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19-09-10吴小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物记忆

吴小丽

作为生物教师,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可能有时候还不如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更多,所以我们教会学生的更多应是生物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课堂更多的是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

与以前的教学理念相比,新基础教育理念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素,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探究乐趣和学习经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摆脱束缚,不拘泥于教材,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注重对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 关注学生的阅读书写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物是一门半文半理的学科,大多同学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往往因为书写错别字,语言表达不够准确,阅读题目理解错误而丢分。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书写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把生物学科钟重点的易错专用名词强化练习,例如睾丸的睾,很多同学常把下面的幸错写成辛。经常将易错字让学生默写来强化记忆。

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才会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培养其阅读习惯和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生物课上,学生首先要阅读的是教材,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而提供的,尤其是知识链接、资源库,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并思考后才能提出问题。针对表达不准确和阅读理解存在偏差的情况,多通过引导学生去延伸课外阅读,有意识的记忆一些标准答题用语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 关注学生的理解记忆习惯,落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生物学科的学习,基础知识的记忆可不能单纯的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记忆,真正的课本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杜绝做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例如,在观察鸟卵的结构时,注重对受精的胚盘和未受精的胚盘的比较,可以从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判断哪些鸡蛋会孵化出小鸡引导学生;结合气室的结构,从如何放置鸡蛋可以更好地保鲜等,深化对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引入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常识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关注学生的实验探究习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现行初中生物教材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但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往往就“热情高涨”忘乎所以了,只顾着高兴,忘记了学习探究的目标在哪了。因此,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关注学生的实验习惯,提出规范的实验探究规则,以提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为此,教师要从演示实验入手,借助仪器、设备,用规范的语言、正规的操作排除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和次要的干扰因素,才能精确地发现规律,把握现象和事物的本质,让学生懂得成功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的。这种科学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将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学生在做“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时,唾液对不同形状的馒头消化反应情况,根据滴加碘液后是否变蓝来判断。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看到,块状馒头在唾液的消化作用下,如不加晃动,馒头表面不变蓝,而内部却变蓝,这与课后答案所介绍的不一致,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再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鱼类的各种鳍对其运动的作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观察鸡卵的结构等。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更要教育学生爱护动物,实验结束,将活的动物放回适宜它们的生活环境中,学会保护环境,节省资源。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等等。另外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學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生物记忆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