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时代标杆

2019-09-10刘端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朗读者中国

刘端

摘要:2017年中央电视台开展的大型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和《信·中国》,通过阅读文学和访谈,呈现节目嘉宾内心的情感故事以表达读者的内心。一经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收视兴趣。本文通过分析《朗读者》和《信·中国》两个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阐述了以它们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的特点,并明确了这些节目的标杆效应。

关键词:文化类节目;电视综艺;《朗读者》;《信·中国》

一、经典文字传递历史情感

《朗读者》主要分为两个节目层次,即“选择”和“朗读”。在选择阶段,所有选定的主要项目都是中国传承的经典文学作品;而在朗读阶段,朗读的作者邀请,既包括在各种文学领域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又有在自己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员工,这些作者都是在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坚持着自己的专业信念。《信·中国》的节目创意主要是选择众多为新中国革命事业而战的共产党员或革命烈士的书籍和信件。阅读者同样也是将国内著名电影和电视行业表演艺术家的年轻演员邀请在内,这些名人效应在面向全国广大观众的时候,更具有畅销力和号召力,其演员专业也决定了他们在信件上J隋感投入更加深刻和感动人心,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朗读者》和“《信·中国》”在内容和格式的表达上都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一个好的电视文化节目,是在能带给观众正能量的同时,能给人们灌输最经典的文化营养。二者文化节目的共同点之一是经典传承思想。在《朗读者》节目设置中,虽然其文本格式和内容各不相同,其节目核心就是将国内大部分的经典文学尽收其中,然后以嘉宾的声音传达文本之中蕴藏着的情感抒发。

二、舞台效果重现年代历史

作为中央电视台团队的综艺节目,从节目前的准备情况来看,《朗读者》和《信·中国》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识一--致,不管是从舞台布局的角度,还是从优秀主持人旁白为基础来看,两者都追求极简风格,并且在朗读嘉宾的选择上十分精准和恰当。

在《信·中国》节目伊始,在众多搜集来的两千多封信件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几十封家庭信件,其内容大多是与现代人密切相关的关于家庭、爱情、友谊和梦想的情感信件。比如一位共产党战士的一封信中,是作为儿子写给父亲,作为丈夫写给妻子,同样也是作为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件,充分表达出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他所参与的革命事业的执着与坚定。在这些信件中,一字一行都是革命战士的血和泪,是他们从心里进发出来的声音,文化节目就像一个扩音器,将那个时代英雄的背景和心声通过朗诵者的口传达出来。

在《信·中国》在舞台布局中,虽然没有多余的舞台装饰,但是从读者站在舞台开始,整个舞台就会实时展现出+肉眼可见的像“潘多拉盒子”一般的3D立体投影技术,每个信件的角色都可以在独特的3D空间中进行相应的设计。这是国内综艺节目首次采用立体投影技术,主持人和读者站在舞台上,在投影技术的效果渲染中,信件中的视频场景在看似简单的舞台屏幕上都设置出一种奇妙的“峰回路轉”感觉,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年代感。此外,舞台上的每个屏幕都通过19个激光投影无缝连接,让观众回到写信的时代,追随“信使”,感受历史的温暖,感受全方位的视觉体验。

三、引领时代潮流,展现文化自信

随着这些年以来互联网的普及和新电子产品的升级与发展,电视综艺类节目就像是经过严冬的小草,在温暖的春雨中纷纷破土而出,迎着阳光茁壮成长。《朗读者》和《信·中国》作为文化综艺类电视节目,在传达情感、反映时代变迁的层面上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他们的内在基础是以历史悠久的中国经典文化建设为起点的,因此还包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其中,二者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带有华丽特效的优秀制作,更重要的是,其核心制作主题是与杰出的革命战士思想为制作原则,使观众真正感受到不同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和坚定信念,通过文字和声音,传达的是他们共同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态度。电视节目发展趋势不能沿着潮流漫无目的追随,而应该在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扎稳脚跟,做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中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

四、结语

在通往中国特色文化综艺节目的建设道路上,《朗读者》和《信·中国》的播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标志性节目,它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并进一步探索了文化电视节目的综合化发展。作为国内文化多样性项目的时代标杆,改变了观众的审美方向,在积极引导其对文化遗产的深入探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朗读者中国
多一些《朗读者》式的文化陪伴
评小说《朗读者》中《奥德赛》的隐喻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朗读者》:冰冷的历史沉思与深刻的人性寓言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第二场:品鉴《朗读者》
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