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和美”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9-10满红红

教育家 2019年46期
关键词:和美建构教学内容

满红红

为深化素质教育思想、落实生命教育理念,多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坚持立题研究中小学音乐“和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音乐“和美”教学思想的基本认识。音乐“和美”教学基于学生生命发展而立题,从尊重儿童的需要出发,让音乐成为儿童内心的自然渴望;同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的充分展现,让每一个生命主动愉悦地多元发展,从而创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美”教育境界。

所谓“和美”,即“和谐、尚美”。“和谐”是指结构的协调,是事物按照规律协调运转达到的最佳状态,它是“和美”教学的本质;“尚美”是指达到美好的境界,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它是“和美”教学的终极目标。音乐“和美”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施教,以美育人”,以美的规律完善教育,以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

音乐教学内容的“和美”建构。音乐“和美”教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和谐,从人的生命发展的角度讲,需要从与人的生命相关联的生态体系来考虑教学内容的和谐度。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四个生态领域,分别是:“人与自我的和谐”,即通过学习音乐,能自我调节情绪、净化心灵、塑造人格;“人与自然的和谐”,即通过音乐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大自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与他人的和谐”,即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宽容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人本意识,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人与社会的和谐”,即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与歌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确立了教学内容和谐建构的基本思路之后,我们确定了具体操作办法:首先,对国家教材(以鲁教版为例)进行重组;其次,对重组后各生态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平衡配比;最后,针对重新整合的教材,提出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建议,如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等。

音乐表现形式的“和美”建构。我们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学校师资结构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确立四种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以唱歌教学为载体,将音乐能力(感受与欣赏、表现、创作等)和学习能力(自学、合作、探究等)进行最大程度地综合,力求让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每节课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每学期用10周时间(小学20节、中学10节);合唱教学:每学期用4周时间(小学8节、中学4节),选择1-2首合唱歌曲让学生演唱,要求达到优美、和谐、统一;课堂乐器演奏教学:以口风琴、巴乌、尤克里里等乐器为主,每学期用4周时间(小学8节、中学4节);律动表演教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表演和创造能力,每学期用2周时间(小学4节、中学2节)。

二是选定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的教学内容,分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四个单元教学模块,每个单元模块采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学习。

三是确定授课教师。根据音乐教师的爱好和音乐表现力,采用教师自主申报和学校指定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确定适合的音乐教学任务。另外,为了让音乐教师的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我们每年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换。

音乐课堂教学要素的“和美”建构。音乐“和美”课堂,必须是师生双方与教学诸要素之间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围绕各种课型的教学流程,我们重点选择了五个要素,让它们之间形成最大的和谐。

教学目标的“和美”:将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識与技能)整合设计成三位一体的目标,突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关系的“和美”:课堂上,我们倡导师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情感场,重点体现三个要素,即平等、民主、包容;合作互助的“和美”:从形式化的小组合作转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又从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转到以“共同发展、美美与共”为旨归的学习共同体;内容形式的“和美”:内容指歌曲内容,形式指音乐表现形式,抓两者之间的和谐,实际上是抓“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和谐;能力表现的“和美”:我们除了重视音乐学科能力的发展外,还提出了“自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力求做到三种能力的和谐统一,并通过三大能力的齐抓共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和美”建构。音乐“和美”教学评价,紧扣“和美”教学的操作体系,分别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构建。

评价内容的确定。围绕目标体系,我们确定了三个评价领域:一是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评价,评价指标包括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识谱等)、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风格与流派等)、音乐表现能力(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创造能力(探索音响与音乐、创编等)、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其他学科等);二是自主发展与社会能力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自主能力(自学能力、挑战能力、质疑能力、求助能力、建构能力等)、社会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评价能力、辩论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评价,评价指标包括人与自我(规则意识、自尊自信、挑战精神、荣辱观念、理想追求等)、人与自然(热爱自然、环保意识、自然探究能力、审美情趣等)、人与他人(诚信、友善、爱心、孝心、互助等)、人与社会(人文情怀、文明礼仪、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国际认同等)。

测评方法的确定。采用过程性评价(占40%)与终结性评价(占60%)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音乐“和美”教学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评价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笔试占40%、面试占60%;音乐“和美”教学社会能力和自主能力发展评价以及音乐“和美”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评价,采用教学过程定性评价的方式)以及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多元评价)的方式进行。

测评结果的填写。根据测试成绩,每学期末,为每名学生的音乐素养分项赋分,并填写音乐综合素养评价表,记录学生音乐素养发展轨迹。

音乐“和美”教学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音乐“和美”教学取得了可喜成果:一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和谐度大大增强,尤其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二是学生的音乐素养有了很大发展,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一大批孩子登上了省市级、国家级的舞台;三是“和美”教学的影响力日臻扩大,艺术“和美”教学及音乐测评等研究成果多次在省市级会议上交流,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和美建构教学内容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提高“和美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开启课外绘本阅读的“和美”空间
“和美”语文:追求绿色生态课堂境界
我眼中的“和美”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