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研究

2019-09-10汤银爱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5期
关键词:问题企业

摘要:企业注销、清算工作是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且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清算和注销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税务部门来说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说了解企业注销、清算涉税问题可以提高税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企业从成立到注销会涉及注册、变更和注销一系列的税务活动。企业在注销税务时,财务人员需要办理相关的税务手续。本文首先对企业清算的情形进行分析,随后对区分开清算之前涉税事项和清算期间的涉税项目进行讨论,最后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完善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对策,以供专业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企业;注销清算;涉税;问题

一、企业清算的情形

企业注销清算主要指的是,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宣布破产、倒闭或者是因为触发了法律法规需要吊销执照。在公司注销营业执照之前清理现存的资产和一切的法律关系,并且相关部门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资产和债务问题,进行清理和处分,解决一切的债务关系和资产问题。

二、区分开清算之前涉税事项和清算期间的涉税项目

企业的清算和注销程序需要严格的遵守国家的《公司法》《企业清算环节所得税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企业在倒闭、破产和吊销营业执照之后需要去相关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资产托管、处置、分配企业资产。清算之前涉税指的就是在企业宣告破产之前所涉及的税务问题,纳税的主体是原企业的法人,计税基础也依据在原企业经营条件下确认的。税务部门对清算之前的涉税事项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原来的企業是否有违法行为、是否有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的行为。这里所涉及的税款不仅包含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其中还包含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企业的财产税等税费,相关部门需要对原企业的清算之前涉税事项一并处理好,监督原企业一次性缴清费用。

三、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的注意事项

(一)处置资产、负债的损益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的依据

需要处置资产的交易价格或可变现价值扣除资产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后的余额为资产处理损益,再加上负债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就是清算所得。

(二)分配剩余财产过程中涉税事项

处置资产交易价格或者可变现价值优先扣除清算费用后,剩余资金分配以下:第一,支付所拖欠原企业员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第二,原企业员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第三,需要支付清算所得税和年度的欠税;第四,处置资产如果不足以清偿所有的债务,则按比例分配。如果清偿公司债务后有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投资方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如果投资者是自然人还需要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四、企业税务注销清算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正常户不能履行正常的注销手续

我国《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注销税务事项是由企业纳税人发起,纳税人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根据相关法规中止一切经营行为,只有在纳税人申请提交之后注销程序才能启动。如果纳税人没有提交申请,税务部门是无法开启注销程序。对一些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商户,税务部门是无法直接对这些企业进行注销处理的。企业的纳税人虽然确实发生了企业破产的情况,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不申报注销税务登记,也不终止涉税行为。还有一些企业存在蓄意逃脱税务,如果纳税人的状态没有终止就逃跑,那么长久下去就变成非正常用户。对于这些走逃企业的法人,以前相关部门对他们缺乏一定的追究手段,给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工商总局下发最新规定,企业不按时报税、公司不进行注销将给公司带来信用污点,直接影响法人的贷款买房、移民、养老保险,甚至影响搭乘飞机和高铁等。为避免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各法人代表应依据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不可懈怠。

(二)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直接去办理工商登记注销

有一些企业因为破产和经营不善等原因需要进行企业税务注销,但是个别企业投机取巧在还没有注销税务登记直接注销工商登记。这也是因为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之间联系不严谨导致的结果,税务部门也只能在纳税人没有申报的情况下才能发现但是这就给税款催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不法企业的法人就是利用这种手段偷税避税。

五、完善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对策

(一)完善税务登记注销管理制度

想要解决企业的注销清算中涉税问题,首先需要完善税务登记,确保工商部门在直销企业营业执照时可以取得税务注销相关证明。其次就是需要详细的记录注销企业的名称和法人的名字、注销时间、注销原因等,这些内容也是为了方便后续管理工作的查询。相关部门需要定期走访企业及查询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经营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的当前状态。最后就是建立“公告注销”制度。税务部门要和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对于一些逃跑的企业要一查到底让他们无路可逃。对于一些长期不申报的非正常用户进行强制性的注销登记,并且要记录在案。这些企业的法人在以后无法注册新的企业,情节严重的,纳入工商失信记录。

(二)补充完善现有税收法规

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完善现有税收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当中明确规定企业在注销清算期间需要将所有资产进行清理,涉及税款也需要在第一时间上缴。对于一些在清算截止日之前还没有清理完的资产和债务可以提请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协助处理,同时事务部门应该加强日常管理把企业的税务问题尽量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就解决掉,而不是在发现问题和注销登记的时候再去解决。

(三)运用信息管税手段加强税源管理

一些地区的税务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没有对企业的税收问题加强管理,把这些问题都留到企业注销时。企业注销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此税务部门应该把这些税务工作尽量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就解决好,而不是留在注销环节。税务部门还应该建立信息监管系统,这样可以随时发挥出税务部门的监督作用,还应与工商、环保、消防等部门共同联网,获取企业最新动态及时沟通,加大对企业涉税问题的预警。税务部门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账务等方面的管理,并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进行监管核查,对擅自更改账务销毁账簿的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对已经注销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

(四)严格规范企业的注销清算行为

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税务注销清算的同时,不仅需要报送规定的资料,同时还需要提供企业各股东的决议以及公司财产清单、财产清算分配方案等相关资料,据此了解企业的财产、债务、债权问题。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到企业实地考察,确认企业上交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对企业近几年来的资产和资金问题、税务问题进行核查。税务部门也需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去提高当地企业法人的税务意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注销税务登记工作是税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现在我国企业注销清算工作当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非正常户不履行正常的注销手续、税务部门对税务注销清算缺乏比较有力的监督、不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直接去办理工商登记注销等。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税务注销管理制度、补充完善现有税收法规。

参考文献:

[1]郭强,于清明,于宁,等.浅析注销企业所得税清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税务研究,2017(8):130-131.

[2]都美华.我国国有企业清算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12):80-82.

[3]王兵兵.如何在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子改分”体制改革[J].经贸实践,2018,226(8):272.

作者简介:

汤银爱,广东恒生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猜你喜欢

问题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