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微笑的教育家

2019-09-10柯小卫

教育家 2019年47期
关键词:陈鹤琴幼师外公

柯小卫

在家庭里,陈鹤琴从不呵斥子女,即便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往往微微一笑示意,孩子们会意后迅速纠正。教育家俞子夷曾谈到陈鹤琴:“他的姿势最使我羡慕,无论上课、开会,他始终坐得很直,从不见他撑了头、弯了腰、曲了背,露出一些疲乏的神情。立时、走时,也是这样。就是打招呼行礼,他上半身的弯度,也是很小,并且在背后看不到他弧形的曲线。‘正直’可以代表他的姿态。”

2005年春天,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的一场陈鹤琴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期间,除了参加会议的代表以外,还有二三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耄耋老人。他们都是陈鹤琴60年前曾经教过的老学生,专程从海外和祖国各地赶来为老校长庆贺113周年诞辰。当时有一个场面令人难忘,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人手举一盏点燃的蜡烛绕行会议室一周,他们眼里满含热泪,口里哼唱“幼师”校歌:“幼师,幼师,美丽的幼师。松林中响的是波涛来去,山谷间流的是泉水清漪……”歌词中,仿佛一幅世外桃源、安宁祥和的景象。当年的亲历者们在座谈会上讲述的许多往事,使我们这些后辈深受感染,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段过往。

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来到地处大后方的江西泰和创办中国最早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幼师及国立幼专,招收来自各地的200多名女学生。她们大多十六七岁,有的跟随家人从各地逃难而来,还有逃婚的“童养媳”等。刚到学校时,她们对环境感到不适应,经常因想家而哭泣。有一次,陈鹤琴在校园里见到一位女生在路边哭,便走上前去亲切地问道:“小妹妹,你为什么哭泣呀?”女学生回答:“我想妈妈!”陈鹤琴抚摸着她的头说道:“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呀,不要哭!不要哭!”又有一次,一位女生嫌食堂的饭菜不好,生气地将手中的饭碗摔在地上,陈鹤琴闻讯赶来,一边对女学生说:“这么好的饭菜,浪费了多可惜。”一边又吩咐食堂的老师再拿一副新的碗筷,并不过多责怪。

1944年,战火日益逼近江西。当局命令大后方学校遣散或撤退,然而拨给幼师幼专的撤退经费得不到兑付,陈鹤琴找到当局行政长官要求解决,对方跟他说了一番话:“老先生,你把学生遣散掉,自己带着家人去重庆吧。”陈鹤琴坚定地回答:“这些学生只有十几岁,都是我的女儿,我一定要带着她们走。”后来,他不顾敌情告急只身留在城内,四处借钱,全然没有顾及自己正在附近工厂实习的儿子。在逃难的途中,正赶上大年初一,天空飘着雪花,庭院一片银白,陈鹤琴将学生们聚在一道“过年”。他告诉大家不能悲观,应秉承同舟共济的精神,即使不在患难中也要如此。

陈鹤琴被誉为“永远微笑的教育家”,教育家俞子夷曾写道:“他的姿势最使我羡慕,无论上课、开会,他始终坐得很直,从不见他撑了头、弯了腰、曲了背,露出一些疲乏的神情。立时、走时,也是这样。就是打招呼行礼,他上半身的弯度,也是很小,并且在背后看不到他弧形的曲线。‘正直’可以代表他的姿态。”陈鹤琴很在意衣着举止,他认为,教师的形象对于学生道德、习惯养成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一次,一位教师从厕所出来裤子扣子没系好,他就用眼神暗示了一下,该教师马上会意转身纠正。

陈鹤琴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对于旧教育束缚儿童的弊病感同身受。在他看来,学校教育不应以“威”以“畏”恐吓或制裁,而应以“爱”以“德”感染、同化,使学生学会自爱、自律并自觉遵守学校规则与公共秩序。他在《谈谈学校惩罚》(1934年)一文中提出学校施行“惩罚”应注重原则,其中包括:(一)教儿童明了规则的意义;(二)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守的纪律;(三)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四)惩罚不得侮辱儿童人格;(五)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六)在可能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七)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20世纪30年代,在陈鹤琴主持的学校里,教师很少以“不”“不要”来限制学生,而代之以“能”“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他写道:“我们对于学生训育问题,不应当采取消极的方法来取缔学生的行动,应当用积极的方法去鼓励他们、教导他们。”陈鹤琴认为,学校或教师动辄制裁、惩罚学生是一种失败或无能的表现。

陈鹤琴很讲究教育方法。有一个儿童是“左撇子”,家长想了许多办法,总也纠正不过来,很苦恼。陈鹤琴对这名儿童说:“别人用右手写字,你却能用左手写字,可见你的能耐很大。”儿童听后很高兴,陈鹤琴接着说:“如果你也能用右手写字,两个手都派上用场,就比别人多了一样本领。”于是儿童开始用右手练习写字。陈鹤琴的女儿秀云因皮肤黝黑在学校里被同学嘲笑,感到很委屈,父亲便带着女儿到公园边散步边讲“黑珍珠”“黑玛丽”,暗示她皮肤黝黑说明运动与健康。在家庭里,陈鹤琴从不呵斥子女,即便是孩子做错了事情,往往微微一笑示意,孩子们会意后迅速纠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的儿子一飞去党校学习,临行前陈鹤琴写了一段赠言,第一条是做人指南:“为人民服务”;第二条是求学方法:“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谓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这应当作为你求学的门径”;第三条是做事方针:“求人不如求己,遇事决不灰心,但须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这应当是你做事的方针”。许多年以后,他教诲儿女要做“高尚的人”。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艰苦环境下,在困难面前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品格。

我小时候与外公陈鹤琴接触不多,他和外婆住在南京,我与父母住在北京。他来北京参加两会时,都会把晚辈们召集到一起去全聚德吃烤鸭。1971年以后,我每年都会随父母去南京,与外公外婆一道生活一两个星期。有一次我在他家里边走路,边读英文,他听到我的发音不准,一定要我跟着他多念几遍,直到发音正确了才让我离开。他知道我喜欢写诗,就送我一本民初出版的《诗法通微》并讲起了诗词韵法,他用绍兴口音哼念着“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听起来抑扬顿挫,使人记忆深刻。他的书房里有很多藏书,每次我去南京时最喜欢翻看,尤其是《文史资料选辑》,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记录开国大典盛况的画册,每次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他就会走过来向我讲述当年的所见所闻。

他在居住的巷子中受到人们尊重,每当老两口坐三轮车出门时,邻居们都会主动打招呼。20世纪60年代后期,赋闲在家的陈鹤琴对于巷子里的孩子们非常关心,曾多次去街道的“向阳院”看望孩子们。1976年我参军入伍,外公外婆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小卫:

得来信知道你已光荣地被批准为革命战士。这不但是你个人的光荣,也是你父母、你外公外婆的光荣。

你到部队后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当好人民战士。要好好学习,刻苦锻炼,努力向上,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光。要知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是我们的希望。

你的前途无量,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外公  外婆

1976年2月26日

外公外婆平日里住在南京,儿女大都在外地工作,生活很清淡。有两种场合最使他们感到高兴,一种是他的学生们来看望他们;一种是每年儿童节或新年,南京鼓楼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家中表演节目。听母亲说,1982年外公病重躺在床上,母亲给他念学生们从各地寄来的信件,他要求把这些来信用录音机录下来,反复听,一边听一边喃喃地说起这是某级某班何时入校与毕业的学生,现在何处工作,甚至有几个孩子,如数家珍,自言自语,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两位教育家老友潘菽、高觉敷来家中探视,他用颤抖的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歪歪扭扭两行字:“我爱兒童,儿童也爱我。”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作者系陈鹤琴外孙,现为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陈鹤琴幼师外公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男幼师荒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外公的呼噜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