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外阅读培养的几点尝试

2019-09-10李红艳

关键词:经典激趣拓展

李红艳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和品位……仅靠课内阅读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要进行课外拓展。从激发兴趣,家校联合,延伸课外、立足校本,丰富活动几方面入手,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激趣 习惯 拓展 经典 提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质量和品位……在小学阶段,总体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由此可知,阅读教学仅靠课内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进行课外拓展。如何进行拓展阅读呢?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将学生带入了浩瀚的书的海洋。

一、交流读书故事,激发阅读欲望

阅读课上,我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红高梁》的电影视频。看后我告诉学生,这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是根据我国唯一获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写的小说改编的,它现在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我又补充介绍:莫言小时候小学都没毕业,但由于他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爱看故事书,后来又爱写故事,最终获得世界大奖。然后,我布置当天回家的作业就是问父母或上网查找名家或伟人爱读书的故事,第二天课堂交流。第二天,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分享。有的学生说了《凿壁偷光》的故事,有的说到高尔基、爱迪生、列宁、毛泽东等酷爱读书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引导:你们喜欢读书吗?读过什么书?对于书看得多的同学,我给予了大力表扬,并鼓励他,坚持下去,将来他有可能也会成为名人、伟人。看到同学们一双双瞪大的眼睛,惊喜的表情,我知道我的话激起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二、加强家校联合,培养阅读习惯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来城务工人员家庭,不少孩子课外阅读几乎为零。针对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开展有效课外阅读。每天早读的时间,我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午读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著。一段时间下来,即使没有老师,同学们来到教室,也大都拿起经典古诗文或名家名著主动诵读或阅读,再也看不到学生一到教室就打闹的现象。我还利用教学楼内的图书吧和图书室,鼓励学生课间翻阅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或者去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书,带回家阅读。我请爱读书的学生说说他们是利用哪些时间读课外书的,有的说课间、课后时间,有的说饭前、饭后时间,还有的说睡前时间。我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建议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的课外书。书没有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就行。我还与学生约定,每个月抽一节课的时间,把自己看完的书带到学校,相互交流。交流之后,听的同学如果对某本书感兴趣的话可以向同学借阅,或者拿自己的书与同学换阅。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要立足校内,还需要课外时间家长的配合督促。我用校讯通、家长会等平台,让家长了解学生读书的重要性,请家长每天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他们喜爱的课外书。为了促使家长加入家庭阅读中来,我专门组织了班级亲子阅读交流活动,请家长来到班级介绍经验,我还组织亲子阅读展示,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在班级给其他学生当场朗读一些书中的片段或情境表演,收集亲子阅读照片,进行展示,等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展示,家长们的阅读兴趣有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浓了。

三、课内延伸课外,拓宽阅读视野

拓展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每学期开学初,我都要通览教材,根据教材的编排,制订出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计划。如:四年级上学期在课外阅读计划中主要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爱的教育》《王尔德童话》《格林童话》,下学期主要推荐阅读《小英雄雨来的故事》《绿山墙的安妮》《古希腊神话》《天方夜谭》等。我还结合与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引导学生每学一个单元课文的同时,阅读《同步阅读》中同一主题的文章,加深体会同一类主题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主题的其他文章。此外,我还结合学校为学生推荐的课外读本,尝试由一篇课文推荐整本书阅读、由一个主题推荐多类书阅读、由相关主题推荐相关书阅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四、立足校本资源,诵读经典诗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要求各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本学年,我校开发的校本资源是《古诗文经典诵读》,要求四年级诵读的是6篇简短的说理古文,21篇经典古诗词,1篇现代短诗。我引导学生先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方法,然后我一遍遍地示范带读,努力让学生把古诗文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在学生读通、读顺、读得有韵味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尝试着去理解每首古诗文的大致意思,再去誦读就容易多了。诵读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把这些古诗词分类,如:写景、写人、离别、叙事、抒情等,并将相关类型的诗词与学生学过的古诗词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感悟,并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类型的古诗词。如:诵读送别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时,学生就提到学过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我请学生将它们放在一起诵读,同学们对这类表达深情厚谊的送别诗的理解感悟就更加深刻了。很快,喜欢这类诗的学生又找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等送别诗拿给我看,并试着诵读。现代短诗《月之故乡》,学生们读后都认为同古诗词相比,它太简单了。为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远意境,我补充介绍了作者彭邦桢:他年轻时离开故乡,一生漂泊异乡,以至在遥远的异国看到水中的圆月和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同一明月下的故乡是怎样呢?月圆人不圆,那种与故乡长年天各一方的感受,怎能不叫人断肠?“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言尽意不尽,道出无数漂泊异乡人的心声。此时,同学们再涌读这首诗,已经带了浓浓的忧伤。因为学生之前学过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表达相思的古诗,如《静夜思》《海上生明月》等,我请他们涌读相关诗句,并与这首现代诗作比较。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看似简单的诗句所包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古诗文经典诵读,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经典古诗文的无限魅力。很多学生开始爱上了这些千百年来让人引起共鸣、赞叹不已的经典古诗文,有些还积极地寻找自己喜爱的某一类的古诗文主动诵读。立足校本教材,立足校本中一首首经典诗文,牵领出类似体裁、题材的其他诗文,使得我班学生的经典诵读已不仅仅着眼于校本教材,更放眼于校本之外中华传统文化浩瀚的经典文海了。

五、丰富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品位

为广泛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我们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活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向学生开放,教学楼内每个楼层设立图书吧,每班教室设立图书角,供学生课间阅读。学校还开展了“书香班级”“阅读之星”评选、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展示、经典阅读测试等活动。为了促进班级学生读书,我不仅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种读书活动,同时在班级也开展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坚持每天早读诵经典,午读看名著,课间交流交换课外书。每周一堂课外阅读欣赏课,有时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美文,有时师生共读一篇文章,有时师生共同赏析一本书。每月开展一次“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既有学生的推荐,也有老师的补充,在此基础上评选一名“阅读之星”,学期末选出“阅读大王”,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每学期进行一次美文朗读比赛、一次经典诵读比赛,一次讲故事比赛、一次课外阅读测试,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并适时邀请家长到校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我还引导学生阅读时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学期末进行评比。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品位。家长也反映,孩子同家后,看课外书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有的还兴味盎然地向他们述说自己所看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孩子们俨然已经爱上了阅读,爱上了以书为伴的生活。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很容易被各种信息引诱,心性变得浮躁。只有读书才能修身养性,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在各行各业中永立潮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将孩子们引入浩瀚的知识海洋,让他们满怀豪情地游向世界,游向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昆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06(2).

[3]赵小燕.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9(5).

猜你喜欢

经典激趣拓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
激趣 导思 引探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