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小学教育中的潜在课程价值分析

2019-09-10库勒扎提·界了拜依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媒体教学方法

库勒扎提·界了拜依

摘要: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资源,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充分发掘新媒体的潜在课程价值,因势利导,支持小学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相关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重点关注的现实课题。本文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维度出发,探究潜在课程价值发掘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教育;潜在课程;教学方法

近年来,以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影、慕课、线上教学以及直播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步开始与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深度融合。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可谓“双刃剑”,在带来巨大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可估量的风险。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掘新媒体对于小学教育的支持和引导作用,需要家庭、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同努力。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潜在课程实际上是常规课程的一种补充或延伸,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间接而持久的影响,这些影响以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文化心理等形式,在不同程度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由于潜在课程往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师和管理人员则需要有意识地对潜在课程进行必要的规划和监管,保障其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一、利用新媒体构建系统的第二课堂

新媒体的介入让传统校园的外延和边界发生了质的改变,以往局限于院墙之内,基于时空的维度分析,现在已经拓展到了世界范围的各个角落。新媒体为小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一种独立于小学校园之外的教学资源,新媒体为小学生和家长,包括教师提供了全新的学习环境,这种摆脱时空局限的学习平台,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自由、开放、灵活、便捷。

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主动地探索利用新媒体进行后续的“补充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科普知识,主动参与古诗词赏析,还可以是识字游戏活动,也可以是师生课后的互动交流。每个班级都可以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在这个虚拟的第二课堂中,同学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推荐有益的学习资源,包括科学探索实验,生活品德与习惯以及文化知识内容等,都可以让每一位小学生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实现多元发展。

二、提高新闻记者新聞采编能力的主要途径

每一所小学都是一个文化传播的“基站”,作为教育事业的基本单位,它们承载着信息接收与知识反馈的重要职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所学校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抛除物质环境的差异,内在的校园文化也是不尽相同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小学校园文化随着发生变化。利用新媒体来培养更具特色且更有实效的校园文化,势在必行。

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包括进行校园建设时,都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潜在课程价值。每一所具备新媒体应有条件的小学都应当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如何进行各种文化渗透和知识教育活动的方法与路径,包括每日晨读、午休时刻、入校离校、课间休息等各个时间段,通过校园广播、升旗仪式、电子匾额、宣传板报等多种表现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行为准则、良好生活习惯、基本社会公德、励志求学故事等积极上进的内容传递给每位师生,使其在不知不觉间将这些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塑造其身心的教育目的。

三、通过新媒体探索全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转变与改善对于小学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如何逐步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始终是所有教师高度关注的重要主题,新媒体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以往的教学方法被局限于课堂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范畴,但是新媒体可以改变这种局限,让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元,并且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发展水平构建多个独立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可以依据兴趣爱好划分,可以根据发展阶段进行层次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预先提供给学生,鼓励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新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小组空间,每个小组成员都将根据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小组,并一同来协商决定学习的方式与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

新媒体对于小学教育有着多种积极价值和作用,但是,教师和管理人员也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避免各种负面信息和行为对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包括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新媒体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