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融合。

3 近代的羊乳文化

从普遍喜爱食用羊肉开始,养羊业一脉相承的发展与繁荣,我国羊乳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但羊乳加工业却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有了小小起步,80年代才逐渐步入顶峰,到了90年代开始停滞不前,到了2003年才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羊乳仍然是牛乳的补充,更是由于“膻味”使其市场销路与份额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乳品企业开始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使用牛乳粉冒充羊乳粉销售,且愈演愈烈。更糟的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牛乳的大受欢迎,牛乳产业蓬勃发展,这对羊乳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很快羊乳粉的销路及销量锐减。此时,乳业不断的更新换代,小包装奶粉也走向了末路,几乎所有工厂都开始生产大包装奶粉,以更好的供给糖果厂、冷饮厂。如今,我国一些知名的冷饮生产企业与厂家仍以羊乳粉作为原料,可不幸的是其供给销售单一,利润微薄,后期创新动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阻断了羊乳加工产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打击也使得羊乳行业进入了低谷。近些年国外对于羊乳的消费观念也广泛的传播到了中国,羊乳制品也火爆起来,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广大的消费市场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羊乳业发展,也促进近代的羊乳文化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羊乳粉制品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产品,婴幼儿配方羊乳粉也陆续研制成功。羊乳凭借着高品质的营养成分、纯天然的健康理念逐渐走入高端奶粉市场。

郑大坤在著作《中国补品》中记载到:“山羊乳,功效主滋阴养胃,降火解毒,补肾益精,润肠通便,治干呕反胃,神疲乏力,慢性肾炎,大便干燥秘结,可用于肺结核,急慢性胃炎,食道癌等病症;可治疗口腔炎,某些接触性皮炎等等”。随着羊乳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的科学家也探索出了羊乳中所蕴含的营养及医用价值,不愧被称作奶中之王。

回望古代的羊乳文化,再感受如今的羊乳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羊乳文化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也遭受了停滞不前,遇到阻碍与挫折。人们对羊乳的认识从仅仅充当一种乳制品,用来填饱肚子到最后从羊乳中探索出的营养和医用价值。羊乳文化的发展虽然历经磨难,但如今仍然熠熠生辉,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耀眼光芒。对于现代文明来说,羊乳文化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渗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融入到了中国的整个乳业历史中,发挥着它最根本的意义。

4 结语

羊乳文化作为中国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经久不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羊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食物,但如果细细研究,亲身体验羊乳的历史,感受羊乳文化时,会发现它不仅仅作为一种吃食存在于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它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被刻上中国烙印的文化,从羊乳文化的历史中,仿佛能看见整个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历程,看到了自然之于人类的重要性,看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羊乳养羊文化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花式”喝羊乳,孩子更喜欢
羊乳脱膻工艺研究进展
基于中医古籍的羊乳功用研究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