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需新方式

2019-09-10杨琼霞

天津教育·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传统素养

杨琼霞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诞生于新一轮教材改革,相比以往教材,部编版教材更看重阅读的力量,强调传统文化的融合。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应立足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写字、阅读、作文出发,调整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

部编版语文教材于2016年推出,当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色及施教策略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提出,语文的功能不止在增强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就是以阅读为主线,重视与传统文化结合,强调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回归。著名教育家黄国才在《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有三:一是写字,二是阅读,三是作文。因此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施教策略,应该从此三点出发,调整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营造学习氛围,真正做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色

(一)强调以阅读为主线

以阅读为主线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大改变与特色,在教材中,“读”贯穿所有单元,包括“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等,充分迎合了小学生知识储备不丰富、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选教材基本都篇幅较短,故事性和寓意性较强,而且不失文辞优美,既保障了以趣味性、故事性契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又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例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课文《猴子捞月亮》《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等,都是短小精悍的故事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富有趣味,让孩子很容易就深入其中,并学习到很多基础的语文知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还有“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课文《谁会飞》《小兔子乖乖》《小松鼠找花生》等,既包含儿童歌谣,又有故事童话,没有深奥复杂的内涵和过于枯燥的语文知识,也不要求强行背诵,教师只需带领学生反复阅读经典美文,就可以让学生领略语文之美,还能在无形之中种下阅读的种子。实际上,“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也是在将趣味阅读、广泛阅读灯阅读理念传递给家长,促使家长担起在孩子语文学习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职责,配合孩子完成阅读任务与阅读目标,从而拓宽孩子的视野,赋予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语文的习惯。

(二)重视与传统文化结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学习接受力和心理特点,以传统文化领域的节日、民俗、语言为主要内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结合美食、神话、传说等元素,增强文化知识传递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其更好地为小学生所接收、吸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其成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言人、传承人和发扬人。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课文《中国美食》《羿射九日》等,向学生传递的不仅是美食、节日等传统文化知识,更是传递了中华民族崇尚美、崇尚坚韧等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尊敬传统文化,并受到心理的润泽。重视与传统文化结合还体现在古诗文篇目增加和增设传统文化栏目上。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自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阶段12本教材择取古诗词124篇,占整体课文的30%,远远高于人教版教材的比例,这不仅使古诗文体裁更加多样,更让学生受到持久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而传统文化栏目,将成语、谚语、楹联等传统文化内容以专栏形式展开,引导学生一边积累语言文字知识,一边浸润于传统文化知识海洋,既弘揚传统文化,又体现着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回归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十分重视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单元结构设置和选文中都有所体现。在语文素养的体现上,首先,采取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适当保留人文主题,将语文素养以知识点的形式,分解和贯穿到各个单元,这不仅有助于教材育人功能的发挥,也能保障语文课程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从而使课程内容展示有条不紊,切实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其次,强化语文知识体系,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各学段应掌握的知识分类、细化,再分离到各个单元,呈现出清晰的学习脉络,有助于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再次,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必经之路,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阅读为主线的教学结构,指导着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阅读的力量。

在人文精神的体现上,重视选文的思想性,以发挥语文的育人价值,其选文强调经典性、适宜教学和文质兼美,而且加入了更多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古诗文篇目,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质,实现了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回归。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施教策略

(一)缔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施教策略应基于现有教材,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师角色和身份的转变。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才是部编版教材的学习者,教师应该作为引路人角色,以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想想为什么,真正把教材利用起来,把知识巩固起来,获得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升。同时,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主动进入对语文教材的探究之中,进行更大胆、更积极的自主思考和理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做到对教材的详细解读和剖析,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和提出创新性、发散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强调“多认少写”,即先识字、后学拼音,教材包含大量的兴趣教学方法,以直观形象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孩子的天性,开展游戏教学,通过让学生“玩打字牌”、让学生当文字“邮递员”等方式,一方面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创造趣味的同时,凸显汉字的奥秘;另一方面,缔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从而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知语言文字,有效强化识字教学效果。

(二)精心构建相适宜的教学情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强调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回归,更多考虑学生长远的学习生活,因此教师应精心构建相适宜的教学情境,使语文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不仅在课堂中提升自身学习思考的意识,更要在生活中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要为学生创造表达自己、合作交流的条件,使其将自身生活经验与语文教材学习充分结合,活学活用。在精心构建相适宜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更多元、更创新的方式方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全面提升教材使用的质量和效率。

(三) 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主题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质养成的关键期,因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阅读,而且将朗读要素编入课后学习,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读”进行指导。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篇幅不长,仅仅依托现有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欲和进取心,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阅读教学主题化。一方面,要围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咀嚼教材,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同时要对同一主题进行串联,充分挖掘其资源,以帮助学生建构主题式阅读;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把教材变厚,同时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保证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实现从烦琐到简单的转变。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传统素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