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新闻标题让读者“不思量自难忘”

2019-09-10梁瀚泽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提炼标题魅力

梁瀚泽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当今媒体立足并求其发展的关健,是建立在广大读者与受众对新闻产品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上的,而这种认知度与满意度又常常始于标题。报刊上标题所占有的位置,犹如一块“寸土寸金地”,如何把它经营好,能否引起群众的“悦读”欲望,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声音,抢占社会舆论制高点,在服务中心中体现价值,对于党媒人,尤为重要。

关键词:标题 提炼 魅力 情感

标题乃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一旦有了明眸传神的标题,就能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作出一次调查显示:在被阅读的新闻里,94%的内容是读者先读标题后看新闻,而读者通过阅读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

要想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就要将新闻深层的、本质的东西揭示出来。信息时代的新闻无处不在,人们身在生活工作快节奏,繁杂资讯包围的当下,需要的是有深度、高质量的新闻,读者欲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或是对新闻给予一种希望,希望用生命时光去阅读的内容是精华,能启迪思想,开阔眼界。报刊上新闻标题所占有的位置,犹如一块“寸土寸金地”,如何把它经营好,尽显英雄本色。

一、提炼个性制作好标题

“标题是新闻作品的旗帜。旗帜鲜明,就有感召力、吸引力。要使新闻作品‘旗帜’鲜明,就要求标题富有个性。”有个性方能彰显特色。

《某县整顿乡村卫生成效显著》《某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明显》《某省今年脱贫工作进展快效果好》,类似“成绩喜人”“成绩斐然”“成效显著”等表述,是个性缺失的典型代表,系用最简单的概括、总结,笼统地去描述事物,只抓住事物的一般现象,没有抓住事件的独特性,几乎是“万能”套用。

个性即特性,是区别于其它个体的本质特征。新闻标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凝炼、高度精妙的概括出新闻本身具有的个性。具有个性的标题才能更好地表达主题。

个性是有颜色的。大兴安岭火灾“三色报道”稿件,虽时隔多年,但仍然不失为“颜色标题”的范例。角度新颖,色彩拟题,立意深远,见解独特的“三色稿”为《绿色的悲哀》《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用绿色意指森林,红色意指火焰,黑色意指灰烬。三色对比,在引导读者思想情感的同时,也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作者对事件的看法和立场,作者抓住了报道对象的个性特色,从而引导广大读者对事件的深刻思考。

意境通过色彩呈现。风景画的感染力靠意境体现出来,意境依托广袤的原野、幽深的峡谷、碧空万里、阴云密布等具体色彩来表达。色彩会刺激人的视觉感官系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艺术感受,从而影响情感。在古诗词中,作者更是独具匠心,“晴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诤睛到碧霄”(刘禹锡《秋词》)。碧色描绘浩瀚晴空,清新之至,潇洒自然。同时表现出了诗人无比激奋的壮阔胸怀。“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以色彩隐喻心境。因此,无论是写实(描述事件),还是写虚(表现情感),只要善于“浓绿万枝红一点”,就能“动人春色无须多”。

个性是有内涵的。拟题力求让新闻标题题内有意,题外有味。《空中农艺师》,初一瞥,可能会疑窦顿生:“农艺师”怎么会在“空中”?读毕恍然大悟,养蜂专业户钻研养蜂学问不正是在空中吗?不得不为这一新颖贴切,让人会心认同而不觉得做作,別出心裁的标题而叫好,真是题内有意,题外有味。如果将这标题换成“养蜂农艺师”,虽然表达准确,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潭死水,静谧得没有一点生气,让读者顿觉无味,就更谈不上吸引读者了。

扬州木偶剧团带着《嫦娥》等节目赴日本访问演出的消息报道,标题为《嫦娥奔日》,制题者巧妙地把人们比较熟悉的古代神话“嫦娥奔月”改“月”为“日”,即指日本了,而加上了书名号的“嫦娥”则是指这一节目的名字。这标题用字精准,不可移易,别开生面,新奇独到,十分凝炼而具有无限张力。它浓缩了新闻内容,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又显而易见,雅俗共赏,使人如嚼鲜果,如品香茗韵味无穷。

个性是鲜明的。抓住文章中最本质、最鲜明的思想观点,旗帜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体现最鲜明的“底色”。评论《立法法修改,别说你的心思它不懂》(第25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立法法修改是2015年全国两会的一项重要议题,解读评论文章连篇累牍,这篇文章能脱颖而出,抢占读者阅读空间,在读者心中产生较好的“首因效应”,得益于它有一个明眸传神的“标题眼”。“别说你的心思它不懂”这样通俗、口语化的表达,与“立法法修改”这样专业性的话语搭配在一起,强烈的对比吸引读者去一探究竟。由此可见,话题越高大上(专业),标题越要“接地气”(生活化)。

笔者也对标题制作做过一些尝试,采访贵州桐梓县公安局黄莲派出所所长陈如亮后,写了一篇反映他一心为民的稿子,标题拟为《敢“嚼”黄莲变甘甜》,套用了毛主席名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黄莲乡的高寒和贫困使人联想到了中药黄莲的苦、寒特点,意在让读者一瞥之间就能产生“代入感”;桐梓县退休干部罗光彩植树2万余株,耄耋之年仍在娄山关山麓植树护绿,写其事迹拟题为《青山笑馈夕阳红》,微风吹拂,松林泛起层层绿浪,仿佛是在感恩回馈历时二十余载“抚育”它们的老人。赤子情怀,青山动容,绿色人生。标题化用“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希冀为文章增添一点文采和思考,进而引导读者透过平凡举动,去感受和理解老人的赤子丹心和青山情怀。

二、情满于题自生辉

《别了,司徒雷登》,强有力地抨击美国的“白皮书”和美国政府扶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内容和标题完美结合,让读者一瞥便有“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之感。

“开门见山”说新闻。当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本身新闻性极强时,直接揭示新闻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车轮上的幸福》(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围绕主人公买车换车,一次比一次贵,一次比一次高档,折射出农民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和实现脱贫致富梦想的生活现状。

善抓新闻灵敏点。当新闻的灵敏点突出在某一点,如时间、地点或人物时,如突出时间形象:《前半生没钱治病年半百进京整容》;突出地点对象:《海瑞墓旁的贪官》;突出人物形象:《一身铜臭的“雅士”》。新闻灵敏点犹如找到人之“笑穴”,触之整体皆活。

关于拾金不昧的报道,耳畔频闻。《某某拾到钱包交还失主》,这样的标题是否给人老调重弹、索然无味之感?曾有一条消息,写的是一位台湾游客在南京梅花山丢失钱包,被一位军官拾到,很久追寻终将钱包归还失主。据悉,原稿标题是这样拟的:《台胞赏梅失巨款中尉排长还失主》(双主题),编辑觉得“味”还不够足,最佳灵敏点还没找到,见报为《赏梅更赏人情美(主题)——一台胞游梅花山时丢掉的钱包又找到了他称赞大陆军人思想好(副题)》,这样一改,不仅避免了老一套,还升华了主题,读起来韵味十足。

巧用修辞抓独特。用比拟:(引题)《菜叶上露珠在笑,挂篓里鱼儿在跳(主题)——永安镇“车篓商队”送“新鲜”进城》;对仗:《政策上山,百宝下山》;仿拟诗词:《毋须游楚地,可食武昌鱼》(仿拟毛泽东诗词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句);双关式:《社员个个发“羊”财》,特点是用一个字、词或句来同时表达双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言简意赅,机智巧妙,耐人寻味;“回文”手法:《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正读反读都一样,巧妙至极,用字精准,不可移易,至今仍为报界称道。

标题贵在标新领异。《中国女排输在哪里?》,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连负三场,是十几年来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三大赛事中战绩最差的一次。事后,某党报刊发了这条报道,海外版则刊登了题为《三战三负居然小组翻船中国女排有失冠军本色》的报道,“‘居然小组翻船’,意外之感,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海外版以关心中国的世界各地读者为对象,国内也有不少读者。读者对中国女排如此大失水准感到难以理解,关心祖国的海外人士更感到失望和难过。报纸此时不再说护短的话,标题上的坦直批评,反而能得到读者的理解,有助于消弭心态的失衡。”

作为党报,此时更应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不宜发出《中国女排输在哪里?》这则标题来“火上浇油”,而应该把关注者的情绪引向冷静分析失利原因方面,唤起读者对事件的深入思考,总结教训,着眼未来。《三战三负居然小组翻船中国女排有失冠军本色》这一标题反映出作者(编者)的深思熟虑和远见卓识。

标题贵在有气势。《敲响土地忧患的警钟》,一部有关土地问题的专题片,揭示的是什么问题,答案直接从标题“喷薄而出”。“敲响警钟”简洁中透出不容置疑的气势,促使读者刨根问底。干嘛“敲响警钟”?一看城市不断扩大,耕地日益减少,各种供给问题不断发生,耕地忧患不得不敲响警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和担忧,体现了负责任媒体的敢于担当精神。

三、魅力“俘获”读者心

要使“首因效应”效果好,需要“炼”出好标题。炼题先得炼意,炼意即是文章之魂的凝定,“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

魅力来源于灵动。借助文学手法和修辭手段,使标题有激情,有波澜,有文采,通俗、形象、幽默,一扫沉闷之弊,尽得生动活泼之趣。在锤炼新闻标题中,把思想感情与描写对象融为一体,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切感人。有文采的标题所产生的“首因效应”是深刻的、久远的,使人难以忘怀的。如《杞人忧地》《不怕“黑帮”怕帮黑》《“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让人一眼便能看出文章的用意。

人民日报好标题《三更风雨行英雄扶摇去——追记江西修水县杭口镇抗洪英雄程扶摇》,主标题别出心裁嵌入主人公名字是闪亮之笔。“三更风雨行”,通过时间、环境,交代主人公毅然离家投入抗洪抢险的背景;“英雄扶摇去”,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明主人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两句各五言,字里有情怀,题中有温度。

魅力来源于巧妙。标题的巧妙体现在选取“面孔”清新,望文生欢的字词句上。《工程质量:桥“瞧”贵州》(《当代贵州》2018年第35期),既告知读者贵州是世界“桥梁博物馆”,又“秀”了世界前列的工程质量。

魅力来源于主题重大而鲜明。寓意深刻的内容直抵读者内心深处。《老阿妈和她的国旗》讲述一位西藏百岁“国旗老阿妈”45年坚持每日升国旗一事,“有力地截穿了达赖分裂集团和一些反华势力不断散布的共产党实行的高压政策,藏族没人权、汉人压制藏族的谎言。”对维护国家尊严、民族团结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舆论引导作用。

魅力来源于借景融睛创造优美意境。《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字里行间透出一个“美”字,“欢迎‘孕妇’来,不舞彩旗;喜送‘母子’去,不敲锣鼓”(引题)。排比对偶,生动形象,富有形式美、动感美和意境美。“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主题),生动亲切,真切感人,如诗如画。一声“请过”,一句“亲爱的”的呼唤,可谓妙笔生辉,文采飞扬。《“漫漫送菜路悠悠边关睛”》以“漫漫”“悠悠”分别与“送菜路”“边关睛”搭配,参互成文,互文见义,情境相融,“鱼水情深”的军地感人画面跃然纸上。

四、结语

贵在用心,胜在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凡是抢人眼、动人心、令人过目难忘的好标题,无不饱浸作者和编者浓浓的情感。

不仅要吸引读者的眼,还要留住读者的心。只有让文章内核与读者心灵契合,才能拨动读者那根律动心弦。心痛、心热、心醉,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用“精心打扮”的标题为读者奉上“过目不忘”的新闻美餐,让读者“不思量,自难忘”!。

猜你喜欢

提炼标题魅力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搭建多元平台提升语言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魅力
魅力展示
巧拨千斤解“标题”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