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霞客带你游湖南(衡阳篇)衡阳雁去无留意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石鼓衡山徐霞客

巍巍南岳和浩浩湘江,吸引着徐霞客奔赴楚南。他曾流连衡山八日,三进衡州府,三溯湘江,在衡阳境内停留的时间,累计六十天,足迹遍及今衡阳市的十二个县市区,留下一万六千五百余字的游记。对于明末衡州府的山水、城郭、寺观、人文、风俗等,都有详细记载,成为世代相传的无价之宝。

湘江衡山码头,徐霞客登岸处

徐霞客少怀五岳志。二十五岁那年,他登上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然后,又陆续游历了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和北岳恒山。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二十一日清晨,徐霞客从湘江衡山码头登岸,自南门入县城,出西门,行三十里到达岳庙。在随后的八天时间里,他探水帘洞,登祝融峰,宿上封寺,下中山沟,过天柱峰,访福严寺,入方广寺,终于成就遍游五岳的大愿。

力疾登山上祝融

徐霞客是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二十一日上午登峰的。当天日记开篇四字是“力疾登山”,可以看出这位半百老人的矍铄精神和矫健步伐。他一生以攀登和寻胜为乐,每到一地,登山必至最高,探洞必入最深。对于南岳衡山最高的祝融峰,神往已久,当然要挺力一鼓作气而上,方可尽兴!

将军桥、紫云洞、络丝潭、宝善堂、半云庵、茶庵、半山庵、铁佛寺、丹霞寺、湘南寺、南天门、飞來船、讲经台,都是徐霞客记录下来的名字,多数地名现今尤在,可见三百多年并不遥远。

来雁塔上好风光

明末的衡州府,领辖范围远大于现在的衡阳市,包括了衡阳(现衡南、衡阳二县)、衡山(现衡山、衡东、南岳三县区)、耒阳、常宁、安仁、酃(现炎陵县)六县和桂阳州及其下辖的临武、蓝山、嘉禾三县。

徐霞客三进衡州府,在城中逗留时间,前后达三十六天。对于明末衡州府的山水、城郭、街市、寺观、园林等,都有详细记载,成为后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来雁塔始建于明代万历九年(1581年),共七层,高36米。历十三年而成。它的使命,是守护衡州的一方风水和文脉。距今四百多岁的来雁塔,身上留下的不仅是苍苍老态,而且有累累伤痕。塔身外痂瘤密布,烟迹层层。令人欣慰的是,塔身还非常坚固,依然傲立于三汲矶之上,雄视三江大地。

沿着塔内盘旋而上的甬道,登上最高的第七层。三十六米的来雁塔,把人送入半天云中。朝东南面望去,湘江横卧于脚下。在半晴的天气里,近处江流浩荡,远方烟水苍茫,来雁塔正处于蒸水口和耒河口之间。西南面是衡阳城,石鼓山恰如龙头,载着高楼林立的衡阳城北飞。

徐霞客来到衡州的时候,来雁塔只建成几十年,正值最美的年华。他到了第五层,看到湘江自南而来,汇合蒸水之后东转,经塔下,再在东面前方的对岸迎接耒水,然后向北流去。湘江、蒸水、耒水三江并流,虽然不及长江一望无际,但迂回曲折,也足可留恋。

徐霞客说,在塔上眺望四方,最高处是北面的南岳衡山,其次是西面的雨母山,再次是西北面的大海岭。这几座山,一下子拉开了城市的视野,人的胸怀亦随之宽广。

石鼓山,衡阳山水的点睛之笔

徐霞客来到衡州后,并没有直接登临石鼓山,而是从湘江东岸转了一大圈,在丁家渡(现丁家码头)过河,从太子码头上岸,登回雁峰,穿越市区,再来到这里。这一番“热身”,似乎是为了把“好戏”留在后头,更好地感受作为“一郡佳处”的石鼓江山。

石鼓山是天造衡阳山水的点睛之笔。六十九米的海拔,其势胜似万丈危崖。大慧大谋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曾驻此地督察军政。创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的石鼓书院,为宋朝四大书院之一,名士大儒接踵而至。这里聚集了太厚重的自然和人文精华。衡阳八景,石鼓山占其二,即“朱陵后洞”和“石鼓江山”。

徐霞客看石鼓,首先是确定了地理位置:“山在临蒸驿之后,武侯庙之东,湘江在其南,蒸江在其北。”来自雨母山的山脉,度过城区后,向东突起,形成奇峰。

然后,详细记述了石鼓书院的布局:自西向东,由山脚及山顶,最前面的是禹碑亭,然后是崇业堂,中间位置是供奉孔子的宣圣殿。山巅楼阁高耸,下层叫回澜堂,上层叫大观楼。再往东,就是山的另一面了。大观楼后有七贤祠,祠后是生生阁。位置最下而靠近河水的,是合江亭。

徐霞客站在大观楼上,向西南眺望,看到了南面遥相对峙的回雁峰。城中万家烟市,江上帆影片片。蒸、湘相夹于左右,就像流淌在窗台下面。三面美景,尽收眼底。来到生生阁上,则看到石鼓山的另一面奇景:蒸水和湘江在眼前合流,稍远处耒水汇入湘江,然后滔滔北去。

石鼓书院几经劫难,到抗战之后,文物古迹片瓦不存。2003年,衡阳市政府全面修复石鼓书院,再现明清期间的盛况,其中很多方面参考了《徐霞客游记》。

上堡市之矿

上堡市是徐霞客入耒后记下的第一个地名。虽然上堡现在只是黄市镇的一个村,但上堡街的资格,的确够老。

考古工作者在上堡地区发现了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史料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境内上堡乡民已从事铁矿开采和冶炼。明代中期,有上堡市社学。历史上的上堡市辖区相当于现在的黄市镇。在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期间,上堡市曾两次短期充当过耒阳县治的角色。

徐霞客对上堡的记载,着眼于当地的矿产:“岭上多翻砂转石,是为出锡之所。山下有市,煎炼成块,以发客焉。”

虽然只是轻描淡写,与史实却是完全吻合的。由于锡产量大,上堡街在明代就设立锡所。清光绪三十二年,上堡街一带有铁、铅、金、银、锡、锑矿一百多处。民国初年,上堡等地建有炼铁厂。据说,早些年,黄市山上还可以拾到露天矿石,老婆婆运气好时,一天下来可兑换到百十来块钱哩。

以上堡为界,东南部多大理石,西部多硫、铁和有色金属。上堡大理石润如脂、洁如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建设时,使用了这里的大理石样本。徐霞客在衡州城见到桂王府前的两个大狮子,“其色纯白,云来自耒河内百里”,大概就是指这里吧。由于石材丰富,上堡一带的街道和民房,使用大理石作饰材,甚至铺设街道,十分随意。

(摘自《陪徐霞客游湖南》谭民政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石鼓衡山徐霞客
观日台弄笛
管仲的“货币战争”
Right to Roam
Travel Is The Best Teacher
石鼓书院
石鼓南迁北归记
陈仓石鼓: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衡山
徐霞客志在四方
陈仓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