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试验分析

2019-09-10高炜宋立红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4期

高炜 宋立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麦吸浆虫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小麦而言,小麦吸浆虫的存在无疑给小麦的生长甚至整体收益都带来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为了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防止小麦吸浆虫的出现,植物性杀虫剂得到了广泛应用,植物性杀虫剂的药效是相关人员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对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进行试验分析,指出小麦吸浆虫以及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对小麦吸浆虫防治过程中植物性杀虫剂与化学杀虫药剂的优劣势进行对比,研究植物性杀虫剂防治药效试验,以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性杀虫剂;小麦吸浆虫;防治药效

中图分类号:S435.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433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和农业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对于农业而言,小麦生产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产量将给农业整体的经济收益带来直接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感染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生长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对农业发展的危害不言而喻。为减少小麦吸浆虫对小麦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人员研究出了植物性杀虫剂。相对以往采用化学药剂为主的杀虫方式,植物性杀虫剂不但可以起到防治小麦吸浆虫的作用,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加大对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的试验分析,对进一步促进小麦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小麦吸浆虫概述

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生产中的毁灭性害虫之一,体型十分小,即使是成虫,体长也只有2~205mm,跟蚊子的体型差不多。正因为小麦吸浆虫具有这样的体型,所以其在麦田不容易被人发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小麦吸浆虫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等主要的小麦种植地区。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可知,小麦吸浆虫在我国主要产麦区的分布较广,危害小麦的生长,使其减产10%~30%,在出现大量小麦吸浆虫时,小麦将减产50%甚至没有产量。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小麦吸浆虫是相关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小麦吸浆虫可分为红吸浆虫与黄吸浆虫。小麦红吸浆虫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幼虫大都为橙黄色,体长3~3.5mm。红吸浆虫多产卵于已抽穗尚未扬花的麦穗颖间和小穗间,一处能产3~5粒卵,卵期在3~5d。小麦黄吸浆虫多分布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黄吸浆虫幼虫大都为黄绿色,体长2~2.5mm。黄吸浆虫多产卵于初抽穗麦株的内外颖及其侧片上,一处能产5粒卵左右,卵期在7~9d。相关人员需要加以重视,并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小麦吸浆虫的出现4。2小麦吸浆虫出现的原因

小麦吸浆虫作为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毁灭性害虫之一,出现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4点:

(1)品种的抗虫性。对于小麦而言,不同品种小麦之间存在的差异特别大,小麦吸浆虫对其嗜好程度、取食引起的生理效应等也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可知,穗型紧凑、麦芒直长以及种皮厚的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的防御能力较强,相反,穗型不够紧凑的小麦品种对小麦吸浆虫的防御能力较弱。

(2)麦田生态环境的变化。麦田作为种植小麦的主要场所之一,环境的变化同样是导致小麦吸浆虫出现的原因之一。如小麦产区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给小麦吸浆虫在化蛹的过程中提供其所需的水分及诸多有利条件。

(3)氣候因素。对于小麦吸浆虫而言,潮湿的地方往往会给成虫存活及产卵带来诸多有利的条件,相对干燥的地方不仅无法让成虫在其中活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现有的吸浆虫死亡,减轻危害,气候因素同样是导致小麦吸浆虫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雨水对吸浆虫造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大量的雨水不但会让大气和土壤变得十分潮湿,而且会对幼虫的脱麦入土造成直接性的影响。

(4)人为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大部分麦田都转向了机械化作业,农民对吸浆虫的防范意识不高,导致小麦吸浆虫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扩张15-6。

3植物性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的优劣势

3.1植物性杀虫剂的优劣势

植物性杀虫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植物性杀虫剂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可以随时随地取材使用。(2)植物性杀虫剂不仅能够防止小麦吸浆虫的滋生,还能够防止某些化学药剂残留污染麦田,降低化学药剂残留对人体的伤害。(3)植物性杀虫剂可以降低开发与应用成本。植物性杀虫剂的劣势在于:(1)植物性杀虫剂的大多数成分都是由天然产物构成,其化合物结构十分复杂。(2)活性成分易分解、制备方法复杂、不易标准化。大多数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都较慢,这使得一些农民认为其是无效的,喷淋次数多、残留时间短,不易被农民接受。(3)由于植物的区域分布,加工地点的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植物的采集具有季节性。植物性杀虫剂一般为水基药剂,经阳光或微生物照射后易分解、半衰期短、残留降解快、动物饲养后富集机制差。

3.2化学杀虫剂的优劣势

化学杀虫剂作为解决小麦吸浆虫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现阶段常用的方法。化学杀虫剂的优势主要在于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对小麦吸浆虫进行防治,劣势在于化学杀虫剂虽然能解决小麦吸浆虫,但由其中的化学存有一定的毒性,大量使用会对麦田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污染,且有的化学杀虫剂成本非常高。

4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药效试验分析

植物性杀虫剂与化学杀虫剂都有着自身优势,但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上,最好采用植物性杀虫剂,这样才能在杀虫的同时保证麦田的环境不会遭受污染。加大对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的试验分析,是现阶段相关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1材料与方法

首先,需要采用29%的油酸烟波·氯氰乳油、15%烟碱EC以及90%的林丹;其次,在试验的设计上,需要500倍29%的油酸烟波.氯氰乳油以及15%的烟碱EC;再次,加上300g/hm2的50%林丹,将这些随机排列在麦田小区中,麦田小区面积应在60m2,药液计算需要按600kg/hm2进行;最后,对其防治效果进行研究。该试验方法主要是让田间每10个复网中,采用100个成虫进行试验,应用前、后分别用网捕法检查蠕虫种群数量,应用后1d、3d、5d用网捕法检查蠕虫种群数量,在该过程中计算防效与校正防效,完成之后需要采用LSD法对其进行多重比较。在该方法的实施上,相关人员需要在5月下旬记录其穗粒数、被害粒数及穗有幼虫数,计算挽回产量。

4.2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研究可知,植物性杀虫剂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其中药效最好的是29%的油酸烟碱·氯氰乳油。29%的油酸烟碱.氯氰乳油防治后第ld、3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与13%。其次是林丹,林丹在防治后第1d、3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与67%。防治后剥穗查幼虫、计算挽回产量的结果依旧是29%油酸烟碱·氯氰乳油的效果最好。29%的油酸烟碱·氯氰乳油在该过程当中应用不仅可以让被害穗率以及产量损失率等得到有效降低,还可以挽回大量的产量,为小麦带来诸多优势[14-1。

通过该试验结果可知,不同植物性杀虫剂在防治小麦吸浆虫的程度上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等都是不同的。相对来说综合性能较好的是29%油酸烟碱·氯氰乳油,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

5结论

我国的农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小麦生产作为农业的重要部分,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防治小麦吸浆虫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对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药效试验研究,促进小麦增产。

参考文献

[1]程东美,张蕊,张志祥.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蝴蝶兰异迟眼蕈蚊幼虫的活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6):1264-1269+1285.

[2]韓松,全鑫,郭小奇,等.4种杀虫剂拌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8(5):85-88+98.

[3]刘福海.4种杀虫剂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评价[J].基层农技推广,2018(4):21-23.

[4]刘爱芝,韩松,郭小奇,等.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J]J河南农业科学,2017(9):83-87.

[5]史其湘,谢智。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7(5):126+128.

[6]邵凡旭,杨栋,任立云。14种生物杀虫剂对棕榈蓟马的田间防治

效果[J].南方农业学报,2015(7):1237-1242.

[7]王晶磊,徐秀环。植物源杀虫剂蛇床子素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4):47-49.

[8]王永林,石立明,任淑谊,等。小麦吸浆虫防治药剂田间药效对比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4(10):45-46.

[9]刘倩,藁城超高产麦田昆虫群落调查及主要害虫的防治[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10]王军,郭杰,赵丹阳,等。几种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94+98.

[11]王晶磊,肖雅斌,邹春霞,等。主要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储粮害虫应用及展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2):47-50.

[12]张箭,刘养利,田旭涛,等。七种杀虫剂对小麦吸浆虫和麦蚜防治效果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4(2):548-553.

[13]成卫宁,李修炼,李建军,等.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0(2):41-44.

[14]成卫宁,李修炼,植物性杀虫剂防治小麦吸浆虫药效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1998(4):31-32.

[15]褚福霞,林丹补治小麦吸浆虫成虫药效试验及残留量测定[J].农药,1994(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