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质量校对人员的基本素养问题分析

2019-09-10

兰台内外 2019年34期
关键词:基本素养

宋 鹏

摘 要:目前各行各业的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书稿也采用了电子文本的形式进行与编辑,计算机技术虽然提高书稿编辑的工作效率,但也提高了各类差错的出现概率,对图书质量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在分析了校对人员素养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图书校对人员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图书质量校对人员素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图书质量;校对人员;基本素养

校对工作是图书编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具有较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需要校对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校对是图书出版编辑过程中必须经的一道工序,校对人员按照原稿来审查订正图书在排印与缮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主要功能体现在“校异同”和“校是非”两个方面,其中“校异同”指的是纠正校样中存在的排版差错,“校是非”指的是纠正原稿中存在的差错,需要校对人员具备较强的是非判断能力。校对工作时图书在印制前完成的最后一道流程,目的是在图书出版前纠正各种差错,保障图书内容准确。

一、校对人员素养的重要性

校对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态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耐心并且准确的发展图书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首先,校对人员要能够依照原稿找出图书排版上存在的差错,准确无误的对原稿内容进行呈现。其次,校对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能够发现原稿在词句使用以及文字逻辑上存在的问题。

校对人员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是对图书质量进行负责,对读者的阅读感受进行负责,计算机技术在图书创造与编审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操作失误出现文字或者排版上的错误。因此,校对人员的工作实际上承担了较大的工作责任,需要经过细致的比照来准确将图书原稿的内容表达出来。

二、新时期图书质量校对人员面临的问题

1.校对思维发生变化。目前,图书创作普遍采用了电子版的形式,原始稿件同校样间的差异在上述情况下逐渐消失,校对人员开始采用理校法、本校法以及他校法等方法来校对图书的数字原稿,更多的关注图书原稿中的技术性差错、政治性差错以及常识性差错,这些问题对校对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2.校对客体电子化。数字化的图书出版模式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但对我国读者的图书阅读质量造成了一定冲击,图书校对工作的常识快速更新,这就要求图书校对人员需要不断的数字化图书校对的知识,在第一时间了解数字化图书校对新出现的词语以及校对理念,保障自己能够具备解决校对客体电子化的能力。

3.校对方式通读化。当前,图书作者多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图书的创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创作过程中出现文字输入、语句表达以及排版等方面的错误,例如输入法的使用、计算机病毒等,因此图书原稿的差错率提升,需要校对人员进行反复通读来判断和校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校对人员基本素养的对策

1.转变校对观念。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图书校对的工作模式也发现了很大变化,校对人员需要结合图书校对工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校对思维,保障校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受到图书纸质版原始稿件的校对工作模式的影响,部分校对人员通常难以对纸质稿件整理校对工作与电子版稿件整理校对工作的区别进行准确了解,进而影响了电子版稿件的整理校对工作。因此,图书校对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数字版排版技术与数字化的图书校对软件,在应用Word文档基础排版技术,对稿件中常见的差错进行校对,在利用专业图书编校软件进一步控制图书稿件的差错率,例如可以通过Word文档中的查找功能查找图书稿件中的同类错误,提高稿件差错的纠正效率。在应用具体校对软件时,一般由打来需校对的文档、设置文档校对参数、开始校对工作三个步骤,校对人员可以先进行校对标记更进行纠正,也可一边校对一边纠正。

2.掌握现代化的校对技能。数字化图书的校对一般采用电容式触控模式,校对人员使用电容笔,通过黑马校对软件打开需要校对的文档,开始对文字书写等常规问题进行校对。数字化校对软件的具体运行特点同纸质版校对工作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主要的改变是用电容笔来代替了传统的人工书写模式,在校对过程中需要对校对软件进行合理配置,保障网络环境顺畅。针对的数字化校对模式中,图书稿件的政治性错误以及软件错误等新的差错形式,校对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政治学的重视度,了解主要编辑软件的应用问题,在最大范围内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在校对政治性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革命导师以及国名、地名等内容;在校对科学性问题时,需要注重自然科学以及技术图书数据的处理;在进行数字化电子版的校对过程中,校对人员可以对图书版本进行全面分析,对比发排样本同校对样本之间的差别,保障整体校对工作的正确率。同时,校对人员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样本中出现的概念差异,不应因过于主观导致常识性错误。

3.构建综合性校对体系。校对模式的通读化要求校对人员具备较高计算机差错校对软件应用能力,校对人员在工作中需掌握电子书、数字化以及PC端手写板等各类主要的电子校对软件的应用方法,结合使用智能阅读移动阅读器,整体提高电子版图书稿件的校对效率,降低稿件整体差错率,例如PC端结合手写板的校对模式,可以让校对人员灵活交替应用鼠标与手写工具的操作模式,提高校对工作的便利性与舒适度。在数字化出版的时代,图书校对工作的客体以及工作模式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校对工作人员应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胜任图书校对工作。

此外,图书校对工作的压力较大,校对人员容易在繁杂和枯燥的工作中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校对人员需要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通过有效办法的减压排压,呈现出较好的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图书校对人员的基本素养对图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无纸化的图书出版模式需要校对人员具备更高的基本素养。当前,校对人员面临着校对思维变化、校对客体电子化、校对方式通读化的新问题,需要及时转变校对思维,灵活应用图书校对的电子化工作,学习现代化的校对技能,构建综合性校对体系。

参考文献:

[1]隗立娜.浅论提高图书质量对校对人员素养要求[J].中国报业,2018

[2]傅 玲.論在数字出版时代如何培养、提升校对人才的职业能力[J].智库时代,2018

[3]袁宏军.数字出版时代图书校对人员面临的新问题及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18

[4]熊 菁.浅析校对人员如何进行自我完善[J].采写编,2017

[5]桂 香.浅论提高图书质量对校对人员素养的要求[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7

猜你喜欢

基本素养
高中政治的教学要求探析
新时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素养及培养对策
新时期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养研究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戏剧导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探讨
城乡规划特色应用型人才基本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谈中职学生预就业的基本素养培训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