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华丽转身 遇见最美“小帆船”

2019-09-10余小芬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系统建设

余小芬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基于学生立场和教师发展,我校在保障国家课標、部编版教材的全面落实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课程开发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拥有内外兼修的阳光与自信,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幸福和快乐,打破千人一面、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格局,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让课堂之外丰富多彩。

【关键词】课程生长点 整合设计 系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基于学生立场和教师发展,我校在保障国家课标、部编版教材的全面落实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课程开发探索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一路走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必须通过课程传递信息、表达意义和提升价值,只有聚焦课程建设,才有可能取得学校变革的实质性的成功。

一、精准分析学校基础,选择课程建设的生长点

为了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让我校学生拥有内外兼修的阳光与自信,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幸福和快乐,打破千人一面、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格局,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让课堂之外丰富多彩。我校领导班子觉得开发和编写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特色教材迫在眉睫,不是跟风,不是应景,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一种自觉的教育行为。

为此,学校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资源的配备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在“精彩六年,为理想奠基”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校构建了以课程为支撑点的校本课程系统,为学生铺设幸福成长的跑道,以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充分考虑资源、师生等方面的差异后,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创造性整合,构建了“基础型” “兴趣型”两大类的1.0层次的课程体系。

(1)基础型课程包括“快乐Do Re Mi”“美文诵读”“小学生礼仪”“红领巾之声”四门课程。这四门基础课程的开发,让校园不仅有琴声、读书声、礼仪声,还有充满着童真的欢笑声。

(2)兴趣型课程包含体育类、艺术类、益智类、文学类、手工类等共80多个教学班,学员招聘号称“百团会师”,学生选课能够“百里挑一”,活动展现“百家争鸣”,课程考核“百花齐放”。

这个层次的课程变革,主要是以课程门类的增减为标志,开发一门又一门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增减,这是“点状”水平的课程变革。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现有课程实施方式单一,依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科学习为主范域,以知识拓展为主要追求,学校课程建设没有触及课堂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没有关系,因此教师们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他们觉得“课程开发浪费时间”,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用。浅尝辄止的课程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行政推动或为了学校办学特色而进行的。

二、整合设计课程内容,打造师生共同成长平台

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识别、发现、回应、满足、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发展的关键。从学生学习需求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去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与不满足的动态平衡中去研究学校课程架构才有实际意义。我们的课程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聚焦学生的生长点。在“回归”意义上,学校课程建设把学习需求放在中央,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体反映。

在1.0层次课程的基础上,我们辅之以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户外学习、服务学习、综合学习、动手操作等方式,基于学校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就这样我们的2.0层次的校本课程诞生了,主要是将教育背景、内容、形式与信息中的“相似块”整合在一起,以德育为先导,以语言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围绕同一个主题,从各个不同角度集中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围绕“季节”和“节日”主题实施体验式校本课程,分为《春之诵》《夏之爱》《秋之韵》《冬之品》四季课程,同时开展《春天圆舞曲》《夏天成长曲》《秋天欢庆曲》《冬天畅想曲》四季体验活动。让学生们诵诗、唱歌、赏景、品食、绘图、玩游戏、写文章、过节日。主题大单元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学习、交流,学生们高兴地把大单元活动取名为“幸福课程”。这个层次的课程变革是围绕办学特色的“线性”课程设计与打造水平。

2.0层次的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全体必修+个体任选+群体必选”。基础型课程全体学生必修;兴趣型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可进行选修,采取班级授课制、分层分项走班制、团体辅导制、自主体验等多种形式,每逢周一到周四的下午,学生依照自己的选课组合,到兴趣班上课;主题大单元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一个主题,多种设计,年级群体必选,每当新的一个季节或节日来临,各年级组就争先恐后开展为期一周或两周的主题大单元体验活动。真正实现了“基础课程养好习惯,兴趣课程发展个性,主题活动体验快乐”,从多个层面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我们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抓住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两个关键环节。

“自下而上”指的是在校本课程的生成上让全体教师主动参与,生成改进,学生、班主任、年级组长,大家积极参与,让校本课程成为有根之木,有源之水。

“自上而下”指的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它如何与学校文化相融合,如何与办学理念相符合。我们组队来到情境教育发源地之一的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听国家督学成尚荣,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的讲座,通过一次次考察、学习,在专家的引领下,校本课程的理论架构、体系建立、开发要点、育人定位等应运而生。

当然,校本课程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难点:校本课程的专业性与教师实施课程能力之间的差距,师资力量在有形无形中成为校本课程推进的瓶颈。如何破解呢?我们的做法是“培植一束辐射源”——校长好好领悟,“催生一支种子队”——骨干教师好好引领,“影响一个教师群”——全体教师好好实施。只有全体教师参与了,校本课程才会被广泛认同、深入推进。

三、寻找课程育人之道,展开学校课程系统建设

一所优质学校应该建构自己独特的课程模式,这是由学校内涵提升与特色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正当我们沉浸在校本课程开花结果的幸福时刻时,我们又在思考:学校虽然开发了很多课程,但对课程没有进行合理分类,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与结构性比较弱;杂乱无序的“课程碎片”以及随意拼凑的“课程拼盘”,很难发挥整体育人效果。我校的课程变革亟须运用系统思维把经验模型化,形成自己的課程模式。经过我们领导班子成员的再三思量,决定千方百计访问名家,2018年暑假我们邀请上海著名课程专家韩立芬教授来我校传经送宝,打开铸造课程精品化、体系化的大门。经过专家的指导,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将国家课程与校本特色育人指标相结合,我们的3.0层次“小帆船”课程应运而生。在这个层次中,学校课程发展呈鸟巢状,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这是文化建构与创生层次的课程变革。我校的“小帆船”课程的概况如下:

(1)课程哲学:来源于学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理念。

(2)育人目标:培养能够自主驾驭生活之舟,绽放生命之精彩,具有理想抱负的少年。

(3)课程理念:我们将学校课程建设理念定位为“一人一叶舟,千人千帆竞”。期望学生能够自主驾驭生命的小舟,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建立人生理想,创造自己生命中的精彩,向着理想的彼岸一道前行。

(4)两层含义:一方面,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驾驭人生的航船,放眼世界、乘风破浪,勇敢前行;另一方面,希望每一个学生如同学校的校名一样,有自己的志趣与理想,以学校课程为舟,登上理想的彼岸。

(5)课程图谱构架:以“小帆船”课程为载体,通过达志、达美、达慧、达人四大课程系列,上百门课程,为学生创设健康多元的发展空间。本学期我们成立了“小帆船”课程研发中心,教师们开发出了一系列好玩又有趣的课程,其中涵盖了德育、体育、社团、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小帆船”课程的主题大单元活动有:一年级的“祖国妈妈,生日快乐”;二年级的“我和家乡最亲亲”;三年级的“2018,乐享金秋”;四年级的“家乡味正浓”;五年级的“有风吹来稻谷香”;六年级的“月是故乡明”。同时,“小帆船”课程中的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有围棋、网球、轮滑、球类、跳水、航模、舞蹈、陶艺、皮影等,各种社团活动百花齐放。

我们坚信一所学校构建了自己的课程模式,有逻辑地推进课程变革,学校课程发展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格局,学校发展就会呈现不一样的态势。

猜你喜欢

系统建设
中型医院网络规划方案设计
浅谈高校经管类实践综合平台建设创新
电力企业运营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的探究
火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研究
党校校园网建设
南京营运小客车发展现状及运营服务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浅谈我校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建设
电网企业物资合同台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论辽宁省环境数据管理中心的建设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