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提供商”

2019-09-10骆明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渠道内容

骆明

摘要:传统媒体有强大的内容,互联网商业平台有强大的渠道,在相当稳定的一个时期内,彼此的优势都是对方所不具备的。对接合作,强强联合,或许是当下这个时代地方新闻媒体最好的选择之一。在用好用活超级平台的基础上,完成品牌塑造,再来打造自身自主可控的平台,是地方纸媒转型发展高性价比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内容提供商 地方纸媒 互联网转型 采编流程再造 自主可控平台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微信等社交类软件、各类APP快速普及,社会化媒体随之广泛推广,带来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倒逼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

从用户选择来看,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科技公司的渠道占据了用户绝大多数的时间。而传统媒体的渠道优势,也越来越向少数几个中央级媒体集中,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的新媒体平台;从时代变化来看,网站已成过去式,层出不穷的客户端躺在用户的手机里,用户争夺进入白热化,绝大多数被打开的时间每周不超过1次,媒体的分发平台严重过剩。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或又将完全颠覆现有的格局。

困境中的传统媒体,转型出路在哪里?

一、对接平台做强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宣传思想工作作出重要部署,鼓舞着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下,新闻采访和新闻发布是政策准入,而采用什么渠道发布、什么终端阅读则是市场准入。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闻采写权仍将控制在传统媒体手中,这将是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优势之

我们有强大的内容,互联网商业平台有强大的渠道,在相当稳定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彼此的优势都是对方所不具备的。对接合作,强强联合,或许是当下这个时代地方新闻媒体最好的选择之一。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还有观点认为,地方媒体要保护好采编信息的版权,为自己的APP所用,不要轻易随便分享。

现在早已不是一个人站在广场上大声说话给观众听的时代,互联网世界是去中心化的,各种观点泥沙俱下,海量信息包围用户,一个地方媒体所能提供的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你拒绝了与强势渠道的合作,就等于拒绝了自己的内容被放大呈现的机会。

渠道是墙,是载体;内容是刷在墙上的标语。这些墙是任我们所用的,我们完全可以将我们的标语刷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而不必在意这些墙是不是我们自己砌的。用别人的渠道,照样可以占领意识形态高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眼下,几乎所有的地方媒体都在宣传:我是怎么建中央厨房的;我是怎么搭建后台系统的;我是怎么做到新闻一次采集,就以图文、音频、视频、动画、H5等各种形式,再分发到自有的报刊网端微平台抵达受众的。传统媒体的思路都主动或被动地被正当其道的商业平台所捆绑,考虑如何从“输出端”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问题是,你对生产加工流程的技术投入怎么跟每年砸几十个亿的商业平台竞争?你的新闻采集速度怎么跟事发现场的普通网民去竞争?你的生产效率怎么去适应互联网受众对新闻24小时无时不刻的、无限的需求?你的用户从1万上升到2万,阅读量从3000上升到4000,在整个互联网竞争格局中又能够激起多大的浪花?

笔者在传统媒体和商业平台都工作过,目前又回到传统媒体做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在工作实践中渐渐发现,这归根结底是两种不同基因的产物,不能完全套用商业平台的运营思路。

比如,笔者曾经在微博上用官方账号发过一条《老人与猪!贵州一老人与野猪血战八小时最终将其砍死》的微博,是通过当地一家纸媒的社会新闻报道进行加工制作推出的。好题材+好提炼,单条微博的阅读量高达2亿人次,截至目前评论17053次,点赞86241次,转发6377次,引发了全网大讨论。这条微博在链接里,也详细署名了新闻来源和记者名字,扩大了该纸媒美誉度和影响力,实现了双赢。

那么,纸媒只通过自己的网端渠道来传播这条新闻是否可行呢?当然可以,但是用户规模、覆盖人群、阅读量就决定了你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最大限度的扩散传播出去,也是失败的。

再比如传统媒体转型的翘楚“澎湃新闻”。我们大多数人,难道是通过澎湃新闻的网站和客戶端,从而知道和了解澎湃的吗?不,我们是通过他一篇篇优质的调查报道,一次次重磅的真相揭露,一回回天灾人祸下的“我在现场”,我们才知道、了解和信任这个内容生产机构的。

所以,传统媒体更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对接强势渠道,并通过优质内容把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写满互联网大地。

二、流程再造做精内容

说到转型发展,各媒体就开始大规模招聘全媒体记者,要求会采访、会编稿、会视频、会音频、会H5、会海报、会直播,最后一问平均工资三五千。

暂且不论市场上这样的全能型人才有多少,即便有,人家为什么要来你这里做一名低薪的普通员工呢?想寻找一名什么都会的“超级记者”解决所有问题,一名出门采访身背相机、摄像机、无人机、手机云台、笔记本、录音笔包打天下的“背包记者”,是不是也是传统媒体的一种一劳永逸的懒政思维、惯性思维呢?

我们知道,在纸媒时代,一名记者往往是独挡一面的,他甚至能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型记者、学者型记者,报社有任何关于这个领域的问题,就算是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这样的私人问题,都能够找到这名记者解决。那个报纸的黄金年代,记者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进入新媒体时代,资讯越来越迅捷快速,形式越来越花样百出,很多媒体机构就慌了神。加上很多传统媒体的领导本身对新媒体的产品形式还不了解、不熟悉,更加寄希望于把任务交出去,记者就能全部解决。

打个形象的比方。曾经有一个传统媒体的部门主任,带了几名文字记者,借了一个新媒体部门的记者,一行人浩浩荡荡就去做一个主题采访了。采访结束之后,主任给本部门几名记者作了安排部署后,转身对新媒体部门的记者很轻描淡写的说:“你就做一个动画吧,明天早上交出来就行。”说完转身走了,只剩下这个新媒体记者风中凌乱。互联网+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传统思维。以传统思维指导互联网产品,只提要求不提思路,自己都不懂怎么指望年轻人天然就会呢?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可能是单打独斗的;而在新媒体时代,记者一定是需要协作配合的。一味的去追求全能型记者,其结果一定是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的“普通网友型”记者,其生产的内容也就失去了一个专业媒体机构的精品优势。

简言之,文字记者要更像文字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新闻发生时在现场,回归纸媒黄金时代的作风,回归专业精英,深入采访展现事件真相,深度解读探究事件本质,深刻评论寻找事件本质;视频记者要更像视频记者,画面精美,剪辑优良,配音精准;音频记者要更像音频,声线优美吐字清晰,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作品和栏目;设计师和程序员则要找准自己在媒体中的辅助角色,与文字、视频紧密配合,生产更多可视化的海报、长图、H5等融媒体产品。这群人在一起,打造出一个专业过硬、配合默契的“超级团队”,而不是指望一个文字记者同时还精准掌握视频制作、海报设计、写代码等专业技能来实现纸媒的转型。

据此,笔者建议——

(一)传统纸媒实行采编流程再造,全面贯彻移动优先战略。对内容生产进行全流程再造,构建起符合新媒体技术要求的内容采编、审核把关、互动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几点,一是审核流程不能过于繁琐,自我束缚,要符合互联网“早一秒全网转载,慢一秒无人理睬”的特性;二是用户思维要建立起来,不能简单关停评论互动一了百了,而要有专门团队来管理用户互动。

(二)要提升舆论引导力,坚持“党媒姓党”。要坚守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初心,始终坚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做好做足本地内容。对于一个地方纸媒来说,当地的新闻资源一定是其内容生产的“根”。立足本地原创内容,创新表达方式,不断提升内容的“质”和“量”。坚持移动优先,抓住短视频风口做强可视化新闻,依托技术力量翻新表达方式,以传播力为导向紧抓用户互动。

三、去繁就简做强平台

综上所述,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商业渠道每天的流量十分庞大,但凡能够通过这些超级平台激活内容传播的传统媒体,都能籍此获得高流量和大影响,从而打造自己的品牌。但在对接头部渠道的基础上,是否还可以建立自己的渠道呢?当然可以。像澎湃新闻一样,用好用活超级平台,完成品牌打造,再来建设自主可控的新闻APP,是一个可供地方纸媒借鉴的好略子。

说到建自主可控的新闻APP,笔者就要抛出一个“去繁就简、少即是多”的理念。

如今,很多声音认为,互联网上的主要传播渠道掌握在商业平台手中,而一直自诩为主流媒体的我们,地位岌岌可危。在从上到下都达成“主流媒体缺少平台”的共识的情况下,各地方主流媒体唯恐落后,壮士断腕,在本来就不多的资金里挤出入财物的投入,纷纷上马各种新媒体平台。且不说一个省有数十个新闻资讯类网站、客户端,就在一个媒体机构内部,也有数个网站、客户端、微信号,用着同样的新闻来源,发着同质化的内容,不仅起不到矩阵发展的效果,还相互内耗。从成本上来说,一个微信号可能只有几千几百粉丝,也要耗费几个人去维持运转。一些网站和客户端的阅读量是两位数甚至个位数,同样也要大量耗费人力去维持运转。由于技术支持的滯后,一些本应由技术解决的问题仍然由人工解决,与新媒体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从效果上来说,传播空间主体多元,缺乏协同和差异化发展,造成舆论引导力不强,不利于构建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良性生态。

因此,去繁就简,关停林林总总没有生命力的平台,在优质原创内容有质和量的保证、有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集中人财物打造一个自主可控的新型主流媒体,才是地方纸媒建自有平台的可取之路。这个集中人财物打造的新媒体平台,从创立之初就应该想清楚几个问题:

(一)产品定位、受众定位要明晰。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用户在哪里,定位要明晰,再朝着这个定位去设计蓝图。在做好地方市场的基础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设立运营中心,放眼全国市场。

(二)增强工具属性。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做好本地服务,让APP不仅有媒体属性还有工具属性,增强价值吸附力。例如,在APP上增加违章查缴、车辆摇号、公积金查询、户籍服务、婚姻生育登记、房产查询等本地功能性服务,极大增强用户粘性。

(三)合理设置KPI。用户月增长、年增长多少,阅读量、评论数、转发数如何考核,考核数据背后有多少投入作为支撑,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

(四)兼顾盈利模式。检验一个APP是否成功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是否能赢得市场上青睐。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基础上,也要兼顾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渠道内容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我也来做中考题
沟通渠道等
渠道转换中的风险控制
分销渠道就是营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