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效能分析

2016-12-02张宇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突发事件

张宇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事件频发,新媒体成为重大突发事件传播的“加速剂”。文章通过梳理突发事件的传播价值,并分析出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效能,通过对这个题目的探讨为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突发事件;传播价值;特殊效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0-0021-02

1 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事件”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1]。而我们所说的突发事件又是消息事件,由于新闻事件分为紧急性和非紧急性,所以就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顾名思义,从其字面上来看,它就是指那些在人们思想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事件。因为突发事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爆发性和较大的影响力,所以,借用西方新闻价值理论中的一句话就是“越是反常越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就越有新闻价值”。

2 突发事件的传播价值

2.1 新闻价值

在传播的实际操作中,冗杂的信息以及数量难计,报道难度大,变率剧增,这是突发事件本身的表现和性质,大众媒体则以这些特征作为新闻切入点并由此作新闻的热点报道,其势则如猛虎。印度洋海啸作为一个典型的突发事件案例,恰恰体现了突发事件巨大的新闻价值。下面是不同国家、不同媒体对印度洋海啸的攫取过程,让我们看到了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

印度洋海啸发生于2004年12月26日的晚间21点21分。造成灾难的原因是地球板块(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剧烈运动、碰撞。我国的央视国际栏目《中国新闻》在第一时间对该自然灾害进行了报道,在对印度洋海啸采取的连续报道中,大多数使用连线、字幕滚动等形式进行追踪。

2004年12月26日11时,新浪网率先披露印度洋海啸带来的灾情后,国内网站上相关新闻的评论就以每天至少2 000条的数量增加[2]。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停止了设置好的各类电视节目,将50名雇员派往了灾难现场,现场全天派人守候,同时在当地聘请80人协助本台员工进行新闻材料收集,记者在聘请的人中约为1/4。印度洋灾后的前10天,“CNN共播放了大约700小时的电视画面,不惜一切工本,报道第一手的硬新闻”[3]。

央视成立了针对该自然灾害的特别报道组,同时与国际各大新闻媒体接轨,就此次事件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对受灾国的相关情况以及来自于世界各国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进行实时的信息发布,其在高峰时期的新闻报道量超过了各类新闻频道的半数。在节目设置上,专题报道与新闻滚动播出的交互播出的方式是央视的主要新闻手段,除制作了特别节目《焦点访谈》外,央视还将《新闻联播》与《环球时讯》进行连线,实时报道受灾国与各国救援队伍的具体情况,形成了每晚70分钟惯例的海啸专题报道节目。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在于其影响力,接近性、及时性、异样性以及冲突性。

2.2 社会价值

突发事件的成因和发展比较复杂,影响也很深远。在报道过程中,媒体除了考虑事件的新闻价值外,重视社会价值也是极其必要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可以有效的凸显突发事件的价值。

强烈的破坏性和时间的难以预料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性表现,并且其影响、冲击的力量很大,这和很多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受众出于对自己利益的保护和对突发事件的关心,都想了解和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发展状态和影响程度等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2003年,“非典”在全国肆虐,针对本次突发事件,政府基于某些特殊原因而未在事态蔓延前期将“非典”实况公之于民众,而与此同时媒体对于该事件也未能做出行之有效、针对事件的处理措施,谣言四起,使百姓陷入一个恐慌迷茫的阶段,做出很多错误的决定,从而导致疫情迅速蔓延。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有关政府部门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将正确信息公开化,媒体也加紧了跟踪报道,出前线,报疫情,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最新鲜的信息。受众也才开始认识到了这一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

许多的专业学者将新闻媒体的此种功能称作是“检测环境”,也就是客观、准确的对现实社会的情景进行再现,对事物的原貌、状况的变化与发展作情景再现。普利策——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记者,对这一功能有一个极其形象的描述:新闻记者将海面上的一切动态皆收于眼底,海礁浅滩和变数尽被悉数掌控,警报能在任何突发事件出现时做出适时而恰当的反应。对于二者——突发事件的出现与新闻的检测环境,它们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突发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和人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出现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它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又会起到防患于未然的警示作用。

3 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特殊效能

3.1 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优势,即时扩散信息

一次成功的信息传播能够减轻突发事件事后带来的危机,相反,失败的传播活动则会极大程度地降低媒介组织的信誉度和公众对政府及媒介组织的信任。例如:马航MH370失联后,央视微博以及新浪微天下都在第一时间转载了法新社之于本次事件的相关新闻,有关此次事件的信息迅速传播,用事实佐证了媒体传播的时效、及时、迅速等特性,实现“事件即刻发生,公众即刻得知”。

3.2 新旧媒体整合资源,实现权威性、深度性和快速性的结合

过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一般只有当事人或一部分人能够亲身感受、亲眼所见,其他地区的很多人并不了解事件的全过程。例如: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共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在事故发生后,由于新媒体具有跨时空的优势及快捷和便利的条件,突发事件的发布不再是政府和传统媒体的专利,各网络平台对突发事件情况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综合性的报道,使该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具有权威性、深度性和快速性,使公众对突发事件全面了解也成为可能。这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使更多的人关注了突发事件,加强社会的凝聚力,使公众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共同面对,化解了突发事件的风险。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和公众进行多元互动,突破地区的局限性。

3.3 挖掘用户的功能,以用户生产信息的方式提供多方信源

新型媒体在科技与智力的助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多方的信源提供只需要用户使用UGC方式就可轻松完成。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和传播后,公民不仅可以从网络上、电视上、广播中获得相关信息,还可通过网络或手机等渠道对事件进行传播,为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可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培养出一种公民意识,即在发生突发事件后,人们不再单纯的作为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事件的传播过程当中,作为突发事件的宣传员。

3.4 发挥微博、微信的服务、订阅及推送功能,实现特定信息的精准传播

微博与微信成为了现在两大重要的信息传播与获取平台。如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各新闻媒体对马航突发事件进行了多角度的全方位报道,人们通过电视、广播、贴吧、论坛等多个渠道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解,还可以通过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对事件加以传播。尤其是微信订阅及推送功能的运用,使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突发事件特定信息的精准传播。

3.5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聚合,进而形成专题、数据、可视化三类新闻

基于高容化、检索便捷的新型媒体优势,可以从权威消息发布者的主流媒体那里获得一些重要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伤亡人数、事件造成的国家损失以及抗灾救灾的详细进程信息等,可以利用数据的优势对这些重要的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聚合,以方便公众更好地了解信息、解读信息,进而形成专题、数据、可视化三类新闻。

4 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突发事件的类型比较多,它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特殊状态的模式,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研究还在延续,我们应结合新媒体这一特殊的环境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挖掘突发事件传播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将其研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健.突发事件视野下的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研究[M].四川: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72-73.

[2]李昱慧、黄鑫.突发事件与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J].新闻世界,2010(1):1.

[3]王凯.突发事件下决策者的框架效应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69-70.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突发事件
刍议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传播价值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
纪实类医疗电视真人秀的传播价值分析
电台经营需摆脱固有的上升通道思维,创新发展
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传播价值与历史观的冲突及调和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微电影的传播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