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价值分析

2019-09-10石丽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非遗的传播价值是非遗传播的重要方面,可以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促进非遗文化的多样性。理清非遗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价值,从而打通传播渠道,让非遗的传承具备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价值;新媒体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价值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中的价值体现,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价值,就是凝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历史需求。马克思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观出发,探讨了价值的根源问题,什么是价值,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求的外界的关系中产生的,它存在物的“客观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物的“客观尺度”简单说就是物客观存在的表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内在尺度”是指人自身的目的、需求、愿望。价值就是在物的客观尺度符合了人的内在尺度中所体现出来的。

价值是物对于人的实际功用,物离开了人的需求,价值就不复存在,物为价值的客体,人为价值的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被各种媒体报道的并产生的非物质文化传播产品(非物质文化产品是指媒体所传播出来的、经过加工过的新闻及电视节目等),是一个传播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它是以人为载体,经过媒体(媒介)的加工、过滤,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产品。在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就是价值主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产品就是价值客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价值就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播中非物质文化传播产品满足了非遗传承人将非遗传承下去的愿望而体现的。

2. 传承和传播一体两面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传统的农耕文明,由于社会的发展,农耕文明逐渐削弱,部分地区的农耕文明甚至已经消失,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外来文化的侵入,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已经远远不及客观现实,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迫在眉睫。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布,用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2001年,我国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到2011年我国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脆弱且容易消逝,传承和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避免的话题。传承与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条腿,两条腿一起发力才能让迈开步伐,跑得更快。过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们实践的文化产物,主要是以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在代际之间进行纵向传承。现在,新兴媒体的出现,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以及融媒体矩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更广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止局限在个别群体内,向更大的空间开始拓展,实现更加广泛和更加持久的大众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发展是基于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之上,传播技术的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具有更多可能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个人传播、人际传播走向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承是继承人与传承人之间的传授与继承,传播是为了给人们的交流搭建共同意识,引导和开展信息交流活动。

3. 促进文化多样性

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文化观和一种文化立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多样性不仅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的传承,还表现为借助各种方式和外力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传播等。

全球一体化进程弱化了文化的边界,对文化遗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亦然成为世界各个共同面对的难题。我国出台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加大了宣传力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下能够传承下去。媒体融合的新背景,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不同的传播渠道,非遗客户端、非遗微信公众号和微博、非遗在新闻客户端的传播、非遗网络视频等。

3.1 非遗客户端

非遗客户端指的是跟非遗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非遗知识的介绍,相关非遗信息的传播,还有手机游戏等,非遗APP是目前非遗传播的重要形式。非遗APP具有全面性、创新性、互动性等特点。

3.2 非遗微信公众号、微博

非遗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的优势是受众数量庞大、传播渠道广等,目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信公众号有208个,微博上关于非遗的信息及账号更广泛。微博和公众号具有转发评论的功能,受众不仅可以是转发和评论,而且还可以发布信息,因此保证了传播的交互性和广泛性。可以通过公众号和微博发布的信息来统计和梳理跟非遗相关的信息,可以为非遗的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来源。

3.3 新闻客户端所传播的非遗

除了传统媒体外,新的移动媒体对非遗的传播除了集聚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外,还对非遗信息的聚合和推送有着极大的优势。其具有受众面广、舆论号召力强的优势。新闻客户端集图片、视频、文字、声音、H5、VR等呈现形式为一体,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更能抓住受众的眼球。

3.4 网络短视频

网络短视频的兴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渠道。兴起的各个短视频客户端拥有着大量的用户,三大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好看,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据第三方市场研究公司 QuestMobile 的数据现实,三大短视频平台平均日活跃数在500万之上。好看视频的用户数已达2亿。百度发布的2019内容创作年度报告显示,短视频应用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9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比例高达74.19%。

4. 增强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辞典把文化认同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且多样,是中华民族基本价值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加大了人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过去的非物质文化只局限于群体内的传播,经过时间的沉淀,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时代的特征,逐渐形成了稳定并带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多样化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局限于群体内部传播,而是扩大到了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单单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区的历史遗产也是整个中国及整个民族的“瑰宝”,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加大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及民族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价值体现在推动中华人民的价值认同,西方文化慢慢侵入中国,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但面对的外来文化进入我国,一味拒绝和抵制是不可取的,只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光大,让民众有了文化自信才有精神支柱,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好.网络时代下新媒体视觉报道传播特性与传播价值[J].西部广播电视,2016(02).

[2]邓晓旭.网络传播价值体系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9(06).

[3]蒋建华.融媒体语境下影视传播价值链的演变[J].新闻界,2017(06).

作者简介:石丽娟(1992-),女,苗族,贵州省贵阳人,贵州民族大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效能分析
纪实类医疗电视真人秀的传播价值分析
电台经营需摆脱固有的上升通道思维,创新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