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9-09-10李永刚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李永刚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在客观上对高校宏观层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微观个体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深度结合高校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理论,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行业实践经验,为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在当今的时代,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高校的思政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自身三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撑。高校的学生刚刚步人成年,正要步入社会进程,也是他们初步形成自我认识,培养自我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只有充分在这一阶段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充分到位的培养,才能够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向前推进。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就是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对于祖国的发展建设繁荣昌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教育环境

新媒体的发展给我们的媒体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发展的挑战。许多不法之徒利用新媒体手段,在网络上成为西方不良媒体和不法势力的代言人,发表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和言论,对社会的发展建设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不断扫除法律死角和法律盲点,努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优质环境。

(二)搭建创新平台,优化教育内容

此外,作为现代高校来说,要注重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依托平台集成效应,不断创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打造更符合现代青年认知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媒体内容的优化,强化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与统一,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注重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加强图文结合、声影结合,同步提升教育信息的接受度和融合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更加具备趣味性,激发高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践行教育理念

此外,在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工作中,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因素,进行有的放矢的差异化教育,采取对应的教育策略,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在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对待新媒体要有一个正确而理性的认识,能够对优质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也能够过滤掉不良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深化运用,深刻践行。

(四)构建教育模式,丰富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方法方面,一定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灌输模式,要充分拥抱新技术、新手段的力量,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做到与时俱进。无论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创新,还是对于新媒体形式的科技创新都要坚持兼容并包的发展理念。作为教育引导人员,要积极学习新媒体的相应方法及技术手段,努力创新教育模式,加深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联结,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起到正向引导作用,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

三、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诞生出现及深化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及挑战,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广大思政教育人员共同努力。新媒体的出现,必然需要一个适应期和调整期,我们要充分结合时代特点和媒介特点,不断加强创新工作力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得学生能够自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自学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