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礼乐话语中的雅乐表演

2019-09-10刘伟

颂雅风·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

刘伟

摘要:通过对中原礼乐传统文化如何进行转换雅乐表演的路径,探寻了中原礼乐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契合点,从雅乐表演遵循的原则到雅乐表演的践行,重释了中原礼乐的精神内涵,呈现了雅乐的艺术画面,实现了雅乐表演的践行,体现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中原礼乐 文化 雅乐表演

一、中原礼乐话语描述

礼乐相须为用是中华文明特色的基因构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周礼》《仪礼》《礼记》详细记载了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先人在举行各类礼制典礼仪式中,都有相匹配的乐曲和舞蹈,我们称之为“礼乐”。礼之本质是“序”,即等级、秩序;乐的本质是“和”,即和合、和谐。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调,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宫廷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确立,成为礼乐制度的核心内容,并与社会法典共同构成了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基础。

中原地区是孕育融合各类文化的中心,是先秦礼乐文明的核心。位于中原平顶山地区的古应国是西周所属,对传承周礼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关于古应国完整而系统的记载,但我们仍然在一些历史碎片的折光中看到了古应王国中原礼乐曾经的繁盛与辉煌,看到了古应王国在钟磬琴瑟中对中原礼乐文明的践行与传承。

平顶山位处中原腹地,西周时期周王分封天下,将第四子应候的封地分封至此治国安邦。以此为背景,平顶山学院筹建雅乐团,2013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先后推出了表现西周时期应国礼乐的《应龙风云》与《诗经》雅乐专场演出。展现了盛世应国的淳厚民风,以诗、乐、舞多种艺术形态展现中原礼乐文明的辉煌,创造性地传承和呈现了雅乐表演,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化的方法路径。

二、雅乐表演遵循的原则

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对雅乐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传统的礼乐制度中包含了祭祀天地与祖先、举办宫廷朝会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必须审慎地用恰当方法,即无亵渎传统礼乐,又不违背相关仪式规定来引导我们对雅乐表演的合理认知。

(一)雅乐所载负的礼乐内涵,决定了雅乐表演体裁必须赋有教育性

“礼”作为人道之大者,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樂”是人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因此,乐配合仪式礼制,足以教化人们改善气质。正如《礼记·文王世子》中所记载的“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孔子之社会理想,从人道 主义出发,以人文主义为旨归。”而这种人文主义的表达和抒发,重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礼乐化效果,正是人们情感取向范式的内在机理,如今音乐教育的很多特质是从西周之前就已传承下来,音乐教育自身的继承性就决定了这一点。

龚鹏程认为“欲复原者,非古之音乐,而是乐教理想。所谓雅乐,乃是与礼结合,以对人生社会产生教化功能的那种音乐”。雅乐所体现的理念最终在儒家学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在这一点上,研习者参与雅乐表演归根结底就是希望通过参与“雅乐”,自然而然地在这一过程中建构“礼乐知识”,雅乐演奏风格以成固化,不允许个人过分炫技,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每个曲目的创作都需要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精准把握,将礼乐教育放在主体地位,并在雅乐表演中能切实有所收获。通过以上的做法,可以加强学生们对雅乐内涵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从敬人、助人到乐人一系列的文化涵养内化为师生主动的生命深化行为。总之,雅乐表演不可流于形式,要引导学生将雅乐思想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二)持守传统礼乐的核心价值

虔诚的态度,不脱离雅乐表演的礼乐特质,和异有序,天人合一,是华夏文明发展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也是雅乐表演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雅乐的核心美学精神就是“和”,即平和、和谐。而当今中国文化教育环境中,礼乐文化是今天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通过“以礼修身”“以乐养心”,形成和谐、平等、诚信、仁爱、谦让、有序、文明的现代价值观念。

“和”是雅乐表演所追求的终极美德,以中正平和为原则,以庄严肃穆为标准。《礼记·王制》中提到“春秋教以礼乐,夏冬教以诗书,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春诵夏弦。”说明在春秋教习礼乐,冬夏则教习诗书;春夏时节学习干戈防御,秋冬季节学习羽龠乐器,这些都是依据时节时令而依次渐进循环地进行用乐。《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乐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说明了在作乐的过程中将礼的差异体现在乐的乐器、人数、音律上。由此可以理解为“礼”是对人的行为规范要求,而“乐”是为缓和紧张与冲突的辅助作用,通过别和异,促进凝聚力,通过合和同,增进亲和意识,礼之异,乐之同相辅相成达到人与人之间“和教”“和乐”,达到“以乐教和,大音陶情”的目的。

雅乐在音乐人类学中呈现的是礼乐文化属性,表现出的是礼乐与社会音乐在文化属性的不同,雅乐中的仪式部分明显有别于世俗音乐。精神意识与乐舞的表演,音声演奏之间的融合共鸣,从而达到心与声、情与礼的统一,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的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要求。从雅乐特有的规定性提出新的审美意义,就要有明确的礼乐审美标准和界定的原则,营造出高雅有序的舞台艺术场景。种种借助于雅乐所产生的各类泛杂的美学问题,需要我们慎重审视与思考。

三、雅乐表演的践行

平顶山学院雅乐团查阅了相关的历史文献,搜集了青铜铭文的相关资料,打造了一个以“礼乐文明与古应王国”为主要内容的雅乐表演专场——《古应风云》与《诗经》表演活动。该主题活动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雅乐文化内涵进行了挖掘,将历史上的礼乐、雅乐中的实际场景进行了艺术性的演绎,充分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服饰特点,结合历史上遗留的歌曲与舞蹈形式,对雅乐作品进行了编排与表演。

在专业课程指导上,传授舞蹈技能的同时,通过礼乐文化中蕴含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和温良、恭俭、让的处事原则,首先就是要提高传统礼乐文化的的影响力,讲解礼乐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从而实现礼乐文化情操的陶冶作用,做到礼乐双修,形神兼备、内外兼善,感受雅乐文化的熏陶和震撼,实现礼乐对个体的教化作用。

在剧本创作方面,以平顶山的古应国文明为主线,特选取与中原地区关联甚大的《诗经》内容进行创作,按照吉禮、嘉礼、军礼分类编排,首次使用中国古音阶进行乐曲创编,使用中国古音阶进行音乐创作,把十二律、均宫调理论运用到乐曲的创作之中,以期赋予这些诗歌礼的深刻内涵。

在乐队编配方面,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来设定。古乐队组合主要乐器也与平顶山地区有很大渊源。如:编钟、编磬、骨笛、瑟、篪、缶、骨哨、埙瑟、排箫、柷、敔、缶等,这些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古乐器,使其转化为雅乐表演的载体。

在排练表演方面,将“和”的审美意识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实现在“礼”中应“乐”、于“乐”中有“礼”,从多个方面训练表演人员的站姿、坐姿、走姿等,让他们深刻体会“礼”与“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并将其体现在雅乐表演中,有助于提升演习者表演力,提升“礼”与“乐”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要深化历史文化与传统礼仪在乐舞表演中的内涵,提升表演者的外在气质,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乐舞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表演的顺利进行。

结语

平顶山学院雅乐团在从事雅乐创作与体验中原礼乐表演过程中,探寻了中原礼乐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契合点,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释了中原礼乐的精神内涵,呈现了雅乐的艺术画面,传承了雅乐的文化基因,体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7.

[2]戴德 戴圣.杨靖,李昆仑编.礼记[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5:157.

[3]毛峰.文明传播的秩序:中国人的智慧[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164.

[4]龚鹏程.雅乐复兴的意义[D].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30.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