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金融科技赋能新金融发展

2019-09-10李嵩岭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35期
关键词:金融科技实体经济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出新金融业态,传统行业边界被打破,重构着现代金融业,新金融呈现出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特点,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微妙变化,金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且趋于无形,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租赁公司等传统服务理念和产品设计,也随着新金融业态的形成,更加贴近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选取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服务案例侧重分析了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内涵,结合金融租赁公司兼具“融资”和“融物”功能且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行业特性,从三个方面阐述应如何以金融科技为支撑,以解决社会痛点问题为导向,全面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从而实现金融与科技“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关键词:新金融;金融科技;金融租赁;实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行业的深入应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出新金融业态,传统行业边界被打破,重构着现代金融业,新金融呈现出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特点,新金融业态下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联系地更加紧密。本文选取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普惠金融服务案例,分析了金融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内涵。最后,结合金融租赁公司兼具“融资”和“融物”功能且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行业特性,从三个方面阐述应如何以金融科技为支撑,提升金融租赁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信息平台助力银行服务小微企业

(一)“五贷一透”服务小微企业案例

某手机超市的经营者想扩大经营规模,但碍于资金不足。基于常规的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需要先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物、财务报表,再经历一系列评估、信审、办理相关抵押登记等手续,程序烦琐且费时,这让该超市经营者望而却步。当地建行工作人员了解到该商家POS机流水每月有10万元左右,向其推荐了建行“POS”贷产品,尽调后向其提供了30万元贷款支持。从申请到放款用时不到两周。

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企业自身信息不透明、竞争力薄弱、缺乏合适的担保品等问题,在流动性退潮后整体面临突出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小微企业的内在融资需求,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达4.4万亿美元,而融资供给仅约为2.5万亿美元,对应的融资缺口达1.9万亿美元。如何创新风控方式,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是当下金融机构亟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对此,建行积极引进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综合测评客户的金融总量、交易结算和信用记錄等,随后针对小微客户“量体裁衣”,针对化推出“信用贷”“善融贷”“创业贷”“POS贷”“税易贷”“结算透”等小额无抵押信贷产品。

“五贷一透”的差异化定制功能和高效运营依托于金融科技对申请人各项指标量化管控和智能遴选——譬如对信用记录良好的核心企业可以提供最高500万元贷款;对于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能发放最高200万元贷款;对POS收单交易频繁、有稳定收单交易流水且交易金额在一定额度以上的小微企业,能够提供最高200万元贷款;对按时足额纳税的无贷款小微企业提供最高200万元贷款;对在建行没有活跃账户但是持续稳定经营、经营效益良好、结算数据充分的小微企业,可以发放最高80万元贷款;对合作时间较长且持有结算卡的小额结算客户,可提供最高50万的贷款。

(二)信息平台助力普惠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建行逐步形成了“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计、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的“五化”普惠金融特色新模式。通过搭建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基于客户交易结算、POS流水、纳税记录等信息,依托小微企业评分卡进行数据画像和群像分析,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推出差异化系列产品和多项子产品,利用数据信息赋能,不断完善“小微快贷”全流程、全方位产品体系。

此后,在“小微快贷”系列产品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惠懂你”手机移动端融资新平台,集成在线测额、预约开户、贷款办理、进度查询等功能,实现了“秒批秒贷、一次定价、费用全清”,推出5个月访问量即突破1000万次。截至2019年6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8311.22亿元,较年初增长36.23%;普惠金融贷款客户数1225900户,较年初增长20.42%。2018年普惠金融贷款不良率低于1%。

(三)金融科技赋能新金融

上述系列产品的成功运营,实质上是对碎片化数据整合、深度分析和甄别应用的结果,审批人基于业务办理、市场分析、内部管理、外部监管的需求,产生并记录了涉及申请入账户资金往来、财务信息等巨量的文本式结构化数据,以及通过网银浏览、电话、视频了解到的客户行为习惯、兴趣偏好等非结构化数据,构成多维有效数据库。依托该资源,审批人能有效识别客户属性、规模,并利用数据监测并量度各类风险,确定企业资信水平和现金流状况,给予适当授信额。以上模式可广泛应用于贷款评估、客户准入或退出、授信审批、产品定价、风险分类、经济资本管理、绩效考核等重要领域,为金融决策提供全方位、精确化和实时的信息支持。

金融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公众属性,所提供的服务目标均源自社会、源自公众;反过来讲,公众的广泛参与促进了金融业为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因此,金融业较其他领域对信息赋能的搭建更具优势、也更为迫切。一方面,金融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客户身份、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收付交易等大量高价值密度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运用专业技术挖掘和分析之后,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识别等科技手段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实现依靠技术促进业务升级,金融科技的运用不仅突破金融服务业新的边界,也将在今后为新金融业务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金融科技赋能金融租赁公司的新思考

作为兼具“融资”和“融物”功能且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金融租赁行业,金融科技赋能租赁业务的运行逻辑和技术创新会给公司的战略规划、行业准入及投向、客户营销、小微企业产品定制等提供更加高效和更具前瞻性的决策依据。金融租赁公司应当以建设“获客信息立体化、流程决策高效化、租赁物管理数字化”的现代金融科技体系为目标,深化传统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全方位提高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和租赁物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借助大数据多维度分析,创新金融产品

建行小微业务最直接的启示就是有关零售产品的创新和客户的开发,该模式可复制应用到金融租赁公司直租产品。利用大数据的价值“提纯”技术,甄别潜在客户,挖掘融资需求,如利用企业账户流水掌握企业运营状况、现金流、资金用途等信息,提高客户营销针对性和成功率;对于某些存在周期性、季节性的行业,可以根据其交易数据、银行流水等设计与之现金流相匹配的租金支付方案;亦可根據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客户或租赁物的特性,丰富已有的租赁产品,并积极拓展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譬如在渗透率较高、风险较低的工程机械租赁细分市场,开发设备供应商专用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互联网交易平台,整合优质供应商的销售需求。根据其下游客户属性、资质,结合工程车、吊机、塔机等设备管理周期,综合分析后推出数字化评估、流水线操作、简易化流程的租赁产品。

(二)引进成熟互联网平台,细化内部管理

互联网科技给金融机构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创新和数据形态的多样化,而是通过咨询、建模匹配专业管理平台实现业务与管理的双驱动。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模式,引进诸如客户分类管理模型、OKR考核工具、 FTP分类定价与风险定价模型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型,通过专业数据分析,准确定位内部管理短板,有的放矢地调整管理重心,逐渐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提高经营运转效率。此外,金融租赁公司可借助物联网管理和经营租赁资产,同时利用行业数据进行价格波动分析和未来行情预测,提升租赁物价格波动预判和二手市场管理,从而控制风险、丰富盈利点。租赁物管理在飞机、船舶领域尤为重要。

(三)加强内外部信息智能联动,提高风控水平

大多数金融机构仅依靠客户交易数据、财务报表和评级进行风险评估,忽视了客户风险隐患。而数据库接口和人工智能技术则避免了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可以摈弃原来过度依靠客户提供财务报表获取信息的业务方式,转而对资产负债、交易支付、流动性状况、纳税和信用记录等流动性数据进行全周期动态、远程的监控分析和日常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客户信息透明度,高效遴选符合准入标准的客户。此外,可探索逐步建立部分关注行业的“防火墙”或“黑名单”管理机制,实现敏感信息和关键指标的智能即时筛查,系统性地节约管理成本、降低行业风险,利用前置采集技术提升业务效率。

参考文献:

[1]谭耕新.建行“五货一透”扶助石ffi小微企业[N].石狮日报,2015-05-06(7).

[2]本刊评论.用好的金融服务推动社会更好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9,6(9):3.

[3]本刊编辑部.建设银行:拥抱新金融时代 探索大行社会责任新实践[J].中国银行业,2019,6(9);18-19.

作者简介:

李嵩岭,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实体经济
数字智能时代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关于全球低利率问题的若干思考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